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5 09:53:06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發展數字經濟,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對于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意義重大。相關專家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時代、新階段、新征程,我國發展數字經濟需要有新布局,不斷開創數字經濟發展新局面。需要不斷提高數字產業和數字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推動核心技術原始創新支撐數字產業集群,協同打造產業集群的物理和數字“雙空間”,重點打造智能制造產業集群,共筑數字生態共同體,從而推動我國經濟體系優化升級。
東北老工業基地數字化轉型形勢更為緊迫
眼下,數字經濟浪潮興起,東北老工業基地也在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東北財經大學國民經濟工程實驗室主任周天勇日前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從全國來看,東北老工業基地本身發展數字經濟優勢并不大。但東北老工業基地必須搶抓數字經濟發展的大好機遇,重點發展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物聯網,通過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用國內電商和跨境電商把產品賣出去。
沈陽一家礦山機械企業有關人士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現在礦上的生產主力軍是四五十歲的這些工人們,大部分都是五十歲以上的人,年輕人都不愿意干這一行,無人化、智能化是礦業領域未來發展趨勢。但目前其所在企業并未實現數字化,數字化轉型還是一大挑戰。這也是東北老工業基地傳統產業的一個縮影。
制造業是中國經濟數字化轉型的重中之重,東北老工業基地數字化轉型形勢更為緊迫,但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調研發現,資金、技術、人才是制約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主要因素。資金、技術、人才的缺乏導致很多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困難重重。
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遼寧等東北老工業基地做大做強數字經濟,實現東北振興,要切實抓住當前發展數字經濟的歷史機遇,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建議遼寧等東北省份將曾經擁有的完備的工業體系優勢通過數字賦能轉化為數字經濟紅利。要點是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建立虛實結合,點面融合的新型工業體系,利用數字化技術實現數據流通、數據共享、數據賦能的新發展理念,解決東北產業鏈中的難點,打通供應鏈上下游的堵點,消除價值鏈構建中的痛點,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與此同時,建議企業建立或借用平臺數據,從用戶數據中洞察用戶潛在需求,用數字信息進行供給側深度改革,為市場提供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以即時響應為服務信仰的高質量供給,在市場終端形成需求激勵供給、供給刺激需求、供給與需求循環互動的新型動態平衡機制。
另外,在宋向清看來,遼寧等東北地區具有較多的科研院所,科研創新能力較強,建議在科技創新領域,強化數字技術與生物、材料、能源等技術的交叉融合,以創造新生產方式、新工作場景為引領的數字技術創新,并研究職場培訓和職業教育推動供給側改革效能,推動勞動力技能全面適應數字化要求。數字監管機制要盡快建立,通過數字監管提高政府對數字經濟的管理水平,從而抑制數字經濟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促進數字經濟大中小各類市場主體包容式增長。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對遼寧等地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的建設給予肯定。東北振興最大的問題在于人,不僅僅是人才的問題,人口流失也是東北經濟衰落的一個重要原因。而數字化轉型,機器代人需要的工人會更少,這對于東北來說是一個巨大挑戰。國家要從重大戰略布局層面重視東北老工業基地數字化轉型,要有清晰的定位。同時,東北地區發展數字經濟應該堅持錯位發展策略,果斷拋棄短板,揚長避短。
提高數字產業和數字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要做大做強數字經濟,沒有政策支持不行,資金、技術、人才也不可或缺,需要多方面因素支撐。前述礦山機械企業有關人士表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實施兩三輪了,國家也沒少投錢,但是效果還不是很明顯,主要原因是錢沒有花在“刀刃”上,對國企傾斜比較多,對民企相對較少,如果錢花對了,全部花到了重要創新和對經濟發展起到重大推動作用的地方,效果也許不一樣。發展數字經濟要汲取這些方面的教訓。
“振興東北靠什么?我覺得還是得靠我們自己,政策再多你不干也沒用。現在懶政的人太多了。”東北某城市居民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不過,這位居民還是看好沈陽和大連數字經濟發展前景。
歐陽日輝強調,東北老工業基地要高度重視營商環境問題,要下大力氣去優化營商環境,通過數字技術,通過互聯網平臺等方式來打造比較公平的營商環境。數字化是優化營商環境的利器,營商環境的改造,對于東北數字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宋向清認為,從全國層面來說,要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經濟產業集群,應突出由智能手機、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能汽車等智能產品和智能化生活環境所帶來的信息引領、數據驅動、軟件嵌置、平臺支撐、數字主導、價值共創和智能化操控的產業變革,全方位塑造數字經濟時代的決策方式、思維方式、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從改變決策層、資本方和勞動者的日常行為方式入手,顛覆性地創造具有前瞻性的數字化經營場景,營造濃郁的數字經濟氛圍,從而激發數字經濟企業入駐數字經濟園區,形成互為鏈條一環,互為集群一體,可以相互協力共進的新型產業鏈和供應鏈。
“制度設計和激勵模式的重構非常重要,建立數字經濟思維,打破固有的招商引資套路,為數字經濟企業產效賦能,吸引具有數字經濟基因的國際領先的高端制造業、智能服務業和集成裝備業強化集群投入和創新驅動,可以提升數字產業集群的國際競爭力。”宋向清強調。
關于如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歐陽日輝給出了六方面建議:一是加強頂層設計,構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雁陣模式。二是加大力度支持核心技術原始創新,支撐數字產業集群。三是提升網絡化協同能力,打造跨越物理邊界的數字產業園和產業集群。四是發展工業互聯網,重點打造智能制造產業集群。五是建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共筑數字生態共同體。六是積極推動大型優質企業“走出去”,在全球范圍內打造數字產業集群。
歐陽日輝指出,發展數字經濟的支撐點是數字基礎設施和數據體系,根本點必須基于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著力點必須放在實體經濟上。我們必須立足國內市場實現創新發展,創建良好的數字營商環境,聚焦守正創新,建立數字經濟的制高點必須植根于人才培養和數字素養。
“數字企業比傳統企業更傾向于集聚,抱團共建數字產業集群是我國發展數字經濟的戰略選擇。培育一批領軍企業,打造一批數字產業集群,不僅可以提高我國數字產業和數字企業的國際競爭力,而且可為數字經濟帶動世界經濟復蘇與繁榮作出貢獻。”歐陽日輝表示。
上一篇:遵義新蒲新區引進企業對花椒產業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
下一篇:沈陽將大力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推動“數字沈陽”建設全面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