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黃金海岸線”是如何打造的?
“以前這邊就是一段荒蕪的墾堤,現在不一樣了,不僅墾堤修得比以前好,還有休閑步道,不僅可觀湖看海,還是個鍛煉的好地方。”陳先生長期居住在外地,日前回到榕城的他置身228國道濱海新城段的墾堤步道,項目的高顏值,讓他贊不絕口。
228國道濱海新城段是我市首條園林景觀式濱海公路,于去年底建成通車。記者從市城鄉建設局了解到,該項目按照《福州市城鄉建設項目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技術導則(試行)》組織實施,生態修復是項目建設的一大亮點,而這也造就了這段公路“濱海黃金海岸線”的美景。
防潮抗風的“生態屏障”
228國道濱海新城段全長5.42公里,位于濱海新城核心區,起點銜接228國道南北澳至外文武圍墾堤段,終點與下沙路銜接。該項目西臨東海,東臨東湖,湖海之間,綠意盎然的公路猶如一條綠色的緞帶從中穿過。
“項目施工過程中,我們利用墾堤外圍的坡面,以生態工藝增設了一道消浪潛堤。”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同時,通過重建一座十一孔閘,提升泄洪能力,墾堤的整體防潮能力提升到了百年一遇,為濱海新城的建設發展,構建了一道“生態屏障”。
之所以稱之為生態屏障,是因為除了在墾堤施工中使用了生態工藝,還在墾堤及其周邊打造了一座生態公園。據了解,項目綠地系統總面積約33萬平方米,其中綠地面積占了近27萬平方米,有喬木1.1萬多棵,灌木42.3萬多株。
讓喬灌木在海邊“安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墾堤臨海,土壤鹽堿化程度高,常年風沙吹拂,以前可以說是寸草不生。”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打造“黃金海岸線”,項目建設者在生態種樹上下工夫,通過在土壤底層設置防鹽堿隔離層,抑制鹽分上漲,再鋪上種植土,幫助草木“安家”。考慮到防風效果,項目建設者在種樹過程借鑒了平潭等地的經驗,讓南洋杉和木麻黃在這里落地生長,組成防風林,并在高山榕等深根性觀賞性植物叢中,點綴種植臺灣欒樹等抗風較強植物,共同構建起讓海風也溫柔的“綠色生態墻”。
觀湖看海的景觀公路
解決了大海“出題”的生態修復難題,如何在修路過程中保護好另一側的東湖濕地公園、文武湖野生自然保護區,也是項目建設者堅守的生態底線。項目負責人介紹,在路基填方過程中,項目單位舍棄了效率高的吹填法,改用轉運堆填的生態環保工藝,避免了泥沙入湖影響東湖水質。正因為生態的良好保護,如今的東湖水面上,白鷺翩翩,成為眾多珍稀水鳥的棲息地。
賞心悅目的風景,帶來的是絕佳的暢行體驗。228國道濱海新城段雙向4/6車道,為一級公路兼市政道路功能。公路沿線有16個停車點可供小車停泊,自行車道更是貫穿全線。作為園林景觀式濱海公路,在這里,市民可進入墾堤的觀海步道看海,也可以來到東湖畔的休閑步道觀湖。尤其在休閑步道上,每隔數百米就有一個小型休閑廣場,可供市民休憩。
李錦清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