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季度經濟運行交出的成績單。說實話,我國GDP數據負增長,很多人還是第一次見到。
看到這個數據,很多網友紛紛用兩個字刷屏留言,表達內心最真實的想法,那就是:加!油!
雖然一季度經濟增速不理想,但是市場反應卻并不悲觀。這說明,在負增長的背后,還有許多積極因素,正讓更多人看到希望。
原來主要是TA惹的禍!
從2019年四季度同比增長6%,到今年一季度負增長6.8%,這個落差有點大。原因何在?
新冠肺炎疫情,無疑是“罪魁禍首”。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今天表示,新冠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大、防控強度最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我國采取了強有力的防控措施,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比較好地控制住了疫情傳播,減少了數以百萬計的感染,挽救了大量同胞的生命,當然也不得不付出一些短暫的經濟代價。
具體來看:
——防控舉措導致人口流動減少,工廠大面積停工停產,不少行業被迫按下了暫停鍵;
——居民主動減少外出購物,紛紛取消聚餐聚會,非生活必需類商品銷售和餐飲業受到明顯沖擊;
——疫情在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蔓延擴散,現在全球跨境投資、貨物貿易和人員往來大幅度減少,進出口受到不小影響。
影響到底有多大?數據最有說服力。
一季度:
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8.4%!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8580億元,同比下降19.0%!
貨物進出口總額65742億元,同比下降6.4%!
這些積極因素,不能視而不見
雖然一季度多項經濟數據不盡如人意,但其中的一些積極因素同樣值得關注。
民以食為天,農業是根本。所以,先看農業生產。
一季度農業(種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在不少經濟指標兩位數下降的情況下,農業生產平穩,意味著糧食有了保障。
今年冬小麥整體長勢好于往年。截至3月底,全國冬小麥一、二類苗播種面積比上年同期增加3.5個百分點。除此之外,豬肉價格也已連續數周下降,禽蛋等供應也非常充足。
再看就業。
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達到6.2%,也創造了該指標誕生以來新高。3月份這一指標為5.9%,說明就業形勢明顯好轉。毛盛勇指出,盡管疫情沖擊嚴重,但全國沒有發生大規模裁員情況。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5-59歲群體人口調查失業率為5.4%,低于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0.5個百分點。
最后,再說一下消費。
消費是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對經濟增長至關重要。
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降幅較大,達到了19%。但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8536億元,增長5.9%,顯現出新消費模式的強大動力。疫情期間,足不出戶,也一樣買買買。
除此之外,這些積極的因素也不容忽視:以新產業、新產品和新商業模式為代表的新動能逆勢增長。3月份,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8.9%,比前兩個月大幅回升20多個百分點。再比如,3月份居民消費價格(CPI)漲幅回落,說明食品供應比較充裕,也為政策調控打開了空間。
看大事還要看大勢
比起已發布的一季度數據,不少網友更關心未來經濟會怎么走。
情況還會更糟糕嗎?
其實,判斷未來中國經濟大趨勢,還需牢牢把握三個基本因素:
首先,我國經濟基本面沒有改變。中國市場規模大、成長快、潛力充裕的基本特點不會改變。
其次,從要素支撐來看,產業基礎比較好,配套能力比較強,勞動力比較充裕,人力資本不斷積累,還有物流、交通設施等效率都比較好,這些能夠有效支撐經濟的中長期增長。
再次,我國宏觀調控水平不斷創新完善,重磅政策相繼推出,工具箱儲備充足。疫情出現后,國家和各地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幫扶企業渡過難關的政策、幫助推進復工復產的政策舉措,在不斷顯效。
毛盛勇指出,下一步國家還會根據形勢變化,相機推出一些更大力度的政策。
我們欣慰地看到,國內疫情形勢好轉,利好經濟復蘇。下一步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會持續向好,我國本土疫情傳播基本阻斷,復工復產加快推進,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行業和重要產品穩定增長。
今天數據發布后,A股小幅回調,隨后強勢上漲,收盤雖有所回落仍錄得陽線,這就說明市場投資者對未來相對樂觀。
風物長宜放眼量。有14億人的巨大市場,有全球最齊全的工業門類,有改革開放永不停歇的堅定腳步,中國經濟向好的基本盤不會變,也變不到哪里去。(林火燦)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