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熱愛投入”既是拔尖創新人才的成長之道 也是重大科研創新成果的突破之道
“分數只是一時之得,我們要鼓勵學生全面發展,也要鼓勵那些愿意為熱愛投入,可以幫助中國登頂某個領域的冠軍少年!”日前,網易CEO丁磊設10億獎學金,鼓勵從初一到高三所有優秀學生“為熱愛投入”。“冠軍計劃”特別為全國中學生五大學科競賽(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全國決賽中,獲得金/銀/銅牌獎項的高三學員,以及省級賽區復賽中,獲得一等獎的學員提供金額不等的獎勵金,鼓勵這些對學科充滿熱愛,成績突出的優秀學員。
有什么評價指揮棒,就有什么樣的辦學導向。同樣,有什么樣的獎勵標準,也就會有什么樣的成長引導。每年高考過后,雖然各級教育部門三令五申嚴禁炒作高考狀元,但是仍然炒作之風屢禁不止。這種炒作風氣之所以不被認同,就是因為它的背后是“唯分數”的評價取向,看中的是分數的一時之得,而非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的發展。網易推出獎勵計劃,并且采用多維度、多層冊的評價體系,圍繞學生學業發展,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等,體現了鮮明的改革導向。
2018年,教育部就印發了《高等學校基礎研究珠峰計劃》,《珠峰計劃》中指出,要重視基本理論和學科建設,對數學、物理等重點或薄弱基礎學科給予更多傾斜。2020年,強基計劃招生改革試點正式啟動,就是為了選拔培養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此次獎勵計劃特別設置對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有突出成績的學員的獎勵,可見重視并推動基礎學科建設和人才儲備已經成為教育界各方的共識。
教育評價改革是教育改革中最難啃的“硬骨頭”,需要政府部門、學校、教師、學生、社會全方位協同推進。過去,教育評價改革更加關注的是學校系統內部的改革,容易忽略社會的支持和參與。這也是改革效果不盡如人意的原因所在,社會心理、媒體輿論、社會成員的教育質量觀等都對政府部門的教育政績觀、學校的教育質量觀、家長的成長成才觀等產生深刻的影響,二者互相滲透、互相影響。正因為此,去年出臺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將改革用人評價,共同營造教育發展良好環境也作為重點改革任務之一。顯然,教育評價改革的推進離不開各類社會力量的支持,這種支持不僅是簡單的認同,也應該包括積極的參與和切實的行動。上述獎勵計劃,強調鼓勵為熱愛投入,就是在用積極的參與和切實的行動助力教育評價改革,引導青少年遵從內心所愛。
將全國最好的教育資源聚集到一起,把頂級“學區房”開到線上,讓全中國的孩子都能通過智能化、趣味化、高效化的方式,找到興趣、終身學習,曾經是網易公開課的初衷,也是互聯網企業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推動終身學習體系建設的成功探索。
此次其推出的獎勵計劃,將鼓勵“為熱愛投入”作為目標之一,其實也是一脈相成。關注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鼓勵更多的中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稟賦、為熱愛投入的獎勵取向,同樣具有積極的意義。熱愛是最好的老師,是激發潛能、調動積極性和創造性的關鍵。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科技競爭形勢,面對破解“卡脖子”難題、彌補基礎科學研究短板的現實緊迫需求,我們對拔尖創新人才的渴望比任何時候都要強烈。“為熱愛投入”既是拔尖創新人才的成長之道,也是重大科研創新成果的突破之道,因為只有“為熱愛投入”才能在艱辛的科研探索之路上保持激情,才能有板凳甘坐十年苦的堅守。從這個意義上將,鼓勵青少年為熱愛投入,無疑扣準了時代的脈搏。作者: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