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積極財政政策持續發力,專項債補短板穩增長效應加速釋放。當前,從發行進度來看,前三季度新增專項債發行規模同比明顯回升,已完成全年額度的九成,且多省陸續完成全年發行目標;在快速擴容的同時,其投向領域也逐步調整優化,更多地向基建領域傾斜,且品種進一步豐富,并根據補短板、擴內需、穩投資的需要重點支持“兩新一重”領域建設,助力補短板穩增長。
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全國各地發行(新增)專項債券33652億元,占已下達額度的95%;發行規模同比增加12355億元,增長58%;已發行專項債券資金已支出2.8萬億元,占發行規模的83%。重點用于國務院確定的交通基礎設施、能源、農林水利、生態環保、民生服務、冷鏈物流設施、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等七大領域,同時積極支持“兩新一重”、公共衛生設施建設中符合條件的項目。
中誠信國際日前發布的三季度地方債報告顯示,根據對1-8月新增專項債募投項目的梳理,專項債資金投向“兩新一重”領域的合計占比接近四成,七成為交通領域,其中33%用于鐵路相關建設,更加注重傳統基建對經濟的支撐作用,“兩新”領域占比提升明顯,但新基建領域占比仍較低、僅8.5%,且基本以城際高速鐵路和軌道交通為主,信息基礎設施類相對較少;用于市政及產業園區建設的比重同樣較高、為32%;另有約16%專項債投向民生領域,超五成用于醫療,并創新了應急醫療救治品種。
中誠信國際研究院副院長袁海霞指出,2020年以來,在疫情影響以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專項債作為穩基礎設施建設與補短板的主力軍,募投領域出現了顯著變化,持續向基建傾斜,重點支持傳統基建及民生醫療領域,并根據政策需求增加了“兩新”(新基建、新型城鎮化建設)、應急醫療救治、冷鏈物流設施等領域,更全面的發揮補短板、穩增長作用。
展望下一階段,袁海霞指出,作為穩定經濟增長、補齊發展短板的主要著力點之一,未來專項債將更加注重提質增效,繼續支持“兩新一重”領域建設以擴大有效投資、補齊“內循環”短板;今年全年或可撬動5.6萬億元基建投資,在資本金應用進一步推廣的背景下,后續各省專項債撬動基建能力或有明顯提升;但在發揮專項債穩增長、補短板作用的同時仍需把牢風險關,助力積極財政政策更加有效,加快形成高質量的“內循環”發展格局。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