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鴻高科(605008.SH)這家公司并不是熱門股,在某論壇上只有8639人關注了該股票,或許其中大部分還是沖著可降解塑料這個概念來的。同時,長鴻高科的股東人數也越發稀少,從2020年9月底披露的2.05萬降至2022年9月底的1.1萬。
然而,與之相悖的是,長鴻高科的股價自2022年4月26日以來漲幅喜人,截至2022年8月的最大漲幅為116%,這個成績應該是遠遠跑贏了許多同行,以及不少的賽道股,而近期其股價再創階段新高,這是否意味著一輪上漲行情又要開啟了呢?
1.核心業務正在發生變化
(資料圖)
SBS一直以來都是長鴻高科重要的收入來源,但是事情正在發生一些負面的變化。
募資的時候,長鴻高科表明自己的橡膠產品有幾個優點,比如TPE的加工成型能耗相較傳統橡膠(天然橡膠、合成橡膠)能耗降低25%-70%,加工生產效率提高10-20倍,是橡膠工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是解決傳統橡膠加工問題和橡膠回收及再利用的良好途徑。
同時,TPES(TPE的一種,SBS屬于TPES門類中的一種產品)作為新材料產業十三五規劃的重點產品,兼具橡膠和熱塑性塑料的雙重性能和寬廣特性,常溫下顯示橡膠高彈性、高溫下又能夠塑化成型。
以及由于TPES生產需要企業具備較高的技術和資金實力,因此行業的集中度是比較高的。在2018年,長鴻高科的SBS產能為15.5萬噸,僅次于中石化和外資企業李長榮橡膠的37萬噸、30萬噸。
這幾點都給投資者構成了比較美好的想象,但是事情發展的沒有想象中那么順利。
根據2022年中期報的披露,“在產品結構優化方面,由于需求側受到多重因素影響表現欠佳,導致成本傳導不暢,且近年來,國內新增SBS產能的釋放以及市場需求趨于飽和,傳統SBS產品同質化競爭激烈,毛利率由降低的趨勢,在公司的四大類產品中SBS產品的毛利率也是最低的。在這種情況下,公司逐步壓縮SBS產品量,增加SEBS、SEPS等毛利率高的產品。”
但想要一下子逆轉一個產品的比重是很難的,需要兼顧新產品的增長情況、競爭前景,以及效率產出的平衡。
雖然SEBS產品的毛利率相對較高,但是2022年中就出現了下滑(從2021年34.22%下降至23.58%),按照“TPES產品的利潤水平將主要取決于市場供需”的說法,那么下游密封件、包覆材料等需求側是不是出現了一些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不考慮SEBS毛利率的問題,SEBS與SBS的產出效率是不同的。
長鴻高科在2019年給出的說法是,雖然SEBS作為高端產品,但是因為增加了加氫環節,生產周期比SBS長,導致SBS與SEBS生產效率比為3.75:1,即相同時間內,SBS產量是大幅高于SEBS的。當時公司以利潤最大化原則,利用柔性化生產裝置靈活切換兩種產品的生產,因此當年SEBS的產量并沒有進一步的增長。
所以,如果SBS競爭激烈這個問題已經被擺上了臺面,那么短期內只能祈求競爭情況稍作緩和,否則由其他產品升至主導收入肯定意味著一段陣痛的時間。
但好在,長鴻高科所提到的柔性化生產,也就是柔性化設計下的固定資產,可以根據市場情況切換生產SBS、SEBS、SIS、SEPS等,而2020年10月募投的生物降解塑料項目也是如此,即根據市場供需情況切換PBAT、PBS、PBT。
2.接替產品的不確定性
首當其沖的是SEBS產品。
這種產品主要用于包覆材料比電線電纜、牙刷柄,以及線材、玩具、地面鋪裝材料(塑膠跑道、瑜伽墊)。由于技術上存在加氫的難點,所以過往處于寡頭壟斷的局面。
這當然意味著高毛利,2017-2020年長鴻高科該產品的毛利率分別是34.19%、38.97%、52.16%,但是2021年和2022年中只有34.22%、23.58%。
其次,SEPS(主要用于通信工程用光纜填充油膏、大溫度跨度高等級潤滑油粘度指數改性劑)作為生產難度更大、毛利率更高的產品,它的生產端并不連續。
2020年下半年SEPS首次收入近9萬元,2021年達到了1.34億元,但是2022年中并無實現收入。
第三,關于PBAT(可降解塑料)的生產上也存在一些風險。
1.PTA、AA、BDO是主要原料,其中BDO在2021年以來的價格波動比較大;
2.政策鼓勵可降解塑料項目,這可能導致該領域的競爭程度比想象要高;
3.對于現有的非可降解材料,PBAT等可降解材料成本較高,滲透率提升的時間可能比預想要長;
4.PBAT領域的政策制定可能存在變化。因為PBAT在理想的堆肥條件下,經過充分的時間,理論可以達到不同的降解程度,但是對溫度、濕度、菌群條件存在一些要求,而目前可降解材料的具體細則還未成型,如果未來對企業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么短期內也意味更高的資本開支;
5.2022年8月長鴻高科開始生產銷售PBAT,而2022年三季度的收入增速并不好;
6.2021年中國PBAT產能割據中,長鴻高科、金發、藍屯相差不大。
3.股價的驅動力量
上述兩個方面可能構成了長鴻高科2022年8月以來股價壓制的力量,但在此之前,依然有個別基金在積極布局。
上海思勰投資旗下的思協十號CTA精選私募投資基金就表現的比較堅定,自2021年6月30-9月30日入場以后并再無減倉。截至2022年9月30日,該基金持有1228.29萬股,按18.55元的價格即為2.28億元。
但這也可能與其較高的持倉成本有關,畢竟其主要的倉位是在2021年6月30日-9月30日區間購買,而這段期間的股價中位數為17.79元,而18.55元的價格顯然并無太高的減倉動力。
而除了該基金,十大流通股東里面還有一家私募基金,但持倉市值較小,僅為0.28億元。
結合投資者關系的披露,應該說長鴻高科暫時沒有吸引到主流公募基金的關注,這可能也與上述兩方面的討論有關。因此從股價層面,即便在2022年11月24日,長鴻高科的股價創下了2022年8月以來的新高,但其基本面上的支撐是否跟得上,需要打一個疑問。
但是,長鴻高科的發展仍然值得持續關注,因為管理層還是比較積極進取的。
誠然,2021年,在收入下滑之際拓展了貿易業務,雖然毛利率低,但也算一塊收入來源。2020年,憑借對行業材料價格的經驗判斷,降低了TPES產品的采購成本,提升了毛利率,盡管對追高的投資者來說可能是一場災難,但管理層確實是在盡可能的提升利潤空間,這值得投資者們學習。
作者|周期
編輯|May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