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投資者門檻50萬,機構不設資金門檻,北交所最大懸念在17日晚間揭曉。與此同時,市場在中秋節前夕也迎來了新三板創新層門檻再降的政策“大禮包”。
當天晚間,北交所發布《北京證券交易所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試行)》,明確個人投資者準入的資金門檻為證券資產50萬元,機構投資者準入不設置資金門檻;全國股轉公司同步修改了《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將創新層投資者準入資金門檻由150萬元調整為100萬元。
準入門檻與投資者參與度、市場流動性直接掛鉤,是新三板市場最為核心的指標之一。降門檻以引入更多的投資者,也是業內長期的呼吁。此次,創新層投資門檻在2019年之后再度調降,北交所門檻與科創板齊平。
“政策力度足夠大,落地速度超預期。水到渠成的感覺,整個板塊一下就通了。”國融證券股轉業務部總經理于寶亮對第一財經表示。
“我們原以為可能要在北交所開市運行半年后再降門檻。”金長川資本董事長劉平安也對記者表示,政策推進速度遠超市場預期。
門檻大降,將帶來多少投資生力軍?申萬宏源新三板首席分析師劉靖對記者表示,門檻降至50萬起,直接帶動投資者人數成倍增加。“預計合格投資者人數將從目前的約170萬,增長到500萬以上。”
水到或渠成?流動性料將緩解,機構是否將打消顧慮、進一步謀求入局?
北交所9月17日消息(資料來源:北交所官網)
北交所50萬、創新層100萬
“投資者門檻,是長期困擾新三板市場的問題,業內呼吁了相當長的時間。”太平洋證券投行部董事總經理王晨光對記者表示。
北交所設立后,市場普遍預計,投資門檻會再降。記者此前了解到,業內對于門檻敲定為50萬或30萬存在猜測,降至50萬對標科創板,被認為幾率更大。
答案在9月17日晚間揭曉。北交所發布的《管理辦法》明確,個人投資者準入的資金門檻為證券資產50萬元,機構投資者準入不設置資金門檻。需要說明的是,規則發布后至北京證券交易所開市交易前,投資者參與精選層股票交易仍需滿足100萬元證券資產標準。
北交所“20個交易日、50萬元”的個人投資者準入標準,與上交所科創板標準一致。
股轉公司同步修改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將創新層投資者準入資金門檻由150萬元調整為100萬元。
王晨光認為,創新層門檻同步修訂,體現了新三板和北交所的聯動關系。
“在時間上高于精選層的10個交易日,在財務門檻上低于精選層的100萬元,這保證了新三板、北交所和滬深交易所之間各板塊間門檻的適度錯落化,有利于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差異化發展。”北京南山投資創始人周運南對記者表示。
拉長時間線來看,近年,新三板投資門檻持續調降。
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于2019年底啟動,彼時,全國股轉公司修改后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中,對于精選層、創新層和基礎層的投資者“門檻”分別規定為100萬、150萬和200萬。與此前新三板500萬準入門檻相比,已有大幅松動和改善,在很大程度上縮小了新三板內部三層之間的投資門檻差距。
新三板內部三層之間“階梯式”的門檻準入條件也由此形成,新三板深改中提到的“實施差異化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得以體現。
北交所個人投資者門檻相關規定(資料來源:北交所官網)
投資者戶數倍增,流動性緊張料緩解
門檻調降,最直接的影響是市場參與者數量將大幅提高,投資者情緒得到提振。
“北交所的投資者門檻,是市場特別是投資者最關心的焦點,這也決定著未來北交所一、二級市場的活躍度。”周運南說。他認為,一定數量的上市企業、一定數量的二級市場投資者,是一個新證券市場開市的兩個必要條件。
“一定數量的上巿企業,通過精選層的平移直接滿足了。而一定數量的投資者,可能僅僅通過平移精選層的合格投資者是遠不能滿足的。”其表示。
此次修訂后,最新的合格投資者準入標準為,北交所個人投資者門檻50萬,新三板創新層100萬、基礎層200萬。
市場普遍預計,投資者戶數將呈現倍數增長。
安信證券諸海濱團隊稱,考慮到北交所特精專新的定位和吸引力,預計開通北交所戶數或在332萬戶至789萬戶之間。
“預計創新層開戶數也將有大幅度上漲。投資者戶數疊加市場規模提升,精選層流動性有望迎來較大改善。”其表示。
科創板數據提供了參考。諸海濱援引數據并分析稱,投資者戶數方面,截至去年底,新三板個人投資者戶數為165.8萬戶。此次北交所準入門檻與上交所科創板一致,按照上交所2020年末投資者持倉結構數據來看,50萬市值以上的投資者戶數有332萬戶。
“再考慮到深交所市值及投資者在銀行體現其他金融資產,符合這一標準的投資賬戶數將更多。實際上,截至2021年7月,門檻同樣為50萬的科創板累計開戶數已達789萬戶。”他說。
有私募機構人士也預計,新三板未來的投資者戶數水平不會低于科創板。
此外,精選層此前已引入公募基金等機構賬戶,分析人士認為,該部分的絕對數量也會有增加。
風險收益并存,投資者辨別能力受考驗
降門檻的更長遠影響在于,機構投資者對市場流動性的擔憂或將消減。
機構賬戶是長期穩定資金的重要來源,有利于改善市場流動性水平,提升投融資功能。門檻降低,機構入市積極性提高,市場流動性將會得到大幅改善。
“更重要的是要改變資金結構,讓長線資金進來,比如公募基金、保險資金等。因為北交所解決了這些機構投資者參與的制度性障礙。”劉平安說。
“對投資的影響,不用再擔心市場的流動性不好了。公司估值會提高,流動性會得到根本性改善。”從私募參與角度,他談到。
“之前精選層100萬門檻,三板投資者開戶數近200萬,但真正參與交易的我們預計在30萬左右,流動性依然是個問題。”有私募機構人士告訴記者。
業內人士也指出,對于一二級市場投資,關鍵還要看企業質地和成長性。
王晨光認為,投資者門檻降低,帶動流動性改善、企業估值提升,但中長期來看,企業價值的決定因素是其本身質地的是否優良、持續成長性如何。
“從這個角度來說,某種程度上,門檻降低是一把雙刃劍。降了門檻,中小投資者有望參與進來。但也要看到,部分科技創新型的中小市值公司,投資風險較大,投資者要增強辨別能力??傮w而言,收益和風險并存,考驗投資能力。”他說。
產經快報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