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機構的利潤再次成為市場焦點。
“7月初,我們當地銀保監局召集了一次銀行業高層的會議,相當于窗口指導,會上提到過要銀行保持利潤合理增速。上周五左右我們收到文件,標題大概意思是關于嚴控不良、加強補充資本,但內文提到要審慎體現利潤。”7月14日晚間,某上市銀行高層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記者采訪證實,近期確實有多個銀行收到監管部門的通知,要合理控制上半年利潤增速。
“應該是,各地監管通過不同的方式貫穿意見,途徑和口徑都不一樣,考慮到了地方之間的差異。”上述銀行業人士說。
對于控制凈利潤增速的原因,有銀行業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應該是一季度銀行利潤增速和實體經濟增速太分化,太扎眼,輿論壓力很大。而且之前國常會提出1.5萬億讓利計劃。”
7月11日,銀保監會發言人提到,“督促銀行保持利潤合理增長,做實利潤、用好利潤”,要“及時填補撥備缺口,全面覆蓋風險損失”、“切實補充資本”、“更大力度讓利實體經濟”。
7月14日,國務院參事、銀保監會原副主席王兆星發文稱,隨著疫情沖擊對經濟的影響不斷顯現,銀行不良貸款率將會上升,金融風險上升的壓力也會進一步增大,這是大概率事件。
審慎體現利潤
“我們收到的文件內容很簡潔,主要表達了幾成意思:不良率真實暴露;審慎體現利潤;要求加大計提撥備,夯實基礎;多渠道補充資本。”上述銀行業高層人士說。
他表示,雖然很隱晦,但意思還是很清楚,“我們肯定會貫徹監管的要求,上半年個位數增長,甚至負增長都有可能。”
上半年,銀行業是少數保持正增長的行業。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速為-6.8%,但銀行利潤實現6%的正增長。
銀保監會披露,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累計實現凈利潤600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
根據上市銀行一季報,五大銀行一季度凈利潤增速保持在1.8%-5.2%之間,增速在個位數,城商行和農商行凈利潤增速較高。
“這樣的情況下,銀行面臨著巨大輿論壓力。”招商銀行(600036.SH)副行長王良在該行股東大會上坦言。
對此,7月11日,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在答記者問時表示,在實體經濟增速大幅下降之際,銀行業利潤保持一定增長,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還是由于現行財務會計和統計制度造成的時滯影響。按照權責發生制會計原理,潛在風險貸款利息收入仍在利潤核算中全額計入,而實際風險尚未全面反映。
其次,利潤增長很大程度上是生息資產大幅增長的結果。
第三,一些機構撥備不達標,即便按照現階段撥備覆蓋率最低標準100%測算,銀行機構仍有缺口合計超過3500億元。若均攤到全年補足撥備缺口,這些機構利潤增速將大幅降低,有的甚至為負。
利潤或負增長
“銀行利潤增速和實體經濟增速太分化,因為銀行和實體經濟的賬期是不同步的,有一定的滯后性,不是當期可以兌現,從時間上不能完全對應,不能體現疫情對銀行業的影響。”上述銀行業人士說,“但是監管指導后,銀行業利潤應該會回歸,甚至有些也可能是負增長。”
事實上,銀行主動調節利潤并不難。
“我們當地銀監部門也提到,要加大計提撥備,這其實就是一個利潤的調節器。提高撥備覆蓋率,銀行的利潤增速會有放緩。”上述銀行業高層人士說。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金融機構與貸款企業共生共榮,鼓勵銀行合理讓利。為保市場主體,一定要讓中小微企業貸款可獲得性明顯提高,一定要讓綜合融資成本明顯下降。
此前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推動金融系統全年向各類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19年商業銀行累計實現凈利潤2萬億,1.5萬億的讓利規模或許會對商業銀行盈利及股價表現帶來巨大的影響。
其實,今年銀行業凈利潤增速放緩已在預期之內。
招商銀行副行長王良在股東大會上表示,從銀行自身來講,今年會對銀行的凈息差、利潤產生影響,今年銀行業面臨的利潤增長壓力非常大。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課題組5月發表的《客觀看待第一季度銀行業利潤增長》一文稱,“隨著實體經濟困難向金融領域傳導的滯后效應逐漸顯現,以及一些政策因素的影響,銀行后期不良貸款處置和資本消耗壓力明顯加大,銀行利潤增速可能下滑,不排除年內出現零增長或負增長的可能。”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