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影醫療(688271.SH)近期走勢羸弱,股價屢屢創下新低,8月24日,公司繼續下跌0.93%,報收104.02元/股,近4個交易日公司累計下跌超20%,市值蒸發逾200億元,原本千億市值的醫療器械的巨頭,現市值僅剩857.3億元,早已脫離千億俱樂部,和邁瑞醫療(300760.SZ)之間的差距似乎也越拉越大。
(資料圖片)
8月25日,聯影醫療股價低開高走,截止發稿前股價漲幅為0.96%。
值得一提的是,知名基金經理、“醫藥女神”葛蘭似乎也在拋棄聯影醫療。據悉,2022年底,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混合基金,持有聯影醫療超過540萬股,按照2022年12月30日聯影醫療的股價,市值接近10億元。但是在2023年的一季度和二季度,葛蘭“瘋狂出逃”,到2023年中報,已經徹底從聯影醫療的前十大流通股東的名單中消失。從股價走勢來看,醫藥女神的虧損并不小。
業績穩健,但成長有隱憂
雖然股價連續重挫,但聯影醫療的半年度業績可圈可點。
財報顯示,公司2023年上半年實現營收52.71億元,同比增長26.35%;實現歸母凈利潤9.38億元,同比增長21.19%,看起來業績很穩健。公司的主要產品包括CT、MR、MI等醫療影像設備。
診斷影像設備根據信號的不同大致可分為磁共振成像(MR)設備、X射線計算機斷層掃描成像(CT)設備、X射線成像(XR)設備、分子影像(MI)設備、超聲(US)設備等,聯影醫療就是深耕此賽道,公司成立于2011年,其初創團隊來自西門子醫療,成立同年就與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可以說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
近些年,由于全球老齡化、慢性病增加以及醫療支出增長帶來了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的擴大,2020年初掀起的全球范圍內的新冠疫情進一步加劇了社會對公共醫療系統及醫療設備的迫切需求,從而帶動了CT、XR等設備的銷量快速增長。
2020年之前,聯影醫療的營業收入雖然有所增長,但歸母凈利潤一直處于虧損狀態。自2020年至2022年,公司營收從57.61億元增至92.38億元,同期歸母凈利潤從9.03億元增至16.56億元,這顯然與新冠疫情爆發、整個醫療器械行業的景氣度爆發有關。
然而,這也正是不少投資者擔憂的問題,伴隨著后疫情時代的到來,相關CT設備的采購需求是否具備可持續性,此外,由于醫療影像設備的使用壽命長達5-10年,存量市場是否又將會進一步壓制相關需求,聯影醫療未來成長性如何,我們不得而知。
此外,今年上半年,聯影醫療的銷售費用高達8.24億元,同比增長55.9%,增速顯著大于營收增幅,且已超過公司2020年全年的水平。大型的醫療設備依賴渠道銷售可以理解,但如此高的增幅似乎有些難以理解。對此,聯想起近期愈演愈烈的醫療反腐,投資者只能選擇“用腳投票”。這或許也是近期整個醫療板塊走勢不盡如人意的原因之一。
天量解禁或致股價承壓
聯影醫療股價近日加速下挫的另一個原因是大額的限售股解禁。
2022年8月22日,聯影醫療在科創板上市,近期剛好上市滿一年。資料顯示,公司首次公開發行前股東持有的限售股及戰略配售限售股,涉及股東數量75名,對應股份數量5.39億股,占公司股本總數的65.43%,于8月22日起上市流通。按照當前股價計算,解禁市值高達數百億元。
此前的8月15日,公司發布了《關于股東自愿延長鎖定期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核心技術人員自愿承諾不減持的公告》,近25%的股份承諾延長鎖定期,其中,占發行后總股本16.38%的公司股東上海聯和投資有限公司已承諾,自2023年8月21日限售期滿之日起自愿延長鎖定期24個月。
不止于此,公司隨后又拋出一份回購方案。8月22日聯影醫療發布公告稱,公司擬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進行股份回購,回購資金總額不低于4億元且不超過8億元。
盡管聯影醫療“護盤”心切,但從股價表現看,投資者似乎仍然“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公司拋盤不斷,股價持續承壓。
AI影像技術的發展潛力
值得關注的是,年初以來,隨著ChatGPT在全球市場的火爆,人工智能行業像開掛一樣,迎來迅猛發展的大趨勢。業界認為,AI帶來的高效率和智能化,可能從根本上改變很多行業,包括醫療行業。
AI最有前途的臨床應用之一是診斷成像。相關研究報告稱,AI可以提高診斷準確度和效率,縮短病人等待時間,幫助醫生減輕工作負擔,同時還可以改進治療決策,幫助挖掘大量的醫學數據,促進醫學科學的快速發展。
例如,在放射學影像中,醫學影像AI技術可以通過對X光片、CT和MRI等影像的數據進行分析診斷出腫瘤、骨折、肺部疾病等。在超聲波影像中,醫學影像AI技術可以通過提取出正常和異常結構的特征,區分診斷腫瘤和良性病變。在眼科影像中,醫學影像AI技術可以通過分析眼底圖像,進行青光眼、黃斑變性等疾病的診斷。
聯影醫療作為國內醫療影像設備的頭部廠商,有望受益于AI技術的高速發展,此外,資料顯示,聯影醫療隸屬于聯影集團,后者旗下公司還包括專注于AI的聯影智能。
據悉,在大模型方面,聯影智能已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共同攜手開發“多模態、多病種、全病程智醫診療大模型”。在患者入院階段,該模型可基于醫生與患者的溝通對話、體格檢查及病史等信息,輔助生成醫療級結構化入院記錄,智能推薦術前檢查,并作出鑒別診斷建議及手術計劃初稿;在術中通過多模態信息整合完成手術記錄稿;在患者出院階段,可以起草出院記錄及術后隨訪計劃。
結語——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高端醫療設備一直是國內的短板,各大醫院都不得不采購高價的進口產品。近些年,國內醫療產業快速崛起,聯影醫療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公司的競爭對手從來都是國際巨頭,包括西門子醫療、GE醫療、飛利浦醫療。雖然近期股價很不給力,但伴隨著估值的回落,聯影醫療長期的投資價值或許正在慢慢浮現。
作者|飛魚
編輯|Terry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