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用于種植蔬菜的數字化廠房;一座建有咖啡廳、美術館的村落;一片種植特色作物的農田……記者近日在沈陽市部分鄉村走訪發現,這里聚焦做實產業推動鄉村振興,瞄準農業產業鏈條招商引資,帶動科技、資本、人流來到田間地頭,打造出一幅數字化、藝術化、產業化俱全的鄉村振興新圖景。
數字化車間種菜
在沈陽新民市大民屯鎮,記者穿戴好鞋套,經過風淋間消毒,來到一片特殊的“菜園子”:上方是精準控光、控溫、控濕的自動化設施;下方是供蔬菜生長的營養液。
只見一株株菠菜整齊固定在白色栽培板上,側面紙卡上寫著采收時間:定植日期9月27日;預采日期10月17日……數字化控制,精準化栽植,沈陽秋實農業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的車間有著十足的科技感。
“我們的廠房占地5000平方米,一側是全封閉人工光育苗箱,每間育苗箱育苗時間8天,可同時培育3.45萬株苗;另一側是2300平方米的‘菜地’。”公司董事長欒冰說,“菜地”一年可連續栽植18茬葉菜,年產各類葉菜60噸,超過了裸地種植效率。
記者看到,由于全部采取數字化控制,這片年產值超過400萬元的數字化菜園,僅有兩名當地農民負責看顧。
作為遼寧省的“米袋子”“菜籃子”,新民市近年來通過招商引資,將農業生產從裸地搬進大棚,如今又有了數字化蔬菜工廠。這里已逐步發展為生產、加工、包裝齊全的農產品生產基地。
特色小鎮吸引游客
漫步在沈陽市沈北新區興隆臺街道單家村,傳統民房與現代民宿錯落排布;傳統的東北鐵鍋燉香氣四溢,飯點時一座難求;農村畫室、農家書屋、稻糠浴館里,茶、咖啡一應俱全……一座不失原味又別具風味的現代鄉村初具輪廓。
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單家村精心打造的“稻夢小鎮”賺足了人氣。“稻夢小鎮”采取集中經營模式,村民既可以將住房出租給專業公司,由其改建成民宿,也可以借著村里的產業自建民宿經營。
“這個村過去幾乎空了,現在不僅越來越多村民回鄉創業,還吸引了不少新鮮血液。”經營單家村旅游業的沈陽稻夢空間旅游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愛軍說。
旅游業聚攏了人氣,也提升了品質。2020年,“稻夢小鎮”成立了名為稻夢美術館的展館,向鄉村輸入文化產品。管理美術館的畫家王仁祥說,現在不僅來參觀的村民多了,每逢節假日,更是參觀者趨之若鶩的“打卡地”。
“鄉村旅游產業要把產業做‘實’,村子扮‘靚’,人氣做‘旺’,才能讓村子‘活’起來。”趙愛軍說。
小作物串起大產業
秋日,記者走進沈陽法庫縣秀水河子鎮長崗子村辣椒種植基地,這里片片三櫻椒長勢喜人,色澤紅潤的小辣椒垂掛枝頭。
“長崗子村的氣候和地形均適合三櫻椒生長,我們種植辣椒已有20余年歷史。”秀水河子鎮長崗子村黨支部書記喬建昌說,“最早村里只有3戶村民種辣椒,后來在當地政府鼓勵下,種植面積逐步擴大,辣椒成了我們的致富果。”
據了解,當地立足特色資源稟賦,聚焦優勢產業、優勢單品,不斷推動產業發展壯大,定期邀請農業專家到田間地頭為種植戶進行培訓,特色小作物正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大產業。
“今年,村里黨支部領辦了合作社,統籌推進農業升級、農村進步、農民發展,共流轉村民土地120畝。現在辣椒長勢良好,估計能產生不錯的效益,不僅能壯大村集體經濟,還能進一步帶動村民積極性。下一步,村里將繼續擴大種植規模,帶動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喬建昌說。(記者 汪偉 于也童 沈陽報道)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