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樂居財經 李姍姍
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經商熱潮中,郭宏新趕上了末班車。
1998年,他走出待了15年的南京工業大學實驗室,帶著幾個人創建了早期的“中圣”,從留校任教邁向自主創業。
【資料圖】
從拿下第一單業務至今,經過25年的磨礪與打拼,這支從高校實驗室走出來的創業團隊,將中圣集團(5GD)在新加坡鳴鑼上市后,還將把旗下另一家公司——中圣科技(江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圣科技”)送進資本市場,近日,向上交所科創板發起了沖擊。
郭宏新創業的初衷很簡單,他希望把絕冷、絕熱方面的技術,真正運用到社會需要的地方,因此,中圣科技的主營業務就是生產和銷售高端壓力容器裝備,應用于化工、多晶硅、液態天然氣、冶金等多個領域。
憑借這一技術開展經營,中圣科技已頗具規模,2022年,公司營業收入為42.33億元,凈利潤取得7.92億元。
郭宏新同樣身價不菲,此次IPO,中圣科技擬發行不低于10%,不超過15%(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之前),擬募資20億元,預計公司市值約133-200億元,郭宏新的身價最高將達到25.27億元。
2020年-2022年,公司合計8.03億元的現金分紅里,郭宏新分走了1.19億元;此外,作為中圣科技董事長,郭宏新2022年拿到高達2421.28萬元的年薪。
而狂歡的背后,郭宏新也面臨著中圣科技業績增長依賴單一業務、關聯交易頻發、存貨急劇攀升、資產負債率高企等多重阻礙公司IPO的隱患。
一、控股股東2.83億貸款待還,董事長年薪2400萬
中圣科技的前身是一家外資企業,即中圣有限,由中圣國際于2014年11月以中圣高科的100%股權作價4億元出資設立,而中圣國際是新加坡上市公司中圣集團的子公司。
中圣集團的實控人為郭宏新、馬明,二人同時也是中圣科技的實控人,其中,郭宏新是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馬明是副董事長。
公司成立六年多時間,郭宏新有意把中圣科技做成境內上市公司,于是,他開始了第一步操作,先把中圣科技變為國內企業。
2021年4月,中圣國際將持有的100%中圣有限股權以22.9億元轉讓給南京中圣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圣控股),轉讓價格為4.14元/注冊資本。
資料顯示,中圣控股成立于2020年9月,實控人及法定代表人為郭宏新,相當于中圣科技被注入了一個境內公司的殼里。
不過,中圣控股已于2021年9月注銷,因為當月,中圣有限以存續吸收合并的方式反向吸收合并了中圣控股。此后,中圣有限存續,中圣控股注銷,且中圣控股的股東即成為中圣有限的股東,中圣控股全部資產、負債、業務和人員由中圣有限承接。吸收合并完成后,中圣有限的股東陣容擴大為40位。
至此,中圣科技徹底完成身份的轉變,而在此過程中,中圣科技新的股東卻背上大額負債。為向公司原股東中圣國際支付股權收購款項,中圣科技控股股東福友投資及其一致行動人珠海福友二號、珠海福友三號、珠海福友四號以銀行貸款方式籌集部分資金。其中,福友投資為郭宏新、馬明的持股平臺,其一致行動人為員工持股平臺。
截至招股書簽署日,上述銀行貸款尚未償還的本息余額合計為2.83億元,到期時間為2028年3月,郭宏新、馬明為上述貸款提供連帶責任保證擔保。
計劃上市的第二步,則是將公司進行股份制改革,2022年9月,中圣有限完成股改變為中圣科技。
不過,股改前,還有股東套現退出。2022年6月,張鴿將持有公司的2%股權作價5000萬元轉讓給姨表兄弟的配偶蘆懷瑜,股權轉讓價格為2.83元/注冊資本,由此計算中圣科技的估值為24.98億元。
此次IPO,中圣科技擬發行新股不超過1.56億股,占發行后總股本比例不低于10%,不超過15%,擬募資20億元,預計公司的市值約133-200億元,按最大市值計算,較最后一次股權轉讓時公司的估值上漲超7倍。
按發行后公司實控人郭宏新、馬明合計25.27%的持股比例來算,二人的身價最高將達到50.54億元,人均身價25.27億元。
報告期內(2020年-2022年),中圣科技每年都進行了分紅,現金分紅分別為6.49億元、326萬元、1.5億元,合計8.03億元,按郭宏新、馬明持股比例分別14.87%來算,二人現金分紅金額均為1.19億元。
而大額分紅的同時,郭宏新還拿著高薪。2022年,作為中圣科技掌舵者的郭宏新其薪酬總額達2421.28萬元;相比之下,作為副董事長的馬明年薪僅有6.73萬元。
此外,公司五位高級副總裁也拿著百萬年薪,葛萃蘋、陳凱、朱兵成、袁自偉、陳軍2022年的年薪分別為540.46萬元、409.52萬元、844.66萬元、350.51萬元和363.03萬元。2022年,中圣科技董監高薪酬總額合計達5526.54萬元,占當期利潤總額的比例為5.72%。
遞表前,中圣科技共有40位股東,其中,控股股東福友投資直接持有公司28.29%的股份,根據《一致行動協議》實控人郭宏新、馬明通過福友投資及南京福友、珠海福友二號、珠海福友三號、珠海福友四號合計控制公司35.95%的表決權。
另外,公司股東中還有17家私募基金,1家私募基金管理人,13家企業及合伙企業及4名自然人股東。中圣科技此次發行上市的保薦人、主承銷商中金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中金浦成持有公司0.8%股份。
二、業績增長依賴單一業務,四成凈利來自投資收益
招股書顯示,中圣科技致力于化工、多晶硅、LNG(液化天然氣)、冶金等領域高端裝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和服務包括化工材料及清潔能源裝備、工業節能環保設備及工程服務、熱棒凍土治理產品。
隨著2020年9月我國正式宣布“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清潔能源行業迎來重要發展機遇期,光伏行業產能進一步擴張,帶動了相關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加,進而帶動了多晶硅裝備等壓力容器設備需求的快速增長。受益于此,報告期內,中圣科技承接的多晶硅裝備訂單大幅增加,實現了營業收入快速增長。
2020年-2022年,中圣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36.25億元、32.42億元及42.33億元。其中,2021年收入下降主要是因為公司在2020年10月將旗下與裝備制造業務無關的熱電聯產投資運營業務剝離,若剔除該項業務,公司2021年收入則增長23.48%。
營收持續增長之下,公司利潤同步上升,報告期內,中圣科技取得凈利潤分別為1.55億元、2.51億元、7.92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26億元、2.43億元、7.89億元;凈利率分別為4.27%、7.75%、18.7%。
不過,2022年,中圣科技近四成凈利潤來自投資收益。當期,公司向無關聯第三方出售子公司中圣管道100%股權,獲取收益2.93億元;同時,出售交易性金融資產獲得收益2302.01萬元,兩項投資收益合計超3億元。
從中圣科技具體收入結構來看,化工材料及清潔能源裝備、工業節能環保設備及工程服務、熱棒凍土治理產品構成公司三大收入來源。
2022年,公司化工材料及清潔能源裝備業務收入占比達71.51%,為最主要的收入來源,而此前2020年-2021年的收入占比為33.28%、50.28%。該業務中,化工材料裝備和多晶硅裝備在2022年分別實現67.01%、214.4%的營收增速。
而業績增長之下,中圣科技也隱患暗存,公司LNG裝備、高含鹽廢水處理系統兩產品的收入極不穩定。報告期內,公司LNG裝備實現收入分別為5078.79萬元、2.06億元、93.34萬元,呈“過山車式”暴增和驟跌;高含鹽廢水處理系統及工程服務產品亦是如此,2021年-2022年收入同比分別變動-97.08%、2125.59%,呈先跌后增趨勢。
除此之外,2022年,中圣科技第二大收入來源工業節能環保設備及工程服務業務收入大幅下滑,較2021年同比下降了26.09%。
其中,構成該項業務的工業余熱利用系統、火炬及火炬氣回收系統、熱電聯產工程及其他節能環保業務、節能管道系統收入紛紛下滑,降幅分別達8.13%、54.77%、37.92%、33.64%。
由此可見,2022年,中圣科技大部分產品收入增長乏力之下,公司業績仍能夠實現上升,主要依賴多晶硅裝備和化工材料裝備的銷售增長。
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呈波動上升趨勢,各期分別為26.44%、23.83%、27.53%。不過,公司毛利率水平仍高于行業均值,2022年,同行業可比公司化工材料及清潔能源裝備、工業余熱利用系統的毛利率均值分別為20.91%、26.95%,而中圣科技則為28.44%、32.04%。
較高的毛利率水平從公司研發投入中可見一斑。報告期內,中圣科技研發投入分別為1.37億元、1.4億元、1.84億元,累計4.61億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3.77%、4.33%、4.35%,各期研發費用率均高于行業均值3.59%、4.23%、3.93%。
三、依賴前五大客戶,產品薄利銷往實控人關聯方
報告期內,中圣科技生產產品所需的原材料主要包括各類金屬板材、管材、鍛件、部件等,輔材主要包括焊材、五金、緊固件和墊片等,公司各期采購原材料的金額分別為25.64億元、32.79億元、44.91億元。
2020年-2022年,中圣科技向前五名供應商采購原材料的金額分別為3.54億元、7.59億元、18.76億元,占總采購額的比例分別為13.81%、23.15%、41.77%。
2022年,公司對前五大供應商的采購依賴性上升,其中,向第一大供應商上海君益商貿有限公司采購板材的金額達7.2億元,占當期公司板材總采購額的比例達34.65%,存在單一供應商依賴的風險。
除了依賴主要供應商,中圣科技對主要客戶亦是如此。報告期內,公司主要向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氣電集團、萬華化學、國家能源集團、協鑫科技等眾多知名企業銷售產品,各期公司向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金額分別為10.91億元、17.41億元、19.19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30.1%、53.71%和45.32%,占比較高。
樂居財經《預審IPO》注意到,中圣科技列舉的主要銷售客戶中,并未提及關聯方客戶中圣國際,報告期各期,公司向其銷售金額不在少數。招股書顯示,中圣國際由公司實控人郭宏新、馬明實際控制的中圣集團100%持股。
2020年-2022年,中圣科技向中圣國際主要銷售工業節能環保設備及工程服務,銷售金額分別為3.04億元、5.99億元、3.72億元,占比總收入分別為8.39%、18.49%、8.79%,占公司工業節能環保設備及工程服務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達21.74%、37.42%、31.43%。在2021年-2022年,中圣國際連續兩年為公司第一大客戶。
報告期的三年里,中圣科技銷往中圣國際的熱電聯產工程產品和節能管道系統毛利率均值分別為15.81%、15.03%,而公司這兩種產品的毛利率均值分別為16.51%、28.29%,前者低于后者分別0.7個百分點、13.26個百分點。
而除了向中圣國際銷售產品,公司還向其采購原材料鎳基合金板、鈦合金管,2020年-2021年,采購金額分別為4836.86萬元、1082.53萬元,占營業成本的比例分別為1.82%、0.44%。
四、存貨占流動資產43%,資產負債率遠超行業均值
隨著經營規模的擴大,中圣科技的存貨規模也在持續增長。報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6.75億元、17.76億元和33.38億元,占流動資產的比例達19.41%、32.74%和42.7%,占比較高,且呈現快速上升的趨勢。
招股書顯示,公司存貨主要為在產品,各期末在產品占存貨賬面價值的比例分別為76.98%、87.48%和94.88%。而由于存貨的整體增幅低于合同負債,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中圣科技負債率的上升。
另外,中圣科技在2021年反向吸收合并了中圣控股,并承繼了中圣控股2.98億元的股權并購貸款,計入長期負債,也使得公司負債金額大幅上升。
2020年-2022年,中圣科技資產負債率分別為67.42%、80.51%、79.11%,且遠高于行業資產負債率均值55.27%、57.74%、57.68%,各期分別高出12.15個百分點、22.77個百分點、21.43個百分點。
中圣科技在招書股中指出,當前公司資產負債率高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主要是公司業務規模持續擴張,經營性應收、預付、應付、合同資產及負債、存貨等科目均大幅增加,因此資產負債率較高,但公司有息負債余額較低、利息保障倍數較高,因此,資產負債率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符合公司的發展階段和競爭優勢,不會對公司經營風險帶來重大不利影響。
此外,存貨的攀升也影響著公司的現金流情況。2022年,中圣科技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694萬元,占凈利潤的比例僅為2.14%,較2021年的8.97億元減少了8.8億元。
附:中圣科技上市發行中介機構清單保薦人: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主承銷商: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人律師:北京國楓律師事務所審計機構:天健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評估機構:江蘇天健華辰資產評估有限公司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