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服裝>正文

青島紡織服裝產品開發向著功能性、綠色化方向加速發展

來源:青島政務網   發布時間: 2021-09-28 21:19:51

紡織服裝產業是青島工業高質量發展繞不過的時代命題,發端于1902年,經歷過“上青天”的輝煌,通過“三來一補”叩響外資的大門,憑借優良的價比“打通”全球大舉“出海”,并逐步在本地形成產業集聚發展。

綜合第四次經濟普查數據,青島共有工業類紡織服裝企業6801家,占全市工業企業總數的11.09%;從業人員128935人,占全市工業企業從業人數的10.35%;企業數量和就業人數在青島工業行業中均排名第二。

紡織服裝產業,體量龐大且傳統,但卻是一個需要敏銳感知潮流風向的產業,固步自封意味著自我淘汰。在“四新”經濟呈現爆炸式發展的當下,各類規模企業都在客觀審視其自身優勢,探索出一系列舊動能切換新引擎的生動實踐。由點及面,紡織服裝產業也一舉躍升為創新熱情最為高漲的青島工業門類之一。

技術創新促進綠色轉型

氣候變化問題正在改變市場競爭的商業環境與格局,不僅影響企業的自身運營,更影響企業的供應鏈和市場需求。資源的消耗和污水的排放就是目前制約全球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的一大難題。“雙碳”目標的倒逼下,產業的綠色轉型已迫在眉睫。

染1噸紡織品需要100噸淡水,這項技術卻實現了染色不用一滴水……今年6月,世界首條無水染色產業化生產線在即發集團正式運行,激起了企業多個海外重量級合作伙伴的“好奇”——這項德國科學家30年前提出的可行技術,在產業化道路上多年來止步不前,竟然在青島實現了重大突破?“我們都知道中國已經是世界紡織強國,但就真正的單項技術來講,還很少有技術是中國第一個實現產業化的,無水染色技術就做到了這一點。”東華大學教授、國家先進印染技術創新中心主任毛志的評價則引起了國內業界的廣泛關注。

僅實現這一項新技術的產業化,即發集團就用了7年,累計投入達1億元。在對超臨界二氧化碳無水染色工藝的科研攻關中,企業陸續解決了相關工藝技術、染料、裝備及關鍵部件等難題,研制了循環泵、閥門、染料釜等關鍵設備和部件,建設了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且連續正常運行的小試、中試和產業化示范線,總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目前生產線年產能可達1000噸,染色效率可從傳統水染8—12小時縮短至3—4小時,已具備產業化推廣應用的條件。

成就這個“全球第一”,絕非一日之功。多年來,即發集團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研發投入持續加大,產學研聯盟內涵不斷提升,協同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僅“十三五”期間,就承擔和參與國家級技術創新項目2項;承擔省市技術創新項目6項;新建市級以上科研臺4個;主持和參與制修訂國家、行業標準17個;申請專利數量是“十二五”的5.7倍。“已經有多個國家的服裝巨頭與我們接洽準備下單,綠色低碳轉型決定了全球同行企業發展的底蘊和后勁。”即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萬剛表示,無水染色技術高效、節能、環保的新型制造工藝,對于創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企業有著積極推動作用。對于中國紡織和中國制造而言,能否在受到全球消費者歡迎的基礎上獲得更大尊重,有賴于能否成為全球氣候行動的重要貢獻者、全球可持續生產與消費的主要引領者。

“碳達峰、碳中和”正在成為有責任感的紡織服裝企業提升競爭優勢的新路徑。綺麗集團鐳射牛仔水洗成套設備產業化應用在減輕空氣顆粒污染同時,大幅度將用水量減少至傳統水洗十分之一以下。即發集團新研制的聚乳酸纖維面料不僅具有抑菌抑螨的效果,因其完全提取自陳糧玉米和秸稈,還能實現完全的生物分解,成為新一代綠色纖維新材料。致力于從技術創新、制造創新中構建新的比較優勢,青島紡織服裝企業意欲實現低碳發展與能力提升的“雙贏”。

應用創新塑造品牌形象

眼下,從應用創新層面看來,紡織服裝產業從傳統向科技、綠色、時尚產業加速轉變,已是業界共識。以消費需求為導向,技術創新為核心,現代企業治理為支撐,通過個化設計、品牌化經營等,許多紡織服裝企業正朝著增加符合消費升級的優質供給悄然轉變。

紡織服裝產品開發正向著功能、綠色化、智能化方向加速發展,在醫療衛生、航空航天、環境保護等領域的應用不斷延伸。雪達集團于2019年榮獲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稱號,其植物精油纖維等新材料研發繼續處于國際領先地位。百事基材料研發的大生物健康材料已獲國內外專利40余項,建有全國生態功能纖維技術研發中心。新冠肺炎疫情初期,恒尼智造開發出海藻纖維無紡口罩,解決KN95口罩呼吸不暢的問題。青島海麗雅研制的特種纜繩助力“蛟龍號”深海探測器和“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科學實驗取得圓滿成功。

品牌化經營成為更多企業從貼牌代工向自創設計轉型的選擇,青島原創潮牌的時尚話語權正在穩步提升。在剛剛結束的中國國際時裝周上,青島童裝時尚品牌“Hicheer(禾雀)”的百套童裝時尚作品進行了發布。這是時隔多年之后,青島本土時尚品牌再度登上國家權威時裝秀場舞臺。小番薯、素芽、棉果果、源豐等一批自主品牌營銷網絡遍布全國。“HUISHAN ZHANG”高級定制品牌將專賣店開至倫敦、紐約、東京、迪拜等全球主要商圈,實現全球化營銷。

模式創新發掘新價值

受益于產業與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青島中小型紡織服裝企業在新場景、新模式、新業態中不斷發掘自身新的價值。

車間里發生的“數字革命”,正在反轉“微笑曲線”,讓制造重新成為價值和利潤的原點。自酷特智能提出大規模個化定制概念之后,越來越多紡織服裝企業由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轉變,加快智能互聯工廠、數字化車間、自動化生產線示范項目建設。以海爾卡奧斯、酷特智能等臺為抓手,青島紡織服裝產業工業互聯網滲透率正逐步提升。青島環球服裝借助卡奧斯上線的全自動化生產線、智能裁床和吊掛系統,在獲取用戶AI量體精準數據的基礎上,用戶可一鍵下單,交貨時間從45天縮短至7天,具備了承接小批量、定制化、個化、高溢價訂單的能力,成為卡奧斯服裝行業的女裝樣板企業。恒尼智造與卡奧斯合作加大移動互聯網的推廣,大力發展線上用戶,已經搭建起一整套工業互聯網生產系統。樂好服飾正在打造萊西市第一條“5G+西裝智能工廠”,其手工定制規模化生產全國第一,并在9月份與中國服裝協會共同發起了全國首個定制購物節“99定制周”。酷特智能則正在借助自主研發的C2M產業互聯網臺實現“從1到N”的裂變發展。

直播間的“網紅帶貨”激發“新零售”活力,成為產業模式創新最活躍的地帶。在市南,青島服裝電商直播孵化基地依托綺麗集團高效供應鏈能力,連接更多企業實現“網紅”主播一站式選品;在即墨,青島網紅直播基地對接新零售運營資源,助力當地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在市北,紡織谷內國家面料館的集成資源優勢與百年包豪斯藝術街區的時尚活動相呼應,線下體驗和線上交易得以有機融合。

誠然,青島多數紡織服裝企業長期以來堅持出口導向戰略,轉向“雙循環”用“兩條腿走路”需要一個相互“適配”的過程。即便由于海外疫情反復,中國紡織服裝訂單出現加速回流現象,但外部環境的復雜使得“外循環”的前景依然充滿不確定和風險。青島紡織企業尤其要清醒,正如業內人士所分析,企業不能為低附加值、臨時訂單盲目擴大產能,紡織服裝企業還是要以創新為抓手,加強研發設計,借助訂單回流熱潮加速培育和轉化新客戶,形成更加穩定、持久的合作關系。唯有積極運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向產品議價權、技術、品牌、渠道等價值鏈高端“上溯”,才能找到自身在新發展格局中的位置。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