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商的蓬勃發展,隨之而來的快遞包裝浪費和環境污染問題也日益凸顯。如何讓快遞包裝“瘦”下去?
近日,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印發的《“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給出了時間表。方案明確,到2025年,電商快件基本實現不再二次包裝,可循環快遞包裝應用規模達到1000萬個。
現狀 快遞包裝問題凸顯
在郵件快件包裝中,紙箱的回收利用率很高,污染和浪費主要在快遞塑料袋包裝上。據國家郵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塑料袋、塑料膠帶、快遞內部塑料緩沖物,并稱為快遞業的“三大污染”。
以2020年快遞包裹830億件為例,根據有關調研報告顯示,快遞包裹40%是塑料袋、50%是紙箱、10%是文件封。據此估算,快遞塑料袋共消耗聚乙烯48萬噸,相當于耗費2000萬噸石油。
“目前,我國快遞包裝垃圾的總體回收率不足20%,其中紙盒回收率不足10%,塑料袋和填充物等回收率則為個位數。”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新技術促進分會專家委員解筱文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我國特大城市中,快遞包裝垃圾增量已占到生活垃圾增量的93%,部分大型城市則為85%-90%??爝f包裝垃圾污染問題儼然已經成為目前環保問題的重中之重。
要減少塑料對環境的污染,首先要從源頭做文章。方案明確,到2025年,塑料污染治理機制運行更加有效,地方、部門和企業責任有效落實,塑料制品生產、流通、消費、回收利用、末端處置全鏈條治理成效更加顯著,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其中,在源頭減量方面,商品零售、電子商務、外賣、快遞、住宿等重點領域不合理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現象大幅減少,電商快件基本實現不再二次包裝,可循環快遞包裝應用規模達到1000萬個。
“方案的發布是推動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的及時雨。”解筱文表示,方案從目標任務、規范管理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政策指引和規制,與此前《關于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的意見》等政策文件一起,對于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革命”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問題 綠色轉型難在哪兒
如何破解快遞綠色包裝發展這一難題,以及存在的尷尬現狀,則需要邁過幾道坎,在企業生產、成本控制,以及消費習慣等方面都有疑難亟待解決。
據解筱文介紹,在成本控制層面,快遞包裝垃圾回收成本高、利潤低,企業主動回收垃圾的積極性普遍不高。在生產層面,為了保證快遞包裝內的物品不被破壞和盡量縮短快遞包裝的打包時間,一些企業在作業打包時,選用的包裝盒遠遠超過快遞包裝內物品本身所需要的尺寸。在習慣層面,長期的巨量化非綠色物流服務,已磨合形成生產制造、電商和物流企業及消費者的使用習慣,要快速改變這種習慣,需要一定時間。
對此,還有業內人士坦言,“現在綠色包裝研發技術還不是太成熟,綠色全降解包裝成本是現有包裝成本的3倍,對于物流行業來說,成本是決定能否推廣普適性的最根本的原因。”
此外,對于回收快遞包裝,多數消費者表示,“沒聽說過包裝可以回收”或者“見過回收快遞包裝的,離家遠,送過去也不方便”。不少快遞企業表示,將回收點設在了末端派件網點,雖然多在社區周邊,但一般近的也有一兩公里,且現場拆解快遞的也少之又少。
“多數企業更多關心企業自身生產和利潤,而忽視其綠色發展對社會的貢獻,很多消費者也缺乏參與社會環境保護的意識,有些主管部門和協會也僅停留于宏觀層面呼吁,缺乏必要的系統解決方案、法規化約束手段。”解筱文表示,這些都是綠色快遞的攔路虎?,F階段要將綠色包裝理念和措施落到實處,不能只就綠色包裝談綠色包裝實施,而應該放眼未來,立足整個物流供應鏈體系來研究解決這一現實問題。
破局 全鏈條各環節形成合力
快遞包裝綠色治理是一個長期性、系統性、復雜性的工作,需要上下游、全產業鏈和社會各界共同參與。
事實上,從中央到地方對推行綠色快遞包裝均已出臺了許多規定和措施等,積極探索推進。今年4月,國家郵政局啟動過度包裝專項治理,爭取利用一年時間,有效遏制過度包裝等違法違規行為,初步構建防止過度包裝的長效工作機制。并出臺《快遞業限制過度包裝要求》行業標準,結合行業實際進一步細化過度包裝的認定依據。“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推進快遞包裝減量化、標準化、循環化”也被提及。此外,碳達峰、碳中和的理念深入,也對行業的綠色化推向縱深產生推動力。
地方上,近期,上海、浙江、海南等地陸續公布快遞包裝綠色轉型方案,包括優先使用可降解材料、減少包裝耗材、增加可循環包裝和降低二次包裝比例等內容,并提出了可量化的目標。
如,上海明確,到2024年,電商快件基本實現不再二次包裝,可循環快遞箱(盒)應用規模達50萬個。申城快遞包裝基本實現綠色轉型,全市快遞包裝領域全面建立與綠色理念相適應的法規制度和標準體系,包裝減量和綠色循環的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取得重大進展。
海南則發布了《快遞綠色包裝通用要求》地方標準,于9月1日起正式施行。據了解,該標準適用于寄遞企業在海南省內寄遞過程中對快遞包裝物的選用及操作要求,同時根據循環包裝的定義、循環包裝的耐用材料和結構設計,明確了循環包裝的技術要點。
在強有力的政策引導下,行業協會、快遞企業也在積極行動,抓住綠色包裝產品升級機遇,加速擁抱綠色化。如,京東物流推出了“青流項目”,使用可回收材料制成的可回收快遞包裝物,可實現生物降解。順豐速運推出了共享回收箱豐·BOX,與一次性包裝相比,有效地解決了資源浪費問題。申通快遞與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合作研發了“可降解環保材料包裝袋”,與環保公司合作研發了“植物基膠帶”“環保文件封套”……
“真正推動快遞物流綠色化發展,需要多方協作,加大政策激勵、市場引導和日常監管,鼓勵大型市場主體深度參與綠色物流發展,著力從物流生產供應端入手,實現技術革命和商業模式創新,從根本上破解這一難題。”解筱文表示,“隨著種種利好因素的加速釋放,有理由相信,綠色快遞離我們會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