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現在的位置:電商 > 正文

線下供貨商轉型線上電商,丹東板栗吸引外地商家

來源:中工網時間:2021-09-28 11:48:35

秋風起,板栗飄香。眼下,遼寧丹東板栗進入豐收季。每一天,都會有超百萬斤的板栗,從大大小小的板栗園采摘運送出去,通過電商臺,產地直發到全國各地。

地處鴨綠江畔的丹東,出產的板粟占遼寧省總產量的90%以上。據丹東市林草局數據顯示,丹東現有板栗面積210多萬畝,年產量11萬多噸,貯藏量4萬噸以上,原栗產值達到8億元。

作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秋消費季”主要參與臺之一,9月7日,拼多多正式啟動了系列電商助農活動,丹東板栗登陸“多多豐收館”專區,原產地直發全國,栗香萬鄉,金秋共慶豐收。

丹東板栗的走紅,吸引一批大學生返鄉創業,包山種板栗拼基地,線下供貨商轉型線上電商,甚至吸引外地商家千里來追栗。

大學生返鄉包山種板栗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9月18日,丹東東港市臥虎村一處板栗園內,漫山遍野的板栗球掛滿枝頭“開口笑”,栗民們打板栗、撿板栗、去刺殼,開啟一年中最忙碌的豐收季。黝黑皮膚、聲音沙啞的劉大鵬也穿梭于板栗樹間,一邊安排栗農采摘,一邊遠程“遙控”網店賣板栗,“這陣我每天五點起床,凌晨一點才睡覺。”

今年32歲的劉大鵬,畢業于遼寧工程技術大學財務管理專業,曾在企業做過出納員,后來辭職跑起業務賣土雞蛋。2015年,他開始在網上賣海鮮、草莓、藍莓等丹東特產。彼時,以銷售農產品起家的新電商臺拼多多也進入他的關注視線,2016年開了一家板栗店鋪,當年雙十一,銷售額500萬元。

市場打開了,板栗供不應求。2017年劉大鵬在臥虎村流轉200畝板栗園,自種自產自銷。“板栗樹修剪、施肥,有蟲害要打藥,這些都要從頭學,現在都駕輕就熟。”劉大鵬說,他在市區長大,但喜歡農村生活。

劉大鵬精心打理板栗園,確保原產地的品質,到了豐收季,便通過拼網店銷往全國。有穩定的銷售渠道,周邊的栗農也放心把自家板栗賣給他,農閑時,栗農們就到劉大鵬的板栗園打零工。

村民曹慶祥種了10畝板栗樹,板栗下樹后都交給劉大鵬收購,他也在板栗園打工。“打板栗一天有200元工錢,一個月賺六千元。”曹慶祥算了算賬,10畝板栗有七千斤產量,按每斤2.2元收購價算,就有1.5萬元的收入。

今年丹東板栗又獲豐收,劉大鵬在拼多多上的多個店鋪,每天銷售達上萬單,他希望能把丹東板栗賣到更多地方去,提升丹東板栗名氣,“丹東板栗價格起得來,栗農的收入就會有更好的保障。”

傳統供貨商轉型線上 丹東板栗吸引外來客

丹東板栗最初走線下批發市場,銷往上海、深圳、廣州等地,還會出口日韓。一袋袋板栗,經過自動設備清洗和人工篩選壞果后,被按大中小型號分類、打包,運送到采購商手中。東港市十字街鎮上的孫永成做板栗供貨商已有24年,每到板栗上市高峰,便起早貪黑忙著開叉車卸貨,搬貨。

2015年9月,孫永成發現有本地人采購用來開網店,雖然采購量不大,也讓孫永成看到了線上的市場。他開始琢磨向線上轉型,由于不懂互聯網,一時沒敢輕舉妄動。2020年,老鄉董志強從義烏回到東港發展,34歲的他腦子活,一直在做電商和小程序開發。孫永成說服董志強幫他做線上店鋪運營,自己則負責把關收貨和品控。“雙劍合璧”的哥倆火速在拼多多上開了店群,一年賣了千噸板栗。

工人們在忙著打包板栗 沈曉凱 攝

“做電商就是做口碑。”董志強說,丹東板栗個頭大,口感軟糯。從20世紀70年代起,丹東通過引進優良品種嫁接,形成“金華”、“丹澤”、“岳王”等主栽品種,其特點是早結實、豐產、抗逆強、果實個大。孫永成對丹東板栗的特點了如指掌,并根據這些特點對銷售分期做了規劃。

去年,孫永成增加了板栗自動分揀、包裝等生產線,增設專門的冷庫存儲板栗。10月底鮮板栗下市,他會把收購的板栗放到冷庫儲存,這樣就拉長了板栗銷售季,一直能賣到次年6月。孫永成說,一年收購5000噸板栗,八成都借助電商渠道銷售出去。

丹東板栗的豐產也吸引了不少外地商家千里追栗。90后的余捷,來自另一個板栗主產區湖北羅田縣,是羅田最早把鮮板栗搬上電商臺新農人之一。不久前,他也來到東港,開始銷售新一季的丹東板栗。

“南方油板栗個頭小,甜糯,好剝皮,北方菜板栗,個頭大,難剝皮。”余捷說,羅田板栗粉糯,糖分高,更適合鮮食,但糖分高,長蟲特別快,內腐率高,品控難。丹東板栗個頭大,好儲存不易內腐。去年,在余捷帶動下,湖北羅田縣有十位商家到丹東來采購板栗。(沈曉凱)

責任編輯:FD31
上一篇:亞馬遜關閉約3000個賬號,有嚴重濫用評論等違規行為
下一篇:巨量引擎發起抖in生活節,覆蓋餐飲、休閑娛樂等生活消費領域

相關內容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投稿合作| 法律聲明|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 ? 2020 消費報道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63 93 9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