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產業 > 正文

上半年北京商務服務業同比增長16.4%,消費新體驗讓商品服務更豐富

2021-10-03 19:13:34 來源:中國財經報

數字化、國際化讓零售企業展現強大的供應能力,快遞企業提供全新的數字化服務,“互聯網+健康”培育健康醫療新業態……在2021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服貿會”)上,供應鏈及商務服務專題展備受關注。供應鏈和商務服務融合發展,對于做強實體經濟、擴大消費規模,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商務服務業保持穩定增長,實現營業收入4338億元,同比增長16.4%。

消費新體驗讓商品服務更豐富

走進北京中山公園來今雨軒茶社展臺,記者看到,茶社推出的招牌名吃——豬肉冬菜包子吸引了大批觀眾駐足試吃。

“疫情期間,我們利用視頻手段,除了介紹具有紅色基因的茶社之外,還推薦茶社經營的傳統小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自今年6月1日茶社正式對公眾開放以來,絡繹不絕的游客到此一邊品嘗經典茶點,一邊沉浸式體驗我國早期進步人士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活動場景。“包子二兩一個,以豬肉和冬菜為餡做成。餡中配有醬油、料酒等佐料,不但可口,而且越嚼越香。”市民王先生邊品嘗邊對記者說。

隨著消費升級,人們可以不出國門便可買到更多全球優質商品,這與企業自身的國際化供應鏈密不可分。首次參展服貿會的家樂福帶來了眾多進口商品,展開了一幅世界美食畫卷。“從海外到國內,從倉庫到門店,從賣場到消費者手中,我們不斷完善自身的供應鏈,未來還會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產品和更優質的服務。”家樂福相關負責人在現場介紹,公司在國內已開設230家大型綜合超市等業態,商品種類已超4萬種,去年引進的進口新品超1000種。

數字化和文旅的加速融合,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增添了新活力。在5G非遺直播平臺,主持人端坐在攝像機面前,為線上觀眾介紹北京紅橋市場。據工作人員介紹,紅橋市場積極發揮珍珠品牌影響力,圍繞國家非遺文化交往中心,旅游貿易中心的定位,積極推動文化商業旅游融合發展,形成線上線下互動體驗于一體的珠寶、文創產業鏈。

作為我國對外交往窗口,北京市擁有舉世聞名的文化旅游資源和全國領先的科技創新優勢。據北京市商務局局長閆立剛介紹,北京市目前市場總消費額接近2.9萬億元,消費率超過6成。今年7月19日國務院批準北京等5個城市率先開展國際消費城市建設。通過此項工作進一步擴大并豐富商品服務有效供給、加快吸引境外消費回流,持續擴大入境消費,不斷形成新的消費增長點,提升經濟活力,助力形成國內消費市場,促進國際國內雙循環。

數字化升級讓物流服務更高效

作為聯通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快遞服務展區展現了快遞企業的新實力。無人機、無人車、自助寄件柜等一大批新產品與新服務集中在今年服貿會上亮相。

在京東展臺,最新一代智能快遞車亮相展會。據工作人員介紹,該款車長約1.8米,裝載有18個不同大小的快遞格,一次可運送500公斤快遞物品,限速在每小時15公里以內,續航達到100公里。目前是L4級別的自動駕駛,可以識別出路上的紅綠燈,陰雨天氣也可以行駛。它可以替代快遞小哥的一部分工作,相比上一代車型,配送效率提升80%左右。

中通快遞把無人機真機帶到現場,通過電腦模擬飛行,讓參觀者現場感受無人機的“魔力”。申通快遞將“預售下沉”服務模式的初步成果搬進展區,通過將預售商品前置,讓更多商品提前抵達消費者周圍10公里以內的倉庫或站點,在消費者支付尾款后,商品可以實現當日達、次日達。這一服務將大大提升消費者的快遞體驗。

“疫情后由于民眾健康意識的提高,對物流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了數字化的升級。”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流通產業研究室主任依紹華告訴記者,在即將到來的5G時代,結合了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無人駕駛等技術,具備狀態自動感知、智能判斷、預見性決策、自動執行功能的智慧物流體系將得到全面發展。對于大量通過電商和O2O(線上到線下)平臺連接最終用戶的個體商戶而言,物流行業的智慧化將在降低流通成本、保障生鮮蔬菜等食品質量、保障配送衛生安全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為疫情后的“小店經濟”發展提供動力。

“互聯網+醫療”讓健康服務更智能

在服貿會首鋼園會場,一款導醫服務機器人引得參觀者駐足留影。“我叫優友,是您的朋友,為您提供服務,是我的榮幸。”優友可以幫助患者完成體溫檢測、分診導引、劃價繳費等多種服務。北京康利優藍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區域總監彭春雷告訴記者,這款機器人可以在互聯網的幫助下,借助大數據平臺,為患者提供便捷的醫療服務。由于該機器人的核心技術已經國產化,軟硬件升級也不會依賴國外技術,能夠滿足國內消費者的各種需求。

旺盛的需求讓服務機器人產業發展方興未艾。據中國電子學會近日發布的《中國機器人產業報告(2021年)》顯示,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以及醫療、公共服務持續旺盛的需求,我國服務機器人存在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市場規模及總體占比也將持續增長。

除了機器人外,手機APP健康醫生的廣泛應用,也展現出互聯網時代下健康方式的升級迭代。在有來醫生展臺,觀眾不但可以借助VR(虛擬現實)頭顯,直觀感受人體器官的奧妙,還可以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下載手機APP軟件,參與智慧醫療管理與咨詢服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有來醫生APP下載量已經突破千萬,9億人次通過有來醫生制作的醫學科普短視頻,學習基本健康知識。不僅如此,通過使用有來醫生APP,患者可以與醫生直接在線交流,達到求醫問藥的目的。此外,有來醫生還通過APP,推送優質科普文章,幫助數百萬人樹立健康生活理念,提高健康生活品質。

“有來醫生只是我們開展互聯網醫療的一個成功縮影。目前北京市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機構達到120家。醫療衛生資源布局更趨均衡,服務可及性不斷提高。”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委書記、副主任鐘東波介紹說,作為首善之區,北京市目前正在推進“互聯網+醫療”深度發展,建立覆蓋診前、診中、診后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同時,利用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契機,推進智慧醫療、智慧健康建設。加強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建設,推動建設智慧醫院,推進智慧醫療、智慧管理、智慧服務、智慧助老應用。此外,加快北京健康云建設,在嚴格保護個人隱私的前提下逐步實現結算信息、醫學影像、電子病歷等信息共享。推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5G、物聯網等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面的運用。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