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斯家居擬登陸深交所主板,大宗業務快速發展
最后更新:2021-09-14 13:26:50來源:經濟參考報近日,國內淋浴房行業品牌中山朗斯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朗斯家居”或“公司”)在證監會網站公布了擬登陸深交所主板的招股說明書,沖刺A股市場“淋浴房第一股”。《經濟參考報》記者根據招股書了解到,報告期內(2018年度、2019年度和2020年度,下同),朗斯家居在實現業績穩步增長的同時,出現了毛利率連續下降、應收款項大幅增加等問題。此外,朗斯家居報告期內還存在子公司遭遇電信詐騙約400萬元、頻遭行政處罰等凸顯內控風險的事件。
營收凈利穩步增長毛利水平持續下滑
公開資料顯示,作為中國淋浴房行業領軍品牌之一,朗斯家居始終致力于“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家居衛浴產品”,是安全淋浴房的倡導者和踐行者。據朗斯家居招股書介紹,公司主要產品為以淋浴房為核心的定制衛浴產品,涵蓋無框系列及有框系列,包括多種產品類型和不同風格的產品系列,同時,還有浴室柜產品。
招股書顯示,朗斯家居報告期內實現營收分別為53378.07萬元、69472.80萬元和75446.41萬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8.89%;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252.56萬元、6453.52萬元和6930.29萬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4.87%,營收、凈利均呈現良好增長趨勢。招股書顯示,朗斯家居自2006年創立至今始終專注于淋浴房領域,主營業務較為突出。報告期內,朗斯家居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53283.53萬元、69455.12萬元和75395.71萬元,占營收比例分別高達99.82%、99.97%和99.93%,其中來自于淋浴房業務的銷售收入分別為52334.68萬元、68326.19萬元和74384.37萬元,占主營業務比例分別高達98.22%、98.37%和98.66%。
而在營收穩步增長的同時,朗斯家居的營業成本也在水漲船高。據招股書披露,朗斯家居報告期內的營業成本分別為32414.91萬元、44824.94萬元和50343.74萬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24.62%,增速遠超營收增長率。與此同時,其毛利水平則呈現逐年下滑態勢。公司毛利主要來源于主營業務,報告期內主營業務毛利分別為20868.62萬元、24648.40萬元和25068.14萬元,占營業毛利的比例分別為99.55%、100.00%和99.86%;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39.17%、35.49%和33.25%,2019年度、2020年度同比分別減少3.68個百分點及2.24個百分點。鑒于此,朗斯股份在招股書中重點揭示了“毛利率持續下降的風險”,稱毛利率下降主要是受到大宗業務占比持續提升等因素影響所致,若未來出現競爭快速加劇、產品價格降低等不利影響因素,而公司無法通過開發新的高毛利率產品或通過規模化生產降低單位固定成本,則主營業務毛利率將可能持續下降,并對公司整體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經過多年發展,憑借技術先進性、質量管控能力和完善的營銷網絡,朗斯家居在業內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如朗斯家居旗下的“朗斯”品牌獲“2020年房企信賴家居十大品牌(衛浴潔具類)”“2019年度京城百姓信賴的家具建材品牌”“2017年-2018年十大衛浴品牌”“2018年度中國家居產業品牌大獎影響力品牌”等榮譽和獎項。此外,中國房地產業協會與中國房地產測評中心等權威機構發布的《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500強首選供應商服務商品牌榜單》顯示,2018年至2021年,朗斯家居的淋浴房產品品牌首選率分別為10%、11%、11%和11%,連續四年排名第一。
大宗業務發展迅速應收款項不斷攀升
招股書顯示,朗斯家居高度重視營銷渠道建設工作,已建立遍布全國、覆蓋全面、縱橫交錯的營銷服務網絡,形成了零售業務模式及大宗業務模式兩大銷售業務模式。截至2020年末,朗斯家居在國內已擁有經銷商538家,覆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朗斯家居近年來業績實現快速增長的背后,其大宗業務的快速發展功不可沒。招股書顯示,朗斯家居的大宗業務肇始于2012年,2016年隨著房地產行業精裝修比例提升而快速發展,重點開發與恒大集團、保利集團、萬科地產等國內知名企業的戰略合作,擁有豐富且優質的客戶資源。
奧維云網數據顯示,我國住宅精裝修開盤套數由2016年的115.4萬套增長至2019年的319.3萬套,年均復合增長率40.39%。受益于國內住宅精裝修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大宗業務已成朗斯家居重要的收入和利潤增長點。報告期內,朗斯家居來自于大宗業務的銷售收入分別為25367.19萬元、39860.34萬元和52279.31萬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43.56%,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47.61%、57.39%和69.34%,占比不斷提升。
不過,隨著大宗業務收入的不斷增長,朗斯家居的應收款項也在大幅增加。報告期各期末,公司應收賬款、合同資產及應收票據合計賬面價值分別為21920.78萬元、35966.87萬元和41965.12萬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38.36%。其中,朗斯家居的應收賬款與合同資產余額亦呈逐年增加趨勢,分別為14259.07萬元、25599.81萬元和31927.86萬元,同時,計提相應壞賬準備857.31萬元、1666.48萬元和2920.38萬元。值得關注的是,朗斯家居來自大宗業務工程客戶的應收賬款與合同資產余額分別為13311.60萬元、23831.26萬元和31009.20萬元,占比分別為93.36%、93.09%和97.12%。朗斯家居坦言,公司應收賬款、合同資產及應收票據余額主要系大宗業務模式下對工程客戶的應收款項,未來隨著公司業務規模的擴大可能仍將保持較大規模。公司下游地產行業具有高負債經營的行業特征且付款周期較長,如果公司不能對應收賬款、合同資產及應收票據進行有效管理,無法按時收回或兌付相關款項,公司將面臨資金周轉困難或承擔較高融資成本,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此外,記者還發現,報告期各期末,朗斯家居存貨賬面余額分別為9826.67萬元、17261.22萬元和28176.91萬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69.33%。其中,發出商品賬面余額分別為7248.28萬元、13334.60萬元和23264.10萬元,占存貨賬面余額的比例分別高達73.76%、77.25%和82.56%,主要系大宗業務模式下對各工程項目的發出商品。朗斯家居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存在存貨余額較大導致的減值損失風險,如果未來出現房地產企業等工程客戶財務狀況惡化、公司與其發生重大糾紛等其他因素,導致項目停工、無法及時結算甚至項目爛尾的情況,將造成存貨發生減值損失,從而對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造成不利影響。
實控人持股超九成招股書提示不當控制風險
《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朗斯家居目前僅有5名股東,其中4名自然人股東均為公司實控人的家族成員。招股書顯示,朗斯家居實控人為公司董事長向偉昌、趙蓉夫婦,其中向偉昌持有公司2660萬股,持股比例為69.88%;趙蓉持有公司950萬股,持股比例為24.96%,兩人合計持股高達94.84%。加上向偉昌的兄弟向軍昌、向斌昌各持有的朗斯家居2.00%股份,整個向氏家族持股比例高達98.84%。
對此,朗斯家居表示,公司存在實際控制人持股集中和不當控制帶來的風險。本次發行后公司實際控制人向偉昌、趙蓉夫婦仍將處于絕對控股地位。雖公司已按照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但股權相對集中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小股東對公司決策的影響能力。如果實際控制人通過行使表決權或其他方式,對公司業務經營、投資決策、人事安排、利潤分配等方面實施影響和控制,可能存在損害公司及公司其他股東利益的風險。
事實上,根據招股書內容,朗斯家居確實曾有過因不當決策導致公司利益受損的事件。據招股書披露,2020年,朗斯家居全資子公司北京朗斯偉業建材商貿有限公司(簡稱“朗斯偉業”)、北京朗誠商貿有限公司(簡稱“朗誠商貿”)遭到電信詐騙,詐騙團伙虛構事實,以合作為理由,騙取朗斯偉業、朗誠商貿資金共計399.80萬元。截至目前,公安機關已受理該案件,案件處于偵查階段。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時任朗斯偉業、朗誠商貿的執行董事兼總經理,朗斯家居實控人趙蓉在這次電信詐騙事件中負有領導責任,并據此承擔部分賠償責任,賠償朗斯家居200萬元。朗斯家居表示,公司在此次事件發生后采取了啟動內部問責程序、完善財務內控制度和加強防騙宣傳培訓等措施。朗斯家居坦言,若公司未能采取有效應對措施,增強子公司運營管理能力,提高全體員工防范電信詐騙的安全意識,則可能再次發生類似事件,對公司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值得關注的是,朗斯家居報告期內還存在頻遭監管部門處罰的內控風險事件。招股書顯示,朗斯家居報告期內存在5起行政處罰案件。其中,2018年1月10日,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豐臺分局出具“京工商豐處字〔2018〕第21號”《行政處罰決定書》,對朗斯偉業豐臺分公司存在的違反《北京市奧林匹克知識產權保護規定》行為,給予罰款2000元的行政處罰;2019年7月1日,北京市豐臺區應急管理局出具“(京豐)應急罰〔2019〕執-51號”《行政處罰決定書》,對朗斯家居北京分公司存在的未按照規定制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問題,處以罰款5000元;此外,朗斯偉業因未按期申報企業所得稅、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先后3次被稅務機關給予行政處罰。
針對公司內控風險問題,朗斯家居在招股書中表示,截至目前公司內部控制環境良好,已根據各項相關法律、法規建立健全了完善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并在公司日常的經營管理活動中得到有效的貫徹和實施。公司在內部控制建立健全的過程中,充分考慮了公司所處行業特點和公司多年的管理經驗,保證了內部控制符合公司日常經營管理活動的需要,對經營風險起到了有效控制作用。

“雙減”政策下酒店行業迎利好,親子度假市場迎新機遇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