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海洋漁業局)制定的《關于勇當海洋強國尖兵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實施方案(2020-2025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印發實施。
近年來,海洋產業在深圳經濟中的占比逐漸提升,2019年已達到約10%。時值“十四五”規劃開啟之年,深圳更是將海洋置于城市發展的戰略位置。
具體而言,“十四五”期間,深圳將夯實“四梁八柱”,重點發展海洋經濟、科技、生態與文化、綜合管理、全球海洋治理五大領域,大力推進63個重點項目示范性建設,到2025年成為我國海洋經濟、海洋文化和海洋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標桿城市和對外彰顯“中國藍色實力”的重要代表。
海洋經濟涉及的業態多元,橫跨一二三產,并且,海洋產業正在成為科技革命的重要分支,競爭從傳統領域延伸至科技、金融、高端服務等具有更高附加值的領域。對于深圳而言,“藍色經濟”有望成為未來有力的經濟增長點。
深圳海洋生產總值約占GDP的10%坐擁1145平方公里海域面積和260公里海岸線,作為離深海最近的經濟中心城市,深圳可謂有著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
2019年,深圳市海洋生產總值約2600億元,同比增長約8%,海洋生產總值占全市GDP值約10%,逐年提升。海洋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大約為0.2%、30.6%和69.2%,三產占比突出。
2019年,深圳港口貨物吞吐量為2.58億噸,集裝箱吞吐量2576.91萬箱,同比略有增長,在全球排名第四。
以中集集團為代表的深圳高端海工裝備企業,在海洋工程等業務收入出現大幅增長,今年上半年,中集集裝箱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535.78%。
目前,深圳涉海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中心、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等各類創新載體的數量達到了34個。
盡管拿得出一些值得稱道的成績,但總體而言,與上海、青島等國內主要海洋城市相比,深圳的海洋經濟占GDP的比重仍然有較大差距。以上海作為參照,2019年上海海洋經濟占GDP的比重達到了27.2%。
深圳一位經濟觀察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除了港口在進出口貿易中發揮重要作用之外,深圳經濟發展對海洋的倚重并不明顯。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中,海洋經濟的受重視程度相對是比較靠后的,遠不如互聯網、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等。
“相比于有些海洋城市的思路是‘向海發展’,深圳很多時候是‘向海要地’,這很大程度是由城市的文化以及產業發展路徑決定的。”這位觀察人士表示。
但近年來,深圳屢屢獲得國家層面關于海洋經濟發展的指示。2017年,深圳獲批成為國家“十三五”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城市,在《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深圳與上海首次被賦予“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使命。
2019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再度明確提出,支持深圳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可持續發展與海洋經濟研究所執行所長安然參與了上述《實施方案》的制訂工作,他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國家層面對深圳有很高的期待,這無疑有助于提升海洋產業在深圳城市發展中的地位。而深圳在其他產業領域有成功先例,比如電子信息,一旦受到重視,海洋產業將迎來巨大的增長空間。
促進海洋科研成果轉化深圳發展海洋經濟,將有哪些具體舉措?
《實施意見》提出,重點引導和推動海工裝備、海洋電子信息、海洋生物醫藥、海洋資源開發等新興產業加速發展,積極引導海洋金融、港口航運開放合作,增強國際化水平;建立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到成果轉化的全鏈條海洋科技創新體系等。
安然向記者介紹,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存在的一大痛點在于,科研與產業是相對分離的,尤其是在一些北方海洋城市,科研強,產業弱。深圳的優勢在于,它有著良好的產業化氛圍和環境,過去的創新就是緣于市場需求,去尋找科研成果來進行轉化,這是深圳獨有的機制,而不是為了科研而科研。
“國家支持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其中一個核心就在于希望在深圳這樣的市場化環境中,把海洋科研成果激活,將陸上產業的科研產業化經驗,借鑒到海洋產業中。”安然表示。
在業內人士看來,海洋產業往往對應著高風險,需要政府政策、資金以及市場金融力量的多重支持。
上述《實施方案》就提出,強化專項資金扶持,積極爭取國家和省重大專項資金,研究設立深圳市促進海洋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并且,《實施方案》提出了63個涉海重點項目,包括推動設立國際海洋開發銀行、深圳港航發展基金、海洋產業發展基金等。
安然表示,在政府引導基金之外,深圳的優勢還在于民間資本活躍,這也是深圳過去發展科創產業的經驗之一,將政策、科研、資本和產業很好地結合了起來。
在海洋科技人才培養等方面,深圳也作出了部署,其中備受關注的是海洋大學的組建,這也是中央在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范區的文件中點名支持的項目。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參與深圳海洋大學籌辦事宜的業內人士處了解到,海洋大學已初步選址于深圳大鵬新區,將主要依托深圳現有的海洋學科資源,高定位辦學。
很長時間以來,在海洋經濟邁向創新經濟時,缺少高水平的海洋大學成為深圳的軟肋和硬傷,在人才培養方面與青島、上海、天津等城市差距不小,而深圳組建海洋大學將有望逐漸補齊這一短板。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可持續發展與海洋經濟研究所所長胡振宇曾在一篇撰文中建議,深圳海洋大學要定位世界一流,建成全球領先的國際化、綜合性、研究型海洋大學,形成優勢學科-高新技術-海洋產業融合發展格局。
安然向記者表示,深圳發展海洋經濟大有可為,此次《實施方案》的出臺,相當于明確了“任務包”,但要形成“政策紅利”,還需要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尤其是要真正調動起民間的力量,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仍然任重道遠。(王帆)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