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中醫藥資源總量不足、中醫藥特色人才不足……打破瓶頸、加快高質量發展,“十四五”時期中醫藥事業該怎么干?
實施一批中醫藥重大工程項目
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負責人孫志誠說,“十三五”時期,國家發展改革委總共安排中央投資超過300億元支持中醫中藥類項目建設,“十四五”時期還將通過長遠規劃的引領、重大工程的實施來提升中醫藥傳承創新、疫病防治、中西醫結合、專科特色等能力,支持中醫藥振興發展。
“目前已經基本完成‘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于文明說,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項目已經啟動,為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奠定了一定基礎。
“預計‘十四五’期間中央財政對中醫藥重大工程項目的投入會比‘十三五’翻一番。”劉群峰說,這批工程項目不僅投入力度大、數量多,而且范圍廣,涉及中醫藥醫療、保健、教育、科研、產業、文化、對外交流合作等多個方面。
加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
“十四五”時期,如何提高中醫藥服務的可及性和優質度,增強群眾獲得感?
“我們將進一步發揮中醫藥整體醫學和健康醫學優勢,著力推動建立融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和康復于一體的中醫藥服務體系,提升服務能力。”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司長蔣健說。
據介紹,“十四五”我國將啟動國家中醫醫學中心和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建設,建設優勢特色明顯的中醫醫院,做強一批中醫優勢科室;建設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和緊急醫學救援基地,提升中醫醫院應急與救治能力。
守住根脈,加快創新
“‘十四五’期間,我們要進一步加快中醫藥科技創新體系建設,首先要加強中醫藥古典醫籍精華的梳理和挖掘,守住中醫藥傳承的根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司長李昱說。
同時,我國將在中醫理論、中藥資源、現代中藥創制、中醫藥療效評價等重點領域建設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圍繞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惡性腫瘤、代謝性疾病等重大慢病以及婦科、皮膚、免疫等優勢病種和針灸以及其他非藥物療法等特色療法,建設10至20個國家中醫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及其協同創新網絡;依托中醫醫療機構、科研院所,建設30個左右的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
田曉航 陳席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