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于濟南高新區核心地段的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參觀者會浸身于一個個與量子科技有關的應用場景:這里研發的應用于量子通信的關鍵芯片“鈮酸鋰波導芯片”,可用于民用衛星、環境監測、大氣污染監測等領域;這里室溫下性能最優的“通信波段單光子探測器”,也是世界上第一臺封裝成型的商業產品樣機。
這些場景,無一例外地與量子技術產業化息息相關。
今年初,濟南高新區發布的“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將量子科技產業列為濟南高新區集中力量布局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中的第一位。在建區30周年的節點上展望未來,濟南高新區正著力打造越來越多的類似場景。
數據顯示:當前,濟南高新區不僅形成了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現代服務業四大主導產業,而且以大數據、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空天信息等為代表的戰略新興產業強勢崛起。
它們通過一幕幕場景解決現實痛點并激發新需求,同時,場景也在不斷更新迭代,并完成對老場景的覆蓋,最終完成“場景革命”。
“卡脖子”技術屢獲突破,千億級大數據產業生態即將崛起
“數據就像工業時代的煤炭、石油一樣,將成為新的資源。”“只要誰擁有數據,誰就擁有未來。”現在,這些在大數據領域耳熟能詳的話出自十年前的濟南高新區企業。
而在2013年,濟南浪潮云計算中心成立,成為全球第一朵“政務云”的誕生地。海量的數據,輔以城市AI的強大算法,讓濟南在高速運轉的同時,又有條不紊。
只有深厚的積累與沉淀,新興產業的“火把”才能點燃星火,形成燎原。而濟南高新區一直在堅持。
如今,濟南已經形成了齊魯軟件園為中心的大數據聚集區,聚集企業2000余家,整個產業規模占濟南市的65%,產業聚集比較明顯。這里的企業在智能政務、交通、能源等近20個領域實現了應用推廣。同時,也形成了從數據的采集、存儲、清洗、分析應用到交易的大數據產業生態。
當新興產業的發展大勢燎原之后,單點突破便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今年9月8日,華天軟件突破“卡脖子”技術,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推出了國內首款云化工業軟件,有望助力國產工業軟件換道超車,突破國外壟斷。
而在濟南高新區采訪,類似的企業還有很多。“卡脖子”技術屢獲突破,終究要落地為產業。在這個角度上,從量子科技到大數據,從人工智能到空天信息,都已經邁開了大步子,加速行駛在正確的方向上。
本文開頭提到的“量子科技”,一場激烈的全球競賽正在展開。搶抓量子科技發展機遇,濟南高新區已按下“快進鍵”。記者在此量子科技產業時,了解到的消息讓人振奮:
當前,該區已聚集了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山東量子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國迅量子芯、國耀量子雷達等機構,儲備了一系列可轉化的科技成果,包括小型化量子糾纏源、天地一體化量子保密通信組網技術、非視域三位單光子成像技術等。
按照規劃,到“十四五”末,量子通信和量子測量領域將實現大規模商用,量子信息產業達到千億級規模。
“齊魯衛星”升空,濟南高新區在空天信息領域謀求大作為
4月27日上午11:20,“齊魯衛星”一號和四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
這是山東首次發射自己的高分辨率商業遙感衛星,也是國內首次采用“天基互聯網+遙感小衛星”模式的創新型遙感應用項目。在同一平臺系統中同時布局高分辨率的雷達衛星和光學衛星,在國內商用領域也屬首次。
發射當日,山東產研院副院長雷斌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齊魯一號”是一顆高分辨率雷達衛星,可以不受地面云層、霧霾影響,清晰分辨地下一定深度的管網。“齊魯四號”是一顆高分辨率光學衛星,觀測精度均達到國內民用最高的0.5米。在距離地面500千米的高空,兩顆衛星能清楚“看”到地面上的一棵樹、一輛汽車。
在“齊魯衛星”發射升空的同時,位于濟南高新區的山東產研院也在布局衛星導航項目,并與合作伙伴開展了低軌衛星導航增強系統建設。該衛星導航增強系統已被納入國家北斗綜合PNT規劃。
信息基礎設施正在從地基走向天基,由此,引發了以空天信息產業為核心的新一輪信息產業技術變革。未雨綢繆,當前的濟南高新區已集聚了一大批空天信息領域的科技力量。
這里有濟南國科中心這樣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有山東產研院這樣的新型研發機構,有齊魯交通這樣使用北斗衛星系統建設智能交通產業園的龍頭企業;有濟南天啟這種掌握關鍵技術的高科技企業。
記者了解到,濟南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正在匯集周邊相關企業,實施“五個一”計劃,即引進一批企業,組建一支基金,建設一個基地,成立一個協會,舉辦一個論壇,在智慧城市、智慧海洋、智慧林業等領域支持衛星物聯網的先行先試,加速衛星物聯網產業在山東的應用與發展,打造商業航天產業集群。
新場景層出不窮,AI產業“樣板區”呼之欲出
智能清掃機、安防機器人、AI植保機器人、AI手脈閘機、AI魔鏡……在濟南高新區人工智能大廈里,20多種不同應用場景下的人工智能產品對外展示著實力。而這樣炫酷的AI新品,蟄伏于這座大廈里,并伺機向市場展示其華麗的羽翼。
尋找AI新品層出不窮的“幕后研發英雄”,記者發現了一根長長的鏈條。
目前,濟南高新區人工智能大廈已引進ARM智能物聯協同創新中心、新松機器人、華為云聯合創新中心、未來導航等20多家高科技項目及企業,涉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達200余家。它們涉及基礎支撐,核心技術,行業應用,是一條較為完整的AI產業鏈。同時,一個集創新孵化、資源聚合、產學研轉化功能于一體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環境業已形成。
成立于1995年底的齊魯軟件園濟南高新區的重要支撐園區。早在1997年,它便被國家科技部認定為全國首批“國家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被譽為中國最早的“四大軟件園”之一。
如何發揮其優勢?
記者了解到,當前,濟南高新區正依托齊魯軟件園規劃建設人工智能產業基地,初步構建了以“算力支撐強勁、算法優勢突出、智能應用先進”的人工智能發展格局,為繼續搶抓人工智能發展的重大機遇,還將實施產業生態塑造計劃和人工智能產業“樣板區”建設計劃,以人工智能大廈為產業核心集聚區,規劃打造人工智能島。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