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因經費不足面臨關門、航班因機場燈光不足無法正常起降,在經歷了種種尷尬之后,黎巴嫩國內的電力危機再次升級。近日,該國遭遇全國性斷電,舉國陷入至暗時刻。貝魯特大爆炸之后,黎巴嫩一蹶不振,國內政局持續動蕩、經濟一直泥足深陷,停電只是問題之一,而世界銀行坦言,黎巴嫩的危機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轉折點”。
據路透社、《衛報》等多家媒體10月9日報道,由于燃料用盡,黎巴嫩全國最大的兩座電廠——德爾阿馬爾發電站(Deir Ammar)和宰赫拉尼(Zahrani)發電站分別于8日和9日停止工作,整個國家的電網于9日當天癱瘓。
當天,黎巴嫩國家電力公司(EDL)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上述兩座電廠停止運行之后,“直接影響了國家電網的穩定性”。當地政府官員表示,黎巴嫩全國電網至少要等到周一,也就是11日才有可能重新啟動。
在上月,EDL就發出了警告,稱由于燃料儲備耗盡,無法確保電網穩定,或將全面停電。該公司稱,已竭盡所有方案和預防措施,“由于態勢已經超出了本公司的控制能力范圍,很可能再也無法提供最低限度的供電”。
EDL在此次發布的最新聲明中表示,黎巴嫩軍隊同意動用軍隊的燃油儲備,在兩個發電站之間平均分配6000千升瓦斯油,確保黎巴嫩三天的電力供應。不過,這一計劃目前還沒有實施的時間表。EDL還強調,正努力從伊拉克進口燃料,最新一批燃料預計在本周抵達。
其實,黎巴嫩的電力危機已經持續了半年多。今年3月28日,宰赫拉尼發電廠因燃料耗盡,就已經發生過停止運轉。當時,兩艘運輸燃料的貨船都無法及時抵達。其中有一艘貨船受到重型貨輪擱淺的影響,被堵在蘇伊士運河。為此,3月29日,黎巴嫩議會批準一筆2億美元應急基金,以確保黎巴嫩境內發電廠繼續供電。
到了7月,EDL再次表示,由于燃油供應中斷,公司不得不停止運行當地兩家發電廠,意味著該國日常用電量的10%將無法得到供應。
而在此次最新的全國性斷電前的很長一段時期內,多數黎巴嫩民眾每天只能得到兩小時的供電,大批黎巴嫩家庭和企業不得不使用私人柴油發電機,但柴油本身也是短缺物資。
停電背后,是黎巴嫩混亂的經濟現狀。早在7月,世界銀行地區代表杰哈就表示,黎巴嫩當前財政和債務危機同電力部門的管理不善密切相關。當前,黎巴嫩財政已無力承擔平均每年需向電力部門撥款的20億美元,因此杰哈強調黎巴嫩應從電力部門著手改革。
黎巴嫩政府也的確開始取消對燃料的補貼。黎巴嫩外匯儲備7月已經下降至140億美元,央行已無法對進口商品進行補貼,其中就包括進口燃料。但這一舉措直接導致了燃料價格的急劇上漲,一家黎巴嫩廣播公司援引數據顯示,無補貼的95#辛烷值汽油的價格是補貼價格的四倍多。
像是一個惡性循環,對于一個貨幣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貶值超過90%的國家來說,這無疑為越來越多的貧困人口帶來更大的困難。自1997年,黎巴嫩實行與美元掛鉤的固定匯率政策,官方匯率一度穩定在1500:1。然而自2019年銀行業危機以來,黑市匯率不斷貶值。去年7月貝魯特大爆炸前,匯率已經跌到7000至8000:1。
在黎巴嫩鎊繼續貶值的背景下,不僅是燃料,還有包括藥品等在內的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更為明顯。今年6月,世界銀行在《黎巴嫩經濟監測報告》中表示,黎巴嫩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已經由2018年的550億美元,下滑到2020年的330億美元,跌幅超過40%。世界銀行稱,黎巴嫩本輪經濟危機很可能是19世紀中葉以來,全球最嚴重的三次經濟危機之一。
近年來,黎巴嫩一直在風雨中飄搖。黎巴嫩經濟持續低迷,公共債務高企,失業率居高不下。除了2019年銀行業危機,去年暴發的新冠疫情和去年8月的貝魯特港口爆炸事件更令黎巴嫩經濟雪上加霜。
黎巴嫩議會議長納比·貝里曾說,“整個國家就像泰坦尼克號,如果船沉沒了,沒有人可以幸免”。
據聯合國近期估算,黎巴嫩將近3/4人口生活在貧困中。貝魯特爆炸更激化了民眾對政府的不滿,導致迪亞卜政府下臺。
就在上月10日,黎巴嫩總理納吉布·米卡提完成組建新一屆內閣,結束了長達13個月的政治僵局。而黎巴嫩議會選舉將在明年春天才會舉行。值得一提的是,米卡提已經是貝魯特港口大爆炸以來,第三位試圖組建新政府的候任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