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起,成都日報推出?《成都“新”澎湃——科創城市觀察》專題報道,在當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過程中,從不同維度解讀、觀察成都之于全國科技創新集群城市中間,如何實現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歷史性跨越。5月起,科創專班調研組深入走進多個成都創新型企業,推出《蓉創大調研》系列報道。從“實驗室”到“應用場”,析毫剖厘,鞭辟入里,探究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的新方法、新模式、新機遇。今日,我們走進中科芯未來微電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調研企業:中科芯未來微電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資料圖】
◆調研主題:為創新厚植沃土,他們如何讓更多企業“種子”發芽成長?
◆調研時間:7月初
舌象,是中醫問診中的重要環節之一,通過觀察舌象能夠判斷出健康狀況。我們不妨在腦海中設想這樣一個場景——一位青年醫師,搭配高科技中醫醫療輔助系統,不過短短幾分鐘,系統就將你的舌面脈象信息采集完畢,醫師針對智能分析的數據結果對你進行指導性的診斷,并且結合遠程名老中醫經驗得出綜合結論,開方抓藥,一氣呵成。這既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醫診療水平,也幫助年輕的中醫師打破年齡與經驗的錮鎖。
一家小型創業企業就能開發中醫智能診斷方面的最新應用,這既得益于大院大所的創新策源,也和作為科創企業搖籃的“孵化器”脫不開關系。
如果有心去查詢中科芯創、中科微光子、中科四點零等耳熟能詳的創新型企業,會不經意發現他們都和這個坐標密切相關:成都市雙流區國芯大道338號。這是中科院微電子所在西南地區設立的唯一創新創業孵化和科技成果轉化平臺——中科芯未來微電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的所在地。他們在科創企業發展壯大進程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又如何育出眾多科創“金種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 帶著問題,我們與中科芯未來的總經理翟媛進行了一次深度對話。
“一個”故事
將科研成果轉化為高新企業
中科芯未來主要專注于集成電路相關的產業化項目的投資和企業的孵化。步入公司一樓大廳展示區域,只見投用不久的大樓里,一批已孵化的“有限公司”科技感十足,其推出的創新產品更是讓人目不暇接。翟媛向記者介紹,目前公司共引進孵化34個企業或團隊,主要集中在無人機、物聯網應用、網安等電子信息領域,“像參股的兩家企業中科靈動和中科微光子,都已是高新技術企業了。”
翟媛向記者介紹產品使用說明
這些成果轉化成功的背后,是一次以問題為導向的有益探索。
很多實驗室科研成果都變成了paper(論文),原因何在?翟媛認為,持有成果的研究員不夠了解市場和產業化,企業一方面不知曉這些成果,一方面又對這些科技成果心存疑慮;尤其是,實驗室成果轉化需要一個必不可少的中試階段,研究方沒有資金投入,企業也不敢貿然投資,這就是制約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
脈象復放儀(教學儀器)展示
從微觀的角度來看往往更加生動。在這里,從一支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健康電子研發中心走出的研究團隊,到成立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為一體的高科技企業,再到參與中醫診斷儀器國際、國家行業標準的編制及修訂……只用兩年時間。中科芯創便開發了一系列軟硬件產品并整合行業解決方案,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其中多通道中醫脈診儀、舌診儀獲得北京市創新醫療器械認證,并擁有多項國家專利、軟件著作權等知識產權。
調研采訪現場
翟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中科芯未來已建成“篩選引入、論證評估、組建模擬公司、成立新科技企業、中試制造、產品推向市場”的暢通管道,并綜合評價研究成果的成熟度等因素,在辦公場地、科技金融、人才招聘等方面,全流程幫助解決初創企業訴求,保障其安心開展成果轉化。“中科芯創在去年已實現營收500多萬,我們也在今年對其追加了第二次投資。”
一家企業
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對于科技企業孵化器,業界有個形象的比喻——“跑馬者的補給站”。作為聚焦集成電路科技創新及科技成果轉化的專業服務機構,中科芯未來在創新創業這場馬拉松里,不僅提供軟硬件服務,更為企業牽線搭橋,給予他們在資本對接、市場對接上的幫助和支持,讓創業者跑得更遠、更持久。
睡眠儀
什么樣的項目才算是“優質”項目?在翟媛看來,“入孵”項目要遵循國家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戰略方向和政策指引,面向國家關于到2035年建設創新型國家,2050年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愿景目標。“當然對于創新性也有相應的評估,比如其是否屬于原創性創新,或者可以理解為基石性創新,其先進性范圍是國內還是國外,其是否是探索性創新等,像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臨床醫學與健康等領域,我們都有關注。”
解綁“細繩子”、打通“最初一公里”……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到實際應用看似不遠的距離,可操作起來卻也有不少無奈。
中科微光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主要基于中科院微電子所硅光平臺開展硅基光電子器件及集成芯片的制備和測試等技術服務的產業化,廣泛面向光通信、數據中心、激光雷達、微波光子等應用領域。翟媛告訴記者,“起初并不是很順利,我們從提供早期辦公、產業工程師團隊組建、商業模式梳理,再到職業經理人對接、投融資對接進行全方位服務,幫助團隊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目前他們已為二百余家客戶提供技術服務,客戶包括頂級科研機構及行業龍頭企業。”
中醫四診儀
在專利運營、孵化培育之外,中科芯未來還聯合成都空港創新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共同組建成都空港源創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并發起成都中科創業投資基金,獲得成都市科技創業天使投資引導資金出資支持。翟媛坦言,“與以往政府引導資金投入科技企業不同,我們所充當的角色既是‘技術經理人’‘風投機構’,又是‘孵化器’,更是政府部門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抓手。”
一座城市
為創新“種子”厚植沃土
在剛剛結束的市委十四屆三次全會上,一群“新面孔”的出現,給會場帶來了一份特別的“科技感”。科創領軍人才、科研院所、研發機構代表……30余位來自成都科技創新一線的特邀代表結合自身科技工作經驗,為構筑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科技創新體系建言獻策,而翟媛就在其中。
智能視覺靈巧手
談及全會,翟媛感觸頗深,成都作為新經濟新業態聚集城市,提出以科技創新為引擎,是以有為之勢,抓發展之機。過去多年的深耕細作,同樣也證實了科技創新對成都產業發展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產業發展和城市提能的“溢出”效應。數據顯示,2022年,成都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凈增3489家、總數增至1.15萬家,技術合同登記成交額超1400億元;科創板上市(過會)企業總數達17家;同時引進域外高校院所科研平臺104個、頂尖科技創新團隊134個,28個院士團隊成果在蓉實施轉化……
區域在謀劃自身高質量發展過程中,不斷優化自我的人居環境與營商環境,為的就是吸引更多的各類人才和企業家。而人才與企業家們也在不斷尋找新的平臺和發展沃土,讓自己的發展和事業能夠“開枝散葉”。翟媛直言,成都歷來就是科技重鎮,戰略地位重要、高校院所云集、科教資源富集、創新基礎較好,這是成都提出“科技創新為引領”的底氣。
無源硅光子晶圓
翟媛說,作為中科院旗下聚焦集成電路科技創新及科技成果轉化的專業機構,企業接下來將立足本職崗位,協同資源和合作方,以實際行動助力科技成果轉化,并致力于打造多元化企業孵化平臺,為入駐企業充分對接集成電路產業 “國家隊” 資源,對創新需求拉動、創新資源積聚、創新成果轉化全過程提供有力產業支撐,助力城市為創新“種子”厚植沃土,“需要強調的是,人才培養是創新發展的根本,我們也期待成都的培養科技成果轉化技術經理人隊伍三年行動計劃盡快顯現效果,并將科技成果轉化高地成為成都的另一城市品牌。”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策劃 張婷婷
統籌 李影 繆琴
記者 孟浩
攝影/視頻 胥瑞可
責任編輯 何齊鐵 編輯 劉永豪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