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前的最后一個工作日,國內成品油價小幅上調。調價后的首個工作日,國際油價依然繼續維持小幅上行,首日變化率已達到2%,似乎逐漸走出新冠肺炎疫情的陰霾,上行已是大概率事件。但考慮到國際原油價格上漲的動力已逐漸減弱,新一輪調價周期里國內成品油價格走向并不清晰,但下半年國際油價很難重演此前的大幅下挫已逐漸成為行業共識,國內成品油市場將迎來傳統的“金九銀十”銷售旺季。
上行
經歷過8月的短暫下行后,國際油價在9月走出一輪震蕩上行的走勢,國內成品油價格迎來9月的第二次上調。
隆眾資訊分析師李彥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9月國際油價走勢已從8月中旬時的階段性跌勢中走出,8月國際油價走低主要是受到德爾塔變異毒株蔓延引發的需求憂慮影響,但在9月國際油價逐漸回升,可以看到德爾塔變異毒株對國際油價的影響正在慢慢減弱,國際上各大機構對原油價格未來的展望偏樂觀,普遍認為各國當前采取的應對疫情的措施,能夠維護世界經濟良好運行和對原油的需求。
9月初,產油大國沙特下調了10月對亞洲原油的售價,美元同期大幅反彈,且中國宣布將組織投放儲備原油,國際原油價格曾一度下行。但后期受到EIA原油庫存降幅超預期等因素影響,國際原油漲幅不斷拉大,最終促使9月國內成品油價格上調。
金聯創原油分析師韓政己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由于國際市場成品油供應趨緊,使得近期油價震蕩上漲,而受到颶風及熱帶風暴影響導致的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減產至今沒有恢復,加重了市場對該地原油供應的擔憂。
2021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整體呈現震蕩上行的走勢,供應端的利好成為支撐油價走高的主要因素。
韓政己指出,在OPEC+減產規模基本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沙特實施額外減產,加之全球原油需求復蘇前景較好,需求旺季期間市場保持供不應求的狀態。此外,美國遭遇寒潮打擊、原油庫存的變化以及美元走勢也對國際原油市場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金聯創提供給本報記者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8月,WTI均價為64.23美元/桶,較2020年上漲24.88美元/桶,或63.24%;布倫特均價為67.08美元/桶,較2020年上漲23.87美元/桶,或55.23%。
李彥分析,從供需兩端看,國際原油價格將很難大幅下挫。在供應環節,OPEC+維持小幅增長,美國的產量今年也基本保持平穩,伊朗問題陷入僵局,潛在增產空間無法釋放。在需求環節,油價復蘇的步伐不會放慢。今年再發生黑天鵝事件的概率很小,很難重演去年的暴跌。
趨穩
受到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上漲影響,疊加國內正處在“金九銀十”的傳統消費旺季,國內成品油市場的消費需求正在釋放。
金聯創分析師王延婷認為,9月北方地區秋收秋種已經啟動,農業用油增加,以及大型戶外工程、工礦企業等開工提升,帶動柴油剛性需求向好。而中秋以及十一長假,也將給汽油市場帶來一波需求。
中秋節前,國內成品油價格已連續兩次上調。王延婷認為,由于近期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幅度明顯,進入新一輪計價周期后,變化率依然維持正向發展。
今年以來國際油價震蕩上行,國內汽柴油價格也表現向好。李彥坦言,“金九銀十”已至,但現在能顯著拉動汽油需求的只有小長假,汽油市場后期能否保持向好仍存一定壓力。而柴油目前處于需求旺季,后市機會空間要強于汽油。與此同時,今年煉廠的利潤空間不僅優于去年同期,與2019年相比也要更好。
目前國際原油市場對下半年國際油價的走向預測普遍偏樂觀,最樂觀的預期已達到100美元/桶。在李彥看來,今年1-9月布倫特原油價格最高已至77美元/桶,未來如果能夠站穩80美元/桶,就意味著國際油價將進入高油價時代。但是要漲到100美元/桶,除非有強勁的因素支撐,否則難度極大。底部來看,60美元/桶,也具備較強支撐。
韓政己認為,下半年,國際油價的走向主要受到幾個因素影響,包括全球原油需求的復蘇情況,疫情的發展趨勢;OPEC減產的后續計劃,OPEC+的內部矛盾;全球原油的庫存情況;美國政治舉措及外交,以及中東地緣局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