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行明確會在6月15日一次性續作當月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市場情緒明顯回暖,債券市場有所反彈。
4月底以來,市場對貨幣政策寬松的預期“落空”,再加上資金利率明顯抬升、宏觀經濟數據向好拉高市場風險偏好,債市經歷了一輪劇烈調整,不少債券基金5月以來凈值出現連續下跌。
在業內人士看來,市場寬松預期遇冷、地方債供給增加、風險偏好上升,可能是這一輪債市調整的主因。
從流動性情況來看,隨著復工復產加快,貨幣政策節奏有所放緩。央行在公開市場的逆回購操作,在3月底至5月下旬期間連續暫停37個交易日。資金價格更能反映流動性的松緊程度,曾在4月底跌至0.661%的1天期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5月下旬反彈至2%,一度低至0.6625%的隔夜回購加權平均利率(DR001)也回到1%上方。而此前,市場分析師多認為,短期利率可能在較長的時間內低于1%。這使得市場對債券市場的預期發生了變化。
富達國際固定收益基金經理成皓認為,4月到5月的操作更多是在邊際上修正3月第一波疫情沖擊之下過于寬松的環境,但需要關注的是這是否會持續。從流動性來說,要呵護就業和消費市場,相對比較寬松、靈活和積極的貨幣政策還是需要的,因此流動性上并不會收縮至非常“緊”的狀態。
債券供給的增加,也給市場走勢造成了較大影響。從債券發行來看,5月,地方債、國債、企業債等發行提速。5月,政府債券凈融資1.14萬億元,同比增加7505億元;企業債凈融資2971億元,同比增加1938億元。財政部數據顯示,5月地方債發行1.3萬億元,創地方債單月發行量新高。發行量的迅速上升給原本情緒不高的債市帶來了壓力。
還有觀點認為,近期債市的波動與去杠桿有關。對此,中信證券明明研究團隊認為,目前金融杠桿并沒有顯著增加,央行打擊資金空轉并不是為了去杠桿,而是為了把資金落腳在實體經濟層面。在經濟下行、銀行風險偏好走低的情況下,信貸投放至小微企業的動力不足;同時,企業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獲得低價的資金更傾向于用于套利而非支持生產。6月4日,北京銀保監局局長李明肖表示,通過排查,發現部分企業一邊獲得低利率貸款,一邊進行套利行為,比如購買結構性存款、理財產品甚至投資股市等。對此,監管部門一方面打擊資金空轉,另一方面繼續定向發力寬信用,保障實體經濟,尤其是小微企業,能夠獲得充足的資金。
在宏觀數據向好,貨幣政策轉向“寬信用”,信貸融資渠道更為通暢后,疊加對流動性收縮的恐慌情緒,債市吸引力下降,行情也就出現了波動。
成皓認為,從宏觀面來看,接下來消費端復蘇的持續性仍然有待觀察。現在如電影院等場所尚未營業,出行數據也有比較大的下滑,消費端仍然面臨壓力,這需要更進一步的貨幣和財政政策來支持。這對于債券市場行情來說影響是正面的。
明明團隊則表示,在基本面開始緩慢復蘇、寬信用的組合之下,震蕩上行將是后續債券利率的一大特征,但也不必過于悲觀。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