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冷,對于新能源汽車車主而言,愛車續航里程大打折扣的“魔咒”再次面臨考驗。續航里程的衰減已成為新能源汽車冬季使用中的最大痛點,為打破這一“魔咒”,爭奪冬季市場,新能源車企“各顯神通”,圍繞“續航”大秀“內功”。
新能源汽車也“怕冷”
“之前充一次電可以開兩三天,但天氣一冷,有時候一天充一次電都不夠用。為了延長駕駛時間,我很少開空調,但電池掉電的速度依然很快。”家住北京東三環的周先生用“難熬”兩個字概括了去年和他的新能源汽車一起“過冬”的經歷。
除了“掉電快”之外,不少新能源汽車車主在冬季還面臨“充電難”的問題。“在冬季,汽車充電的速度也會變慢,春秋兩季充七個小時電就能充滿,但是在冬天至少需要充十個小時以上。”周先生回憶道,“去年冬天,我和一群新能源車主在寒風里排隊充電別提有多難受了,所以今年吸取教訓,提前購置了地庫車位,并安裝好充電樁,終于不用再和別人‘搶’公共樁了。”
近年來,在政策、市場的共同推動下,我國新能源汽車實現快速增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71.7萬輛和456.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2倍和1.1倍,預計2022年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超過550萬輛。
隨著越來越多的車企入局新能源車市場,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水平得以大幅提升,但當處于低溫環境時,新能源汽車的電池電量和行駛損耗會加速衰減,續航“縮水”的問題成了車主們在冬季用車的一大煩惱。
“如何很好續航目前是新能源汽車在冬季面臨的最大難題,尤其在我國北方地區,冬季氣溫較低,導致能耗上升,再加上暖風、座椅加熱等功能的開啟,使掉電速度更快,續航大打折扣。”某新能源汽車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
冬季電池續航問題待解
新能源汽車冬季續航“縮水”的現象已經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在2022年3月召開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新能源汽車在低溫適應性等方面還存在很多不足,需要進一步創新思路、完善措施,著力解決相關問題。
北汽新能源工程研究院副院長代康偉分析總結了電動車冬季續航衰減的三大因素:“一是電池本身。電池作為化學產品,一旦溫度降低,內部電解液會變得黏稠,鋰離子遷移速率會變慢,導致電池活性降低,影響電池性能和容量。二是空調系統。在燃油車里,空調系統依賴發動機余熱供暖。但電動車沒有發動機,依賴電池供暖,消耗巨大。三是低溫導致傳動系阻力增加。冬天的空氣密度和夏天的空氣密度不一樣。冬天空氣密度增大,導致風阻變大,電能消耗隨之暴增。”
針對新能源汽車電池在冬季遇到的問題,各大車企都在發揮自己的技術優勢積極應對。比如,特斯拉、蔚來等車企的部分車型采用了液冷恒溫系統;比亞迪在部分車型上搭載刀片電池,采用“電芯內部加熱”;威馬的柴油加熱系統通過燃燒柴油給電池加熱。此外,不少車企還上線“定時充電”“在途預熱”等“冬季套裝”軟件輔助功能,為冬季續航提供保障。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現在多數新能源汽車標準續航在400公里—500公里,冬季在300公里左右基本上可以實現,但想要完全解決這一問題并不現實。新能源汽車冬季掉電問題的解決注定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隨著北方新能源車型的增多以及相關數據的積累日益完善,這一問題可以逐步得到解決。
在技術賽道展開攻勢
為解決車主的“里程焦慮”,部分車企和新能源電池企業都在致力于長續航產品的研發,并于近期圍繞汽車冬季續航能力展開營銷攻勢,掀起了一股追逐高續航里程的熱潮。
小鵬汽車推出電池預熱功能,車主僅需給車輛插上充電槍然后在手機上開啟應用,通過外接充電樁的方式對電池進行加熱;
幾何汽車宣布旗下兩款新車型采用了寧德時代三元鋰電池,與磷酸鐵鋰電池相比,三元鋰電池在低溫環境下的表現更好;
阿維塔汽車在搭載寧德時代三元鋰電池的同時,還應用了華為集成式智能熱管理系統,以保障低溫狀態下的電池續航。
除此之外,蔚來、埃安、智己等多家車企宣布將陸續推出續航高達1000公里的車型,即便冬季續航能力衰減,高續航汽車依然可以滿足消費者的日常行駛需求。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表示,電池材料創新是厚積薄發的過程,需要長期努力,平衡好能量、壽命、快充、安全、成本等相互矛盾的性能指標。雖然1000公里續航并不是主要的追求目標,但電動汽車的能量需求肯定還是水漲船高的,如冬季低溫續航里程縮水就是一個能量問題。“如果你擁有一輛高續航能力的電動車,續航打折也不怕,當然更重要的是提升整車集成的技術水平,也就是電動汽車的節能水平。”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