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隨著射陽龍源4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實現全容量并網,鹽城新能源裝機容量達到1004.76萬千瓦,成為長三角地區首個新能源裝機容量突破千萬千瓦城市。向海發展、綠色賦能。近年來,鹽城堅定走好“兩海兩綠”路徑,加快“四新鹽城”建設,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動能。進入“十四五”,鹽城向海而興的步伐更加鏗鏘有力。踐行碳達峰碳中和“3060”目標,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示范基地建設加足馬力,力爭到2025年實現新能源裝機容量突破2000萬千瓦、產業規模突破2000億元,打造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新高地。
“鹽城是國家海上風電產業區域集聚發展首批試點城市和全國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全市每使用100度電,就有約50度來自新能源發電。”鹽城市發改委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期間,鹽城海上風電規劃容量822萬千瓦,占全省規劃容量的56%,是我省打造“海上三峽”的主戰場。
鹽城海岸線全長582公里、沿海灘涂面積683萬畝,分別占全省的61%和70%;近海100米高度的平均風速超7.6米/秒、遠海接近8米/秒;全年平均光照時間2280小時……作為江蘇省國土面積最大、海岸線最長、沿海灘涂最廣的城市,鹽城發展風電、光伏產業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鹽城市委書記戴源指出,把發展新能源產業作為推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重要戰略任務,鹽城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推動力度前所未有。
依托自身資源,搶抓歷史機遇,鹽城先后出臺了《鹽城市新能源產業發展體系規劃》《新能源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等政策文件,并連續3年舉辦中國新能源高峰論壇。吸引華能、國家電投、國家能源、中廣核、魯能等行業“大塊頭”領軍企業率先“登陸”;金風科技、遠景能源、上海電氣等3家全球知名整機制造商相繼落戶;阿特斯、天合光能、協鑫集團、潤陽等一大批大型光伏裝備制造企業均在鹽城投資建廠。截至目前,鹽城共有新能源規上企業115家。去年,全市新能源產業累計開票銷售總額625.2億元,初步構建起資源開發、裝備制造、科創研發、多元應用、配套運維的全產業鏈布局。
江蘇金風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大型風力發電機組及零部件的研發、生產、銷售,4000臺運行風電機組遍布全球。副總經理楊軍介紹,這些風電設備的運轉每年可為全球節約煤4553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4944萬噸。
今年2月,2021年全省重大項目建設推進會議召開,鹽城分會場設立在大豐港經濟開發區天合光能10GW光伏組件項目施工現場。去年9月,天合光能10GW光伏組件項目落戶大豐,為鹽城新能源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10GW光伏組件項目總投資25億元,是目前全球最領先的產品。”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紀凡表示,“該項目明年產值將達到134億元以上。”
圍繞“特色產業港”和“區域樞紐港”發展定位,加快港口功能提升和轉型升級,目前鹽城已形成以射陽港、大豐港、濱海港、響水港為核心的新能源港口群。射陽港已與丹麥曲博倫港、格雷諾港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大豐港已納入上海港國際航運體系,開通了外貿集裝箱“滬豐海上”專線和“滬豐通”新模式,成為中國風電葉片出口三大基本港之一,創造了單船裝載風電設備最高紀錄和單船裝載葉片最多紀錄。4月2日,全球最長102米10MW 風電葉片從大豐港出發運往廣東陽江。
以創新為引領,加強“產學研”合作,為未來蓄力。“十三五”期間,鹽城共建成金風科技大型直驅永磁海上風電機組檢測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中車電機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等10多個國家級、省級科技創新平臺。金風科技建成國際一流的海上機組技術實訓平臺和求生平臺,是國內唯一集海事、應急管理與GWO(全球風能組織)三位一體的培訓中心。去年9月,鹽城工學院大豐新能源產業學院揭牌開班,打造全國新能源行業教育培訓示范基地,為新能源行業培養應用型高層次人才。
(記者 張文婧)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