當前,人類正在加速走向智能時代。隨著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圍內蓬勃興起,推動經濟社會各領域從數字化、網絡化向智能化加速躍升,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也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
“金融是AI落地的最佳場景。”專家表示,金融領域天然的數據屬性與智能化需求為人工智能的應用提供了基礎,加之政策和資本的推動,人工智能落地金融場景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當前,無論是BATJ旗下的互聯網金融巨頭,還是銀行成立的金融科技子公司,都在積極擁抱人工智能。此外,傳統金融IT服務商、AI獨角獸技術公司等各路玩家也紛紛入場,行業競爭正酣。
但在“AI+金融”這條賽道上,巨頭并不一定擁有絕對優勢。業內分析指出,這一市場更看重的是服務商在垂直領域的技術和解決問題的水平。是否擁有長期業務場景實踐經驗?能否給出真正有助于提高金融機構運行效能的解決方案?這些才是考驗服務提供商的關鍵所在。
成立于2014年的百融云創,是國內最早將機器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信貸風控建模的企業之一。不過,與大多數金融科技不同的是,百融云創始終堅持“只做科技、不碰金融”。
“站在金融機構背后,成為金融行業的基石。”這是百融云創成立之初的選擇與堅持。如今,百融云創已經是國內最大的獨立AI技術平臺,累計已為逾4,200名金融服務供應商客戶提供服務,包括絕大部分中國國有銀行、逾650家區域銀行、絕大部分中國消費金融公司、逾90家主要保險公司及其他多家金融服務供應商。
創業取舍:堅信數據和算法的價值
數據和算法對百融云創創始人兼CEO張韶峰來說是熱愛,更是一種技術信仰。在公司成立之際,正值國內互聯網金融熱潮興起,他和團隊沒有選擇當時的熱門賽道,而是心懷“科技賦能”的夢想,嘗試將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結合應用于金融領域。“我自己內心更喜歡的、更加尊崇的還是偏技術的東西。”張韶峰解釋,經過與幾家金融機構的初步合作,創始團隊堅定了最初的想法。
“無論做什么,最初看來總是困難的。”張韶峰回憶道,之前對于部分銀行而言,接受人工智能、機器學習這類算法是有困難的。“許多銀行更習慣傳統的邏輯回歸算法,這樣的算法處理的數據字段比較少,算法也更具解釋性,用起來相對簡單,技術理解起來很容易。一開始,他們對于機器學習模型不是很接受。”于是很多時候百融在服務金融機構的時候,需要轉為使用傳統邏輯回歸的方法去做,但實際上百融內部還是一直在堅持使用機器學習模型。
轉機出現在2016年,AlphaGo戰勝圍棋世界冠軍在業界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客戶對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態度發生了明顯的轉變。到了2016年年底與2017年初,百融云創開始大量使用機器學習模型,幫助金融機構在信貸風控、精準營銷等多個場景實現了人工智能技術的落地。
循著金融機構的需求,百融云創的產品線不斷拓展,依托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等底層核心技術打造智能風控系統,可提供貸前準入、貸中監控、貸后預警、收益評分、精準營銷等多個場景的解決方案。
為持續深化AI+金融的應用,百融云創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并在2018年3月正式成立了人工智能金融實驗室,通過“數據+算法+場景”的疊加效應,在計算語音、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等各技術領域中深入實踐。
如今,經過3年的發展,實驗室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已吸引了超百名來自國內外的資深專家和人才加盟,包括來自斯坦福、牛津、清華、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國際一流學府的精英,算法工程師均有碩士、博士學歷。與此同時,實驗室自主研發的智能外呼機器人、智能模型訓練平臺“計算未來AutoML”、端到端語音合成系統等相繼問世。
科技賦能:AI 驅動風控、營銷智能化
在眾多布局AI金融賽道的公司中,各家的姿態并不盡相同。張韶峰表示,科技賦能金融的范圍很廣,比如可以向金融機構輸出一整套IT系統,可以細分為賬務系統、信貸審批系統、決策引擎系統等,可能有些金融科技公司愿意為客戶提供全套的系統,百融云創采取錯位發展的戰略,重點還是在風控、營銷以及機器學習方面。
在共建多層次風控體系的過程中,百融云創依托自身豐富的產品線、本地化服務、更貼近應用場景等諸多優勢,為金融機構提供貫穿客戶全生命周期的智能風控產品和服務,實現從貸前流量篩選、貸中動態監測機制、貸后分層篩選管理,在風控全流程有效地幫助金融機構控制風險、降低不良率。
具體來說,貸前,百融云創AI反欺詐技術覆蓋語音文字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機器視覺和知識圖譜等前沿技術,設備指紋、關系圖譜等核心反欺詐產品可有效幫助金融機構防范黑產和團伙欺詐。貸中,百融云創提供的號碼狀態核查,可以及時對聯系異常的信息進行預警。同時,也可以根據原有策略對貸款客戶進行策略重審,關注風險變化情況,將風險前置,提前對接后續策略。貸后,百融云創自主研發的智能語音機器人“百小融”,可以替代超過80%的人工觸達工作量,而且客戶在通話時的感知與真人幾乎一樣,為原有流程節省了大量的成本。
而在精準營銷場景,百融云創能夠助力金融機構從挖掘存量客戶、提升客戶粘性、降低獲客成本三個方面構建以客戶為中心、營銷風控一體的精細化客戶經營策略。通過存量客戶標簽體系、存量客戶價值評分體系的搭建,可以幫助金融機構實現精準分層。以信貸場景存量客戶交叉營銷為例,基于營銷響應分、營銷成單分,精準從沉睡客戶/流失客戶中找到貸款需求高的客戶作為精準營銷對象,通過對高響應客戶進行短信、IVR、人工等手段進行營銷,可提高營銷響應率,有效節約成本。同時,無需求的客戶不會被營銷打擾,有需求的客戶可及時找到合適的產品,逐步提升用戶體驗。
“服務金融是場長跑運動,百融云創從成立到現在,我們一直專注做的一件事就是使用數據和算法來提高效率。”張韶峰表示,注重數據的挖掘和算法的應用使得百融云創大大降低了金融機構業務專家的決策成本,形成有效的人機協同、相互促進的局面,不僅切實地將潛在危險抹殺還保證了營銷的精細化。
人工智能是未來金融服務的核心能力,是下一代金融服務滿足客戶千人千面需求、進入各類細分場景的助推器。未來,百融云創將持續探索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前沿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場景應用,賦能金融機構數字化創新和轉型,讓金融更富智慧,開創金融生活新篇章。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