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
  • 頭條 > 正文

數字化轉型將成“十一”消費的重頭戲,支持傳統商業企業加快改造升級

時間:2021-09-27 08:37:27 北京商報

國慶假期是居民消費、休閑的黃金時節,今年如何做好國慶假期市場供應與居民消費工作?9月26日,在商務部召開的“保障節日市場供應 促進消費潛力釋放”專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副司長王斌介紹,總體研判,今年國慶期間消費市場將呈現繁榮穩定發展態勢,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充足、品種豐富、價格穩。各地將因地制宜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促消費活動,傳統商業、老字號通過數字化、創新轉型,將助推10月消費增長。

生活必需品量足價穩

對于今年國慶期間消費市場供應問題,王斌介紹,各地批發市場、連鎖超市、農貿市場普遍根據節日市場特點,增加糧食、食用油、肉類、蔬菜、水果、水產品等生活必需品備貨量,保障市場供應。

據商務部監測,期全國糧油價格十分穩定,蔬菜、水果、肉類、水產品價格總體下降,禽產品價格小幅上漲。9月13日-19日,豬肉批發價格比前一周下降2.3%,羊肉批發價格下降0.1%,牛肉批發價格持,30種蔬菜均批發價格下降0.7%。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十一”期間,保供穩價的重點領域是與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活必需品類,特別是一些農產品。由于有些區域受疫情影響,物流、人流的流動受到一些限制,而“十一”又是消費高峰,因此更要穩定生活必需品的供給和價格。要對不法商販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的行為進行堅決打擊,從長遠來看,還要大力推進農業農產品數字化轉型,利用大數據、云計算手段,為農業賦能,提高農業生產和流通各環節的效率。

為確保供應重組,商務部將加大對重點地區生活物資生產調運和供應保障力度。指導商貿流通企業結合節日消費特點,增加生活必需品備貨量,提高補貨上架頻率,切實保障市場供應。及時發現并妥善處置集中采購等異常情況,確保市場供應不脫銷、不斷檔。

據悉,北京、內蒙古、廣西、寧夏等地指導大型商貿流通企業增加蔬菜、肉類等采購和庫存數量。哈爾濱最大型農貿市場蔬菜日進貨量1600噸、庫存量5500噸,全市生豬日屠宰量600多噸,可充分滿足市民消費需求。

節前,商務部還會同有關部門向7省市投放了中央儲備牛羊肉。今年以來,累計組織投放中央儲備豬肉9萬余噸、牛羊肉8300噸,收儲中央儲備凍豬肉4.2萬噸。商務部將指導各地適當增加政府儲備,適時組織投放。

將迎消費小高峰

“按照往年的‘十一’經驗,假日效應能夠充分地激發人們的消費意愿,對于消費市場、旅游市場都起到提振作用。旅游、景區、酒店、餐飲、娛樂休閑、購物等領域都會迎來消費的小高峰。”付一夫說。

今年前8個月,我國社零總額同比增長18.1%,比2019年同期增長8%,消費市場總體呈現積極恢復態勢。8月份社零總額同比增長2.5%,增速明顯放緩。王斌表示,10月份乃至整個四季度消費仍將延續穩恢復態勢。預計全年社零總額有望達到44萬億元,比2020年增長12.5%左右,比2019年增長8%左右。

中鋼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胡麒牧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預計“十一”假期消費無論同比還是環比都會有很好的表現,從同比來看,經過一年的疫情防控,我們應對節假日人流聚集和應急情況處理的經驗更加豐富,能夠更好地統籌疫情防控和促消費之間的關系,使得防控措施對假日消費的影響降到最低。從環比來看,一方面目前各地惡劣天氣情況已經結束,另一方面只有黑龍江、福建兩省有中高風險地區,這意味著全國交通干線及樞紐地區的人員流動受疫情影響較小,有利于節假日期間的旅游出行,進而拉動消費。另外,各大電商臺已經開始“十一”促銷和“雙11”預熱,線上消費也會有很好的表現。

這個“十一”,各地將因地制宜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促消費活動。上海啟動金秋購物旅游季,云南開展“惠購金秋”促消費系列活動,甘肅開展迎國慶促消費系列活動,濟南舉辦金秋消費季活動,湖北、南京、鄭州等多個地區將在國慶期間發放惠民消費券。“發放消費券在短期提振消費的作用比較明顯,去年上半年就已經反映出來了。”付一夫說。

傳統商業老字號升級攬客

新興消費、數字化轉型也將成為“十一”消費的重頭戲。在胡麒牧看來,從消費方式上,應更加鼓勵線上消費,這樣可以有效降低疫情傳播風險,同時可以進一步推動各種傳統業態的數字化轉型。從消費網絡節點的建設上,應注意通過節點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拉動區域消費,同時加大對農村電商的扶持來帶動鄉村振興。從消費產品結構上,要把握三個方向:促進家電、汽車等大宗消費,拉動長產業鏈制造業的進一步復蘇;促進智能、健康消費,鼓勵通過消費升級帶動供給側升級;促進傳統老字號的消費,鼓勵文化傳承。

對于下一步工作,王斌表示,要支持傳統商業企業加快數字化、智能化改造,鼓勵發展智慧商店、無接觸配送等新業態新模式。支持傳統商業場所、閑置廠房等改造為新型消費載體,打造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消費場景。還要推動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等規范健康持續發展,實施生活服務數字化賦能行動。

在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重慶5個城市加快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同時,也將加快實施城市商業提升行動,打造特色商圈、特色街區,加快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付一夫稱,“發展新興消費、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這些都是大勢所趨,要從線上線下多維度、全方位地去促消費。消費供給的優化、消費體驗的提升,各方面對消費回暖都是有幫助的”。

品牌消費與老字號也將激發新活力。中華美食薈、老字號嘉年華成為重點促消費活動,各地將抓住金九銀十、歲末年初消費旺季有利時機,組織開展商旅文體融合、線上線下結合、城鄉區域聯動的各類促消費活動,進一步提升市場人氣,釋放消費潛力。

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副司長尹虹介紹,今年以來組織開展的老字號嘉年華活動有100余場,直接實現銷售額超過12億元,特別是帶動了線上線下銷售超過150億元。將進一步完善老字號發展的政策措施,不斷激發老字號創新的活力,推出更加富有時尚元素、符合國潮消費需求的新產品、新服務和新場景。

來源: 北京商報
0
上一篇:深圳鹽田區文旅招商推介會舉行,洽談項目涵蓋沉浸體驗等多領域 下一篇:專家:促進傳統實體企業降本增效,創新推動實體經濟價值形成
  聯系方式     供稿服務     關于我們     版權聲明     友情鏈接     合作伙伴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投稿合作| 法律聲明|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 ? 2020 企業快訊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435 22 6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