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青海省科技廳獲悉,“十三五”以來,青海不斷推進鹽湖資源高值化利用,先后攻克了近100項技術難題,取得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成果600余項,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勵60余項,以青海鹽湖為代表的中國鹽湖科技創新能力已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基本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項目+人才+技術+資金+平臺+企業”產學研一體化的科技創新體系。
近年來,為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青海依托各大高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組建國家級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建設了鹽湖領域10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5家省級重點實驗室,培育認定了31家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為產業化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青海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為國家糧食安全和我國鋰電產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的同時,青海先后針對鹽湖領域“卡脖子”技術難題,形成“鹽湖老鹵制備無水氯化鎂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和“鎂基超穩礦化土壤修復材料產業化關鍵技術開發與示范”項目,面向全國開展“揭榜掛帥”和“帥才科學家負責制”改革試點,為助力鹽湖產業發展作出了有益嘗試。
據介紹,青海將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針對鹽湖資源綜合利用和高效開發關鍵技術問題,集聚國內外優質科技資源,重點推進鉀資源可持續保障、鎂資源多元化高值化開發、鋰資源精深加工、鈉資源深度利用、鹵水稀散元素高效提取、鹽湖跨界融合、智能化生產等方面的技術研發工作,力爭5年內實現重大技術突破。同時,繼續加大鹽湖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推動形成以國家平臺為重點、企業平臺為分支、省外平臺為補充的服務于鹽湖產業快速發展的創新大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