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經濟及醫療水平的飛速發展,中國人均壽命在持續提高,1990年,中國人均壽命為68歲,2021年,提高到了78.2歲。預計到2050年,這個數據將超過85歲。新長壽時代,一個全新的話題來到我們面前:
老老照料,力不從心。
但凡討論中國人口的老齡化狀況,人們都會關注第一代獨生子女將要面臨的長輩照料負擔。其實,首當其沖遭遇照料難題的,是上世紀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生人。如何選擇能夠同時增進照料者和受照料者福利的方案,對雙方都是嚴峻的挑戰。
——《低齡與高齡老人的合作與沖突》朱玲
隨著全球人均壽命增長,“老人”群體被區分成了“低齡老人”和“高齡老人”。
即便是卸下家庭經濟責任的重擔,已經退休的低齡老人,往往也很難馬上開始享受老年生活,更多的是要轉身投入另一份全職工作:照顧自己的父母。
“上有老,老人身邊不能離人;下有小,小孩在外地工作。我們的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一位剛過完六十大壽的阿姨這么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有時候跟孩子一樣我們得哄著。不愿意吃藥了,不開心了,哪兒不舒服了,咱都得照顧著。”
一位阿姨退休后,主動承擔了照護父母的責任:“我以為就是住在一起,日常起居。幫忙做飯、陪老人去醫院,后來我才知道,這意味著生活方式的調整改變。”
《給媽媽當媽媽》作者陸曉婭分享過一個故事:
“你退休了就回家好好照顧我幾年,我還能活幾年吶。”陸曉婭說,“我朋友的父親說這句話的時候是80歲出頭,現在他已經97歲了。”
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我國普遍的“421”式的倒金字塔家庭結構已讓不少年輕人不堪重負;社會生活方式改變,子女不在身邊已成常態……新長壽時代,傳統的“養兒防老”模式似乎不靈了,那么我們應該如何為為自己尋找一個更好的養老方式呢?
兼顧兩代人的養老社區圓滿了時光
過了耳順之年的劉女士、曹先生夫婦給了我們一個可以參考的模板。
劉女士和曹先生夫婦年過六旬,母親已經是九十高壽。劉女士說:“我們全家想找一個完美的養老院已經三年多的時間,母親需要全天的陪護,需要更及時的醫療照護,我有一段時間做夢都擔心她摔跤了。”
在對各個養老社區參觀、了解和體驗后,劉女士和曹先生夫婦帶著母親劉奶奶入住了國壽嘉園·天津樂境,“對媽媽而言是晚年最好的一個養老環境,對我們夫妻倆來說天津樂境就是一個度假村。”
在天津樂境社區,他們用不一樣的方式“圓滿”了養老時光。其實,帶著高齡父母一起入住養老社區,一家人相互陪伴、一起養老已成為當前很多人的選擇:有專業護理人員的照護,高齡老人能夠更安全、更健康地享受養老生活;同時,社區“家”一般的環境讓低齡老人保持自己的生活節奏,樂享退休時光。
“隨叫隨到的醫生,無微不至的照護。”
老人最需要的就是醫療保障。慢性病管理、日常開藥拿藥是常態,突發疾病或摔倒更是要和時間賽跑。
“剛入住國壽嘉園·天津樂境沒多久,我媽半夜腹痛,摁了緊急呼叫鈴之后醫生立刻來到了房間診查身體,緊急處理,確認沒大礙后第二天再進一步治療。”曹先生說,幸虧是住在天津樂境養老社區,醫療條件完備,醫生可以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如果是在家怎么也要耽誤救治時間。
事后,劉奶奶更是對國壽嘉園的工作人員贊不絕口,不僅時刻準備著為長者服務,而且十分貼心,風里來雨里去地接送長者,令人十分感動。
天津樂境養老社區,有專業的醫療資源,社區內設標準醫務室,設有內科、中醫科等專業科室,以及治療室、處置室、康復理療室,觀察室、藥房等醫療用房,并且有經驗豐富的執業醫師、執業護士、康復治療師、執業藥師組成的醫護團隊,醫生24小時值班,全方位為長者提供醫療服務。
“以前我特別擔心母親有突發狀況,住進來后就像吃了一顆“定心丸”,特別踏實。”劉阿姨說。
以創新之姿鋪就溫暖民生底色,讓“養老”變成“享老”。在中國人壽旗下高品質養老社區國壽嘉園內,總能看到老人們幸福洋溢的笑臉和工作人員細致耐心的照顧。用心付出,不負托付,為長者構建生活照料融合健康關懷的新型養老服務模式,為中國老齡化社會給出解題思路。
因為相知多年,所以值得托付。
國壽嘉園·天津樂境
作為中國人壽首個醫養結合的養老養生社區,已成為天津高端養老社區代名詞,被媒體稱為“都市桃花源”。 國壽嘉園·樂境專業照護區結合長者生活能力和健康狀況進行長者護理需求分級評估,建立專項健康檔案,記載入住長者健康狀況、生活習慣、心理狀況、慢性病管理等信息,為長者提供更專業、更安心的照料服務。
為了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突出醫養專業品質,國壽嘉園·樂境還與天津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致力于建立國家級護理專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基地,進行專業人才培養,不斷提高老年護理專業服務水平,助力長者樂享高品質、有尊嚴的養老生活。
社區咨詢電話:
022-60156999
社區地址:
天津市空港經濟區桂雨路與東五道交口(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空港醫院南側)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