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賺上千、操作簡單、時間不限、高額傭金……”目前,社會上以“殺豬盤”等為代表的網絡詐騙案件時有發生。在近期舉行的全國反電信網絡詐騙聯盟成立儀式上,業界人士表示,通過成立聯盟的形式,能夠形成“群防群治”的防范效果,繃緊“安全弦”筑起“防火墻”。
防范網絡詐騙需“群防群治”
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套路翻新、花樣百出。全國反電信網絡詐騙聯盟籌備辦主任胡永濤表示,建立由政府指導、社會各方協同的網絡生態治理機制,能夠通過共享反詐信息、技術和治理策略,調動社會各界資源,充分發揮企業自主治理權,擠壓涉詐黑灰產業活動空間,構建“群防群治”的防范詐騙網絡生態。
據介紹,由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牽頭的全國反電信網絡詐騙聯盟吸引了包括互聯網企業、銀行、運營商、信息安全公司等三十多家企業加入,聯盟將共享利用涉詐情報資源。
聯盟發起參與單位之一上海任意門科技有限公司CTO陶明說:“我們已成立專門反詐專項小組,與相關部門合作,建立了一套發現和打擊詐騙活動的風控體系,從預防監控、技術反詐和用戶教育等多維度切斷網絡詐騙的實施途徑。”
以任意門公司旗下的Soul App平臺為例,陶明說,平臺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通過強化文本、語音、圖像和視頻等媒介的內容識別能力,為全鏈路風控提供支持。通過自建的網圖人像黑庫和詐騙犯文本器模型,對涉嫌詐騙風險的賬號進行識別和封鎖。
陶明表示:“在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的技術指導下,聯盟成立了反詐專項小組。在運營端,IP異常登錄、賬號基礎信息經常變更等行為,都將被系統進行標記和預警;在用戶端,通過設置強提醒,提高用戶對聊天中詐騙行為的警惕。針對有多次引流到其他平臺行為的用戶,系統也會對聊天對象發出預警,防范詐騙行為的發生。”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聯網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方禹在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個人信息泄露造成的網絡詐騙時有發生。其中,內部泄露以及外部黑客攻擊已成誘因。互聯網企業需開展定期及不定期的保密檢查、泄密風險測評和日常監控活動,守好反電信網絡詐騙第一道關口。
保護用戶信息安全,平臺除了在技術上加大研發外,也要從經營規范上發力。陶明說,新用戶注冊完成后,平臺系統將向其自動推送《星球防騙指南》,以圖文和案例的形式宣傳防詐騙知識。
防范網絡詐騙 消費者要緊繃“安全弦”
“很多人認為年齡較大、文化水平較低的人群最易遭遇電信網絡詐騙,但事實并非如此。高學歷、有一定經濟基礎的人群有不少。” 胡永濤說,常見的詐騙手段都是對消費者進行心理“精準打擊”,民眾應做到不輕信、不貪小便宜,應謹慎把社交關系轉移到其他可交易平臺,以防止不法分子繞開風控系統騙取錢財。
“凡是以各種名義要求先付款的信息要仔細甄別,嚴加防范。如不慎遭遇網絡詐騙,請立即撥打110報警求助,并務必保留好相關信息以便警方破案。”胡永濤說。
據悉,目前Soul平臺已與主管部門建立了信息互通機制,積極向警方提供犯罪線索。“對被確認為具備詐騙風險的賬戶,將上報至網安部門,全力配合反詐工作的開展。”陶明說。
方禹建議說:“消費者防范網絡詐騙需不斷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不安裝來歷不明的APP,不隨意參加注冊信息即可獲贈品等活動,不掃描不明來源的二維碼。當發現不法分子利用個人信息開展詐騙活動時,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記者李棟)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