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IPO審核趨嚴,A股IPO過會率僅過五成,導致中國企業境內上市數量大幅下降。同時,赴海外上市迎來小高潮,多家科技企業和“獨角獸”奔赴海外市場,境外IPO數量首超境內。
清科研究中心統計,全年中國企業境內外上市總數量232家,境內市場上市數量達到106家,中企在海外市場上市126家。
232家上市 境外IPO數量首超境內
境外市場中,港交所主板最受中企關注,共吸納80家上市,成為2018年中企上市數量最高的交易所板塊。而港交所創業板上市12家中企,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中概股數量達到20家,紐交所吸納15家中企前往上市。A股IPO過會率僅56.3% 傳統制造業通過審核可能性高
為提升上市公司質量,證監會增強了IPO審核力度,過會率下降20%,2018年A股IPO過會率僅56.3%,上會企業從498家下降到199家,降幅近150%。同時,大批排隊企業被勸退。
在過會企業行業分布方面,根據清科研究中心統計,2018年度IPO申報數量8家以上行業中,計算機、通信和電子設備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過會率均在50%左右。而專用設備制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電氣制造等制造業過會率相對更高。、
清科研究中心認為,從2018年A股IPO過會率可以看到,傳統制造業相對TMT產業更容易通過審核,證監會在IPO審核過會方面仍主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重點。
海外市場規則大變革 吸引多家“獨角獸”赴外
2018年,境內外資本市場為爭奪全球優質企業上市的競爭日漸激烈,在國內A股IPO審核趨嚴,IPO過會率大幅下滑下,海外市場紛紛改變政策,吸引中企前往上市。
例如港股市場為吸引內地優質“獨角獸”企業,特別是未盈利的生物醫藥企業,發布了上市新政。新規只設置了上市公司預期市值不少于15億港元,且從事核心產品研發至少12個月、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已經通過概念階段進入第二期或第三期臨床試驗的門檻。
這為還沒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了本土上市的發展機遇,吸引了一大批生物醫藥企業赴港上市。
美股方面,納斯達克在上市制度上經歷了數次變革,主要體現在增加差異化上市條件,吸引創新企業上市等方面。紐交所提出“無需IPO直接上市”,即能夠證明其公開持有股份的市值至少為2.5億美元(基于獨立第三方估值),企業就能不通過上市流程發行新股或籌集資金,又不需要承銷商,只要簡單地登記現有股票,便可在資本市場上自由交易。
2018年,小米集團、美團點評、蔚來汽車、拼多多、嗶哩嗶哩等一批國內“獨角獸”在海外上市。(韋玥)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