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效繼續顯現,全市經濟保持回升向好態勢,實現良好開局。昨天(19日)下午,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915.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7.1%,與2019年同期相比兩年平均增長4.6%。
強動力:
高端產業引領發展
市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龐江倩介紹,一季度全市工業生產較快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4%,兩年平均增長8.7%,醫藥制造業、汽車制造業等四大支柱產業較2019年同期均實現增長。
重點行業中,醫藥制造業增長1.5倍,兩年平均增長53.3%;汽車制造業增長47.8%,兩年平均增長1.6%;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31.5%,兩年平均增長18.0%;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2.7%,兩年平均增長5.4%。
高端產業表現突出引領發展,高技術產品生產增加。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市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3.8%和25.3%,兩年平均分別增長9.5%和9.7%。工業機器人、智能手機、顯示器和集成電路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1倍、96.1%、69%和43.1%。
備受關注的“五新”領域表現活躍。以新基建為例,一季度新基建項目完成投資額同比增長54.2%,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到10.9%,5G建設、車聯網、自動駕駛、新平臺、智慧應用等領域加快布局;從新開放看,1至2月,服務業擴大開放七大領域規模以上非公企業收入同比增長43.5%,超出服務業平均增速10.4個百分點。
增活力:
內需回暖外需企穩
內需繼續回暖,外需企穩回升,一季度全市總體經濟呈現穩中加固、穩中向好態勢。
龐江倩介紹,一季度,全市固定資產投資保持穩定增長,同比增長18.3%,兩年平均增長4.8%。
分行業看,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55.0%,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92.0%,兩年平均分別增長41.8%和67.5%;金融業投資同比增長7.9倍,兩年平均增長1.3倍;文化體育娛樂業、教育投資同比分別增長25.1%和17.8%,兩年平均分別增長12.7%和6.3%。
與此同時,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占銷售產值的比重為10.1%,醫藥行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45.2倍。1至2月,全市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增長32.6%,兩年平均增長8%,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與2019年同期相比較快增長。
消費領域持續回暖,市場總消費額同比增長24%,兩年平均增長4.1%。網上消費保持活躍,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實現網上零售額1127.1億元,同比增長38.2%,兩年平均增長26.5%。
服務性消費正在穩步恢復。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副總隊長、新聞發言人卞晶介紹,春節以來,本市通過發放餐飲消費券等方式助力餐飲服務恢復,同時許多餐飲企業響應號召,采取了多項措施保價格、攢口碑,激發居民外出就餐消費熱情。一季度,居民人均在外飲食同比增長23.6%。文化娛樂方面,居民人均電影、話劇、演出票支出同比增長75%。
穩基礎:
居民收入穩步增加
加大民生投入,居民收入穩步增加,消費價格低位運行,政策有力保障經濟發展基礎。
據介紹,財政支出向民生領域傾斜,一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社會保障和就業、衛生健康支出分別增長6.2%和19.1%。
居民收入保持增長,一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85元,同比名義增長9.6%,兩年平均增長7.1%,扣除價格因素,同比實際增長9.7%,兩年平均增長5.2%。四項收入全面增長:工資性收入同比名義增長10.5%,經營凈收入同比名義增長15.6%,財產凈收入同比名義增長10.6%,轉移凈收入同比名義增長5.3%。卞晶介紹,從居民收入的四項構成來看,工資性收入貢獻最大,對可支配收入增長的貢獻率為69.5%,居四項收入之首,有效帶動了可支配收入穩步增加。
從物價情況看,一季度,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0.1%,總體處在較低水平。
八大類商品和服務項目價格“二升六降”:食品煙酒類價格上漲0.9%,其他用品和服務類價格上漲0.6%,衣著類價格下降0.1%,居住類價格下降0.2%,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下降0.3%,交通通信類價格下降0.8%,教育文化娛樂類價格下降0.6%,醫療保健類價格下降0.9%。
“預計二季度各月CPI將在3月份由降轉升的基礎上保持上漲,但受豬肉、鮮菜等食品價格漲幅回落的影響,CPI總體將繼續保持低位運行態勢。”卞晶表示。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