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人民網發布評論文章稱,從日韓加澳等多個國家紛紛加快布局電子游戲產業,到歐洲議會吹響電子游戲發展“集結號”,事實證明:電子游戲早已擺脫娛樂產品的單一屬性,已成為對一個國家產業布局、科技創新具有重要意義的行業。這值得我們重視和深度挖掘其潛在的價值。
而隨著防沉迷規定的完善和落地,我國游戲產業逐步告別“野蠻生長”。在其他國家和國際科技巨頭抓緊搶占先機布局的背景下,對于電子游戲產業,我們應予以更為客觀、多元的認知。加強戰略謀劃,注重長遠布局。在推進電子游戲產業健康發展的同時,監管和發展并重,促進其不斷釋放經濟、文化與科技新價值。
眾所周知,游戲行業一向充滿爭議,也遭遇過整頓。如今這篇釋放“暖意”的文章在引起廣泛熱議的同時也提振了游戲行業上市公司的股價。
(相關資料圖)
11月16日尾盤,包括心動公司(02400.HK)、中手游(00302.HK)在內的眾多港股游戲概念股大幅上揚,不過截至11月17日發稿時間,這些游戲股又普遍出現回調。
而吉比特(603444.SH)、游族網絡(002174.SZ)、三七互娛(002555.SZ)等A股市場的游戲概念股則于11月17日迎來逆勢普漲,其中大晟文化、完美世界、三七互娛、吉比特錄得漲停。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迎來利好消息,但是從目前的整體情況來看,中國游戲上市公司這兩年處于一個“低潮期”,基本面的表現算不上太好。
游戲股業績承壓,騰訊也遭遇了凈利下滑
從A股游戲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的盈利表現來看,30只游戲概念股中,實現盈利的有22家,剩余8家出現虧損。
其中,三七互娛前三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22.57億元,可謂是一枝獨秀;緊隨其后的是完美世界和吉比特,期內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4.42億元、10.12億元;另有4家A股游戲公司前三季度的歸母凈利潤處于5億元-10億元區間,分別是愷英網絡、昆侖萬維、巨人網絡和世紀華通;9家A股游戲公司的歸母凈利潤處于1億元-5億元區間;6家A股游戲公司歸母凈利潤處于0-1億元區間。
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出現虧損的8家公司包括三五互聯、凱撒文化等,其期內虧損額都不大,均沒有超過1億元。
從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的同比增速來看,僅有9家A股游戲公司期內錄得同比增長,其中冰川網絡(300533.SZ)的歸母凈利同比飆增1390.94%至1.01億元,主要是因為上年同期基數低;此外大晟文化、愷英網絡、完美世界、盛天網絡等公司的歸母凈利增速表現也較好。
另外21家公司前三季度的歸母凈利潤均出現同比下滑,其中凱撒文化、ST天潤、三五互聯、天娛數科、鼎龍文化表現最差,同比降幅超過100%。
除了A股市場外,港股市場也有多家游戲公司,其中還有騰訊控股(00700.HK)、網易-S(09999.HK)這樣的巨頭,只不過整體的盈利表現也不是太好。
具體來看,7家主要的游戲股中,僅有騰訊控股、網易分別在前三季度、上半年實現了盈利,期內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819.75億元、96.85億元;其余5家公司均在2022年上半年出現虧損。
從期內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來看,僅有網易錄得正增長,包括騰訊控股、嗶哩嗶哩(09626.HK)在內的其余游戲股的歸母凈利潤均出現同比下滑。
出海表現亮眼,多款手游成全球熱門
不過,中國游戲行業這兩年雖然處于“低潮期”,國內游戲市場增長放緩,但在這兩年游戲行業的發展還是有一些亮點的,尤其是在出海這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多款游戲連續霸榜海外市場,也輸出了一波中國文化。
據中國音數協游戲工委和中國游戲產業研究院披露的數據,近年來中國自主研發游戲海外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逐年增長,由2016年72.29億美元上升至2020年154.5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約20.91%。
而同期內,全球游戲市場規模從1065億美元上升至1749億美元,年復合增速13.2%。
2021年,中國自主研發游戲海外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180.13億美元,同比增長16.59%,增速同樣遠超全球游戲市場總收入。
對比不難發現,國內游戲企業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在持續上升。
從2021年中國移動游戲海外收入的數據來看,在品類分布上,策略、角色扮演、射擊仍然是出海主力類型,合計占比穩定在60%以上。余下市場份額中,每年都有不同游戲類型成績凸顯,如2020年放置、卡牌類占比較高,2021年消除、MOBA、模擬經營占比較高,說明我國游戲出海呈現多類型并進發展趨勢,除傳統強項外,其他品類也在持續提升競爭力。
在出海地區分布上,美、日、韓為前三大收入來源地區。
根據國海證券的測算,海外手游市場(不包括中國)2026年有望達到970億美元規模,2022-2026年復合增速達到12%,顯著高于國內手游增速預期。
中國廠商則有望憑借優質產品在海外滲透率不斷提升,中性情況下在海外整體手游市場市占率有望從2021年的28%提升至2026年的37%。因此,中國游戲行業的出海前景是值得繼續期待的。
從具體的游戲廠商來看,出海表現比較突出的是騰訊、網易和米哈游。
據悉,2020-2022年期間,騰訊先后在北美成立了多家主機游戲工作室,并且投資入股多家海外知名主機游戲工作室;網易則在日本成立了櫻花和名越兩間主機工作室,多名日廠主機游戲研發人才匯聚,專注于開發面向全球的高質量主機游戲;米哈游《原神》三端齊發,2021年底在加拿大成立新工作室,旨在打造3A開放世界射擊冒險游戲。
SensorTower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收入(包括AppStore和GooglePlay)超過10億美元的手游共8款,騰訊旗下的《PUBGMobile》、《王者榮耀》以及米哈游旗下的《原神》位居前三。
SensorTower發布的最新10月份的數據則顯示,月內合計有42個中國廠商入圍全球手游發行商收入榜TOP100,合計吸金18.6億美元,占全球TOP100手游發行商收入38.4%。
機構一致觀點:游戲行業估值修復可期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游戲行業后面的發展,中信證券、安信證券、東方財富證券等券商機構最新觀點也比較積極。
中信證券認為,人民網發布《人民財評:深度挖掘電子游戲產業價值機不可失》一文指出電子游戲早已擺脫娛樂產品的單一屬性,已成為對一個國家產業布局、科技創新具有重要意義的行業,游戲產業價值得到認可,政策有望趨于穩定。
該行還認為,預計未來版號限制和政策壓制因素將不再是游戲行業核心矛盾,關鍵點在于產品、內容質量、文化元素等核心競爭力,對于優質且符合導向的游戲來說,獲發版號預計更多還是時間問題,靜待更多廠商優質的重量級產品獲得版號。目前游戲公司估值處于低位,在游戲政策企穩回暖和業績相對穩健的催化下,游戲行業估值中樞有望回升,推薦關注估值處于低位的優質游戲公司。
安信證券認為,人民網《深度挖掘電子游戲產業價值機不可失》一文中,1)重點強調游戲的科技屬性,表明電子游戲早已擺脫娛樂產品的單一屬性,已成為對一個國家產業布局、科技創新具有重要意義的行業,2)鼓勵游戲出海,肯定游戲作為文化傳承和交流創新的網絡工具的作用,3)強調在推進電子游戲產業健康發展的同時,監管和發展并重。
該行指,復盤游戲板塊的過去5年,先后經歷了政策收緊與行業出清兩大壓力。游戲行業歷經PC互聯網時代的端游、頁游,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手游,2017年玩家數量、2018年ARPU值均達到頂峰,流量紅利的消退疊加政策監管持續趨嚴,板塊估值近5年來持續下探;2017年以來,出海及買量發行的先后紅利又帶動業內主要公司的擴張潮,受疫情及版號收緊的持續影響,2022年以來又面臨行業出清的壓力。2022年影視與游戲有望均迎來政策底。
安信證券預判2023年為硬件的“大”年,2024-2025年有望迎來匹配硬件設備的應用/場景/模式/內容的景氣上行;故判斷游戲板塊在政策助力下,將迎來估值修復的行情。
東方財富證券認為,人民網發布人民財評,是深度挖掘電子游戲產業價值機不可失。財評中指出電子游戲已擺脫作為娛樂產品的單一價值,已成為對國家產業布局、科技創新具有重要意義的行業,值得重視并挖掘其潛在價值,對游戲產業在推動前沿技術發展與助力文化交流等方面同樣給予認可。財評最后提到,在防沉迷規定已逐步完善落地,行業離開“野蠻生長”的情況下,應予以更加多元、客觀的認知,以監管與發展并重的方式推動行業健康發展,促進其不斷釋放經濟文化與科技新價值。
該行認為,行業認可度有望提升,在防沉迷等監管靴子落地后政策面壓力有望得到釋放,對行業后續表現持樂觀態度。
作者|云知風起
編輯|May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