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生鮮電商平臺獲得了意料之外的發展機會,用戶人群顯著擴大。據北京市統計局發布的《2020年一季度北京市經濟運行情況報告》顯示,疫情期間居家買菜等服務型業態的需求量激增,新零售企業零售額增長七成以上。
目前,雖然疫情在國內大部分地區已經得到很好控制,人們的生活恢復常態,但生鮮平臺的發展并不會就此中斷。相反,針對疫情期間小區封閉無法上門服務的痛點,生鮮電商平臺開始開拓另一種模式——社區團購。
6月以來,社區團購涌入了眾多資本,頭部機構也瞄準機會加入競爭行列。7月7日,美團發布組織調整公告稱,為進一步探索社區生鮮零售業態,滿足差異化消費需求,推動生鮮零售線上線下加速融合,將成立“優選事業部”,進入社區團購賽道。
資本持續涌入社區團購平臺
居家隔離期間,每天定時定點輾轉于各大生鮮平臺“搶菜”,成為隔離期間人們共同的記憶。回顧今年一季度,易觀數據顯示,一季度生鮮電商行業日均活躍人數為658.1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104.8%。艾媒咨詢數據也顯示,當前,生鮮電商行業整體保持穩定增長的發展態勢,2019年生鮮電商市場規模達1620億元,預計今年生鮮電商市場規模可達2638.4億元。隨著電商滲透率提高、用戶習慣養成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時期出現的需求激增,生鮮電商平臺又將成為一個新興的成長市場。
實際上,在疫情到來之前,生鮮電商平臺正面臨著繼續增長的壓力。數據顯示,生鮮電商融資金額在2013年至2016年的4年間迅速增長,從起初的1.39億元上漲到101.6億元,在2016年創下新高后迅速回落,2017年融資金額僅為26.58億元,同比下降73.86%。但在2019年,生鮮電商平臺又迎來了一波融資高峰,2019年融資總額達72.6億元,較2018年的67.12億元,同比增長8.16%。
2020年初,疫情期間的需求量持續增長吸引資本大量涌入。中商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20年1月至5月,生鮮電商投融資事件11起,投融資金額22.35億元。從投融資事件來看,戰略投資事件最多,為3起;C+輪投融資事件1起,A+輪、B+輪、B輪、D+輪、D輪、E輪投融資事件各1起。
上半年,以社區為中心的社區團購成為生鮮電商平臺“孵化”出來的新業態。興盛優選、同程生活、十薈團社區團購平臺等都在融資環境較差的大背景下拿到了資金。其中,同程生活在6月完成了2億美元的C輪融資,興盛優選兩輪合計獲得7億美元融資;6月27日,蓮菜網宣布獲得融資1.55億元;此外,十薈團也完成了新一輪C1輪融資,金額為8140萬美元。
社區團購降低生鮮電商各項成本
頭部創投機構看好社區團購平臺的發展前景。資料顯示,興盛優選在2019年就拿到了金沙江創投的投資。今年年初,十薈團也拿到了阿里巴巴和真格基金的投資;同程生活自2018年年底成立以來,先后獲得數輪融資,總金額達數億美元。投資方包括百果園、真格基金、金沙江創投、微光創投、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BAI)、元禾原點以及老股東同程資本。
社區團購,顧名思義即社區成為消費者和配送方的中間平臺。與生鮮平臺直接上門不同,社區團購有一個協調資源的團長,平臺發布團購活動,團長把鏈接發到群里,群里面的成員購買,平臺批量發貨給團長,并給團長結算傭金。
在線上流量瓜分殆盡的今天,線下流量成為生鮮平臺競爭的另一塊沃土,社區團購正是這樣興起的。對于平臺來說,相較于線上昂貴的流量成本,線下新渠道具有流量紅利,可利用熟人關系鏈降低獲客成本。
同時,社區團購通過發動散落在各個社區里的兼職,以社區合伙人的形式而非付工資的雇傭形式,人力成本幾乎為零。此外,社區團購通過開團預售、集中訂單發貨,再由小區內部分揀,顯著降低了物流和配送成本。
據了解,興盛優選是較早投入到社區團購中的初創企業。興盛優選聯合創始人劉輝宇此前表示,如今興盛優選正以每月2萬家的門店數高速擴張。據興盛優選總裁周穎潔透露,今年2月底,興盛優選門店的開業率恢復到疫情前的狀態。整個疫情期間,與去年同期相比,興盛優選的店均訂單量增長3倍,新增用戶增長4倍,GMV增長5倍。
生鮮電商多模式共存加速向頭部集中
有人入局,就有人離開戰場。據IT桔子統計,2019年,我國生鮮電商共計倒下9家平臺,分別為我廚生鮮、妙生活、鮮來多、迷你生鮮、瓜粉網、水果營行、TableLife壹桌網、菜到啦、Fields甫田網。
生鮮電商平臺的倒閉,無外乎多種因素導致的虧損。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統計顯示,2016年,4000多家生鮮電商平臺中,4%的平臺投入產出持平,88%虧損,7%巨額虧損,只有1%實現盈利。大部分仍處于靠促銷吸引用戶的階段,毛利率遠低于實體零售店。到了2019年,呆蘿卜、迷你生鮮、妙生活、吉及鮮等曾風光一時的生鮮電商平臺,幾乎都因為資金鏈斷裂而倒下。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莫岱青表示,生鮮電商擴張過快,導致后續整體運營、產品質量、用戶體驗、售后服務等問題頻現,加上供應鏈方面也無法及時跟上,加速“倒下”。生鮮電商倒下的重要原因還在于損耗大。雖說生鮮商品的毛利率很高,但由于產業鏈太長,包括種植、選品、包裝分揀、物流、損耗和營銷等環節,直接導致產品的損耗大、利潤降低。
零售電商行業分析師莊帥認為,疫情加快了整個行業的滲透速度,市場份額更向頭部集中,消費體驗好的企業將會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但是在他看來,生鮮電商未來的市場格局并非一家獨大,區域性、綜合性電商等各種模式會長期共存且特色鮮明。但不管采取哪種模式,深耕服務體驗,拓展供應鏈廣度和深度,不斷降低成本、擴充品類、沉淀用戶,建立數字化供應鏈體系等,都將是維持企業長遠發展的根本動力。(解旖媛)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