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交通>正文

重慶: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強市,交通產業發展水平全國領先

時間:2021-10-13 16:13:49 來源:上游新聞

10月12日,重慶市召開全市交通強市建設工作推進會。記者從推進會上獲悉,到2035年,我市基本建成交通強市,基本形成“123出行交通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4個“1小時交通圈”,市域2小時暢行,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和“123快貨物流圈”(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西部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基本建成,交通基礎設施高質量、現代化水平居全國前列,交通產業發展水平全國領先。

鐵路營業里程超過3100公里

記者獲悉,“十四五”期間是我市交通強市建設關鍵的五年,我市將加快實施一批戰略性、標志性、引領性的重大交通項目,努力完成投資5000億元,加快形成“高鐵千公里、港航萬噸級、機場雙樞紐、縣縣聯高速、組組硬化路”的發展格局,全面開啟“2小時重慶”建設新征程。

加快建設鄭萬、渝湘、渝昆、渝萬、成達萬等5條高鐵827公里,力爭新開工成渝中線、渝西、渝宜等6條高鐵790公里,全市鐵路營業里程超過3100公里、其中高鐵營業里程達到1370公里,基本實現高鐵1小時成渝雙核、2小時市域城市至中心城區、6小時北上廣通達。積極謀劃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提速實施“850+”軌道交通成網計劃。

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4600公里

我市將加快建設“三環十八射多聯線”高速公路網,新開工成渝高速加寬、大竹至墊江至豐都至武隆等高速公路1000公里,建成銅梁至安岳、梁平至開江、巫溪至鎮坪等高速公路1200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4600公里,省際出口通道達到32個。實施普通干線公路改造4000公里,新改建農村公路1.6萬公里,實現鄉鎮通三級公路比例達到85%,村民小組通暢率達到98%。

力爭先期啟動實施中心城區東向至長壽至開州、南向至江津至綦江至萬盛、西向至永川至榮昌、北向至北碚至合川等4條非收費公路快速物流通道440公里,實現中心城區至主城新區東南西北四向均有非收費快速物流通道連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港口貨物吞吐能力突破2.4億噸

我市積極爭取國家盡早啟動三峽水運新通道建設,完成長江干線朝天門至涪陵段、嘉陵江草街庫尾段、烏江白馬至彭水段、渠江重慶段等航道整治,改善千噸級航道500公里,三級及以上航道實際達標里程達到1200公里,加快形成“一干兩支六線”航道網絡。

加快推進“三樞紐五重點八支點”港口體系建設,新增港口貨物吞吐能力3000萬噸,港口貨物吞吐能力達到2.4億噸。

推動組建長江上游港口聯盟,形成分工協作的航運體系,基本建成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和物流中心。

多式聯運,進一步提升了重慶長江航運的運營效率。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市三級及以上航道里程達到1100公里,港口貨物、集裝箱吞吐能力分別突破2億噸、500萬標箱,均為歷史最高,周邊地區貨物經重慶港中轉比重達到45%。

“1+4+3”民用機場體系形成

2017年8月,重慶江北國際機場T3A航站樓和第三跑道建成投用,成為中西部首個擁有3條跑道、3座航站樓同時運行的機場。目前,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保持全國前10強、進入全球前50強。

2019年8月,巫山機場正式通航。

2020年11月,啟動重慶江北機場T3B航站樓及第四跑道,開工建設重慶新機場,推動形成“市內雙樞紐協同、成渝四大機場聯動”的世界級機場群。完成萬州五橋、黔江武陵山機場改擴建,開工建設一批通用機場。全市民航運輸機場年旅客吞吐能力達到8000萬人次/年,年貨郵吞吐能力達到120萬噸,實現干線機場、支線機場、通用機場聯動發展。

目前,重慶已全面形成“1+4+3”民用機場體系,即1個樞紐機場:江北國際機場;4個支線機場:萬州機場、黔江機場、巫山機場、仙女山機場;3個通用機場:梁平機場、龍興通用機場、永川大安通用機場。

相關閱讀

圖片推薦

八卦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