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業績近乎“團滅”后,豬企們2022年的日子依然不太平,雖不算慘淡,但也難尋2020年的高光時刻。
近期,豬肉市場需求逐步提升,豬價上行,同時發改委嚴管市場保供穩價,持續投放豬肉儲備,行業正進入良性發展的通道之中。
(資料圖)
然而,就在行業“黎明”到來之際,行業有個別企業卻倒下了。如今年7月陷入代養斷糧風波的正邦科技(002157.SZ),背后的資金鏈危機愈演愈烈,近日還因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而被供應商申請破產重整。
當然,也有一些豬企的生豬產品量價齊升,業績復蘇理想。
三季報兩極分化,收入普遍乏力
近日來,多家豬企相繼披露了三季報。整體看,因受上半年豬價低位震蕩的影響,豬企們的前三季度成績單出現兩極分化現象,收入普遍乏力。
業績表現最好的是溫氏股份(300498.SZ),今年前三季營收和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9.96%及107.07%,主要是因為其養殖業務在豬價上行下產生了盈利。
牧原股份(002714.SZ)得益于三季度成功逆襲,大幅抵消了上半年業績疲弱的影響,今年前三季營收同比大增43.52%,但前兩季虧損超66億元,導致公司前三季度凈利潤下滑了82.63%。
此外,雙匯發展(000895.SZ)、龍大美食(002726.SZ)、天邦食品(002124.SZ)等企業前三季度營收均出現下滑,凈利潤表現不一。而肉制品一哥萬洲國際(00288.HK)報告期內收入僅微增1.7%,國內收入下滑超14%,公告發出后次日其股價一度大跌超8%。
萬洲國際在公告中更是直言“空前的通脹環境正為我們的利潤空間帶來壓力,市場競爭亦日趨激烈。因此,我們的首要任務是透過正確的定價、理想的產品組合、最佳的成本控制措施及卓越的營運效率實現產品增值。”
值得留意的是,三季度開始,國內豬企走向業績拐點,豬價大幅回升,生豬出欄量有所增長。
7月份開始,豬價底部反彈,特別是進入9月下旬,豬價更是高歌猛進,成為帶動9月CPI的重要因素。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14日,22個省市平均生豬價格上升至26.98元/千克,目前仍處于上升趨勢中。
從三季度業績表現看,大部分豬企的好日子似乎又回來了。
如天邦食品(002124.SZ)三季度在營收微增的情況下,凈利潤同比大幅增長120.38%;牧原股份三季度量價齊升,共銷售生豬1394.4萬頭,同比大增54.5%,帶動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超10倍;溫氏股份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大增158.43%,9月份起豬價和雞價均大幅上升。
西部證券指出,今年9月,頭部豬企出欄量維持高位,同比增速較高,環比保持增長:
9月,13家主要上市豬企共出欄生豬975.93萬頭,同比+13.30%,環比+0.97%。
豬企出欄量維持高位的原因是9月為中秋、開學消費旺季及國慶備貨期,需求較為旺盛以及9月主要豬企出欄均價環比仍有所走高。
平穩運行成行業主題
豬價的不斷走高,國家的保供穩價措施也在不斷加碼。
在9月8日,有關部門投放了今年第一批凍豬肉儲備。近日,發改委表示,國家將投放今年第6批中央豬肉儲備,并指導各地加大力度同步投放地方政府豬肉儲備。
政府豬肉儲備的介入,對市場參與者而言,更多起到政策和情緒引導作用,有利于市場恢復理性,合理安排生產經營,保持正常投苗和出欄節奏。
除了釋放中央豬肉儲備外,國家發改委近日發布消息稱,針對近期生豬價格持續高位運行的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加強與部分大型生豬養殖企業溝通協調,研究共同做好生豬市場保供穩價工作。
對此,牧原股份、溫氏股份和新希望等龍頭豬企均表示將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帶頭做好生豬市場保供穩價工作
西部證券研報認為,9-12月豬價預計仍將維持高位。中長期看,生豬價格決定性因素仍是供求關系,受2021年下半年能繁母豬存欄量下滑累計效應影響,2022年下半年生豬供給量相對有限,豬價仍將維持在相對高位。
作者|遙遠
編輯|lele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