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7050,上調182點。回顧今年以來走勢,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先貶后升,一路從7.19升值至6.70。尤其是6月份以來,人民幣的升值幅度已超過4%。
人民幣升值和10年國債利率維持在3%附近的“強匯率+高利差”組合正在加速外資涌入中國市場的進程,尤其是在以國債為主的債券市場,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不斷提升。
外資“瘋搶”國債
近日,彭博社的一項調查顯示外國資本正在瘋狂搶購中國的債券:第三季度,海外基金共計購入了4390億的中國國債。彭博社指出,在全世界的美債收益近乎為負值的時候,中國國債對于外資具有前所未有的吸引力。
數據顯示,境外機構債券托管面額在今年9月達到25960.55億元,同比上漲44.66%,比年初增長38.31%。這也是境外機構投資者連續第22個月增持中國債券。
據彭博社計算,截至9月,海外投資者已連續6個月增持人民幣債券,總金額達到3萬億元,一年之內中國的固定收益市場將有超過1400億美元的外資流入,中國市場將進一步加強資源配置。
業界普遍認為,外資大量采購國債的最主要原因是人民幣大幅升值。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陶金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分析,一方面,中國相較于其他主要經濟體在疫情防控、經濟復蘇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進而持續刺激外資流入;另一方面,在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不斷加深和資本市場外資投資便利性加大的情況下,外資投資中國資本市場的掣肘減少,外資實際流入增加。
招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丁安華也認為,中美利差不斷上升并創下歷史新高,在追逐高收益資產的驅動下,海外資金流入中國資本市場的趨勢將延續甚至加強,外資占國內股票、債券市場的份額將進一步提高。
后期合理波動
盡管近期人民幣和國債走勢一片大好,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在全球采取寬松舉措、流動性泛濫的情況下,資本加速流入極有可能推升通脹和資產價格,成為值得警惕的風險之一。
對此,陶金持不同觀點。他認為,一方面,外資不會在中國資本市場上持續長期增加,有進有出才是常態;另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資具有長期性,由此帶來的人民幣發行增加基本對應經濟的增長,不會形成額外的通脹壓力。
從外資流入的結構看,此前外資主要購入一些短期債務工具,現在共同基金和養老基金投資中國債券則更加看重長線投資。
“對于資產價格,我們應該更多關注外資流進流出帶來的波動,而不是單純地關注價格上漲。在中國資本賬戶尚未完全開放的情況下,資本市場上通過合規渠道進行投資和賣出的外資在短期內不會對資產價格產生系統性沖擊。”陶金說。
對于接下來人民幣的走勢,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指出,未來,國內經濟基本面相對優勢會繼續發揮穩定外匯市場的基礎性作用,但是考慮到外部因素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人民幣匯率仍然會圍繞合理均衡水平上下波動。
在陶金看來,由于中外息差較大、中國經濟基本面較好和預期尚未兌現,人民幣升值長期來看是較為確定的事件。“不過,美國大選結束后,不同的結果會對美元產生不同的作用,進而影響人民幣走勢。人民幣短期不可能持續單邊上漲。”( 白舒婕)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