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5歲的逸群決定離開工作了一年的傳統國企,加入一家正在快速增長的新消費公司。
(相關資料圖)
原本的國企是一家公募基金,是家人眼中的“鐵飯碗”,但逸群卻覺得,他的日常工作循規蹈矩,是在巨大的金融迷宮里做著脫離生活的數字游戲。
新公司卻是另一個鮮活的世界,他從零開始學做一名產品經理,為了打造一款飲料新品,他每天的工作幾乎要用“跑”的,跟研發部門討論口味,跟設計師對接包裝,跟工廠落實生產,一切都是快節奏的,他覺得自己像一塊海綿,快速地吸納新的知識。
去年夏天,他負責孵化的新款碳酸飲料“浪”正式上市,他開心地轉發朋友圈,“就像一次從0到1的創業,有一種很拼很燃的感覺。”
對當下的年輕人來說,雖然求穩依然是主流,但是愿意享受“激流”的挑戰者也正在發現新的機會,來自大公司的“內部創業”或者公司內部的“新項目”正成為他們的理想工作。
內部創業,通常指由員工提出創意、主導推進的項目,公司提供資金資源、生產設備、銷售渠道等,讓員工從系統中的螺絲釘變成有主動權的主導角色。
在這樣的項目里,年輕人既能得到公司的資源支持,有公司托底,又能實現自己主動創造的熱情,成為“給公司打工”和“靠自己創業”之間的另一條路。
以逸群為例,他正是在元氣森林公司內部的元氣宇宙大會上提出了自己的產品創意,并最終成功落地。元氣宇宙大會從2022年開始確立,每月舉辦一次,任何人不限工齡崗位,只要有好的想法,都可以上臺闡述自己的創意,在目前內部收到的1100多個創意方案中,已有8個項目最終在元氣森林立項。
如何找到這樣創新型的公司?如果挖掘公司給到的項目機會?「后浪研究所」跟幾個在公司里“做新項目”的年輕人聊了聊,那些他們抓住機會、和公司取得雙贏的故事。
01 “放棄金融國企轉做新消費,借此擺脫打工人心態”
逸群,95后,元氣森林產品經理
2021年我加入元氣森林就是沖著產品經理這個職位來的。
這之前,我本科和研究生在英國學習金融專業,畢業后又在國企性質的公募基金做了一年二級市場,傳統金融行業總是給人循規蹈矩又暮氣沉沉的感覺,但在家人看來這卻是穩定體面的“鐵飯碗”,頂著家人反對的壓力,我加入元氣森林,我希望做有創造性的工作,希望從零開始做一款大家在生活中實實在在需要的產品。
在元氣森林,跟我年齡差不多的年輕人很多,大家都是奔著一種想要去挑戰去創新的心態來到這里。作為一家快速增長的新消費公司,元氣森林對產品的包容度和投入度非常大,給年輕人的機會也多。
2022年,公司設立了元氣宇宙大會制度,每個人只要有好的產品想法,都可以在會上提報。那一年,我在元氣宇宙大會上通過了自己*個碳酸飲料項目,讓我特別興奮。
當時公司最被大家所熟知的是氣泡水,所以我一直在思考,在碳酸飲料賽道我們能不能有更多突破。從用戶需求去分析,我發現年輕人喝碳酸飲料的根本需求是追求爽和刺激,那能不能在感官上有更*的體驗呢?
檸檬是碳酸飲料當中的*主流,海外消費者常有喝檸檬汁的習慣,我就想到可以做一款更醇正的檸檬味飲料,更好地還原酸味的刺激。
在元氣宇宙大會現場,我需要面對100多位同事闡述自己的產品想法。當時我站在大屏幕前,用一個文檔為所有人展示產品的賣點,我還原了這款飲料的飲用場景,“在夏日暴汗或享受熱辣美食的時候,一口酸味氣泡水,會讓你重新活過來。”我想一定會有人為它流口水的。
結果是,我的產品創意通過了!經過層層投票和篩選,這款產品突出重圍可以繼續推進設計和落地,后來這款飲料取名為“浪”,而我成了“浪”的產品負責人,負責產品的市場調查、研發、設計到落地的全流程。
困難也接踵而至。首先是口味,雖然定位是酸的味道,但是每個人對酸的理解和接受度不同,南北方不一樣,不同年齡不一樣,甚至在一個辦公室的同事口味都不同。
為了調到一個大家都滿意的酸度,我們前前后后買了很多檸檬類產品去比較,把酸度做了一個等級劃分,每一個等級都去嘗試不同的方案,給不同的用戶去做口味測試,并且和競品比較,我們的產品有沒有更清爽更刺激,最終才確認了現在的口味。
另外一個困難在于包裝,為了表現清透解渴的產品概念,我們這款飲料是公司*款全透明標簽的產品,而且是一個直筒瓶的設計。其實在做這個之前,我并不了解瓶身的軟硬程度可能導致標簽松掉的情況,還有透明標簽容易磨損等一系列問題。
但為了讓用戶拿到手上感覺是一個品質很好的產品,我們跟工廠那邊嘗試了非常多不同的標簽和瓶身組合,也做了很多運輸的測試,最終才找到一個最合適的組合,讓這個漂亮的包裝可以完好無損地到達消費者手上。
在這個過程中,我就像這個產品的老板,要從零開始把控每一個環節,而公司會給到我充分的支持和信任。
在元氣森林,公司很喜歡問為什么,你為什么想要做這個類型的產品?為什么要做這樣的口味?為什么要賣給這樣一群人?其實公司是想把更多的自由度交到年輕的產品人手中,希望我們主動去實踐產品的創新。
所以對于在這里工作的人來說,我們并不是一個打工人的心態,在完成一項工作,或者在做一個自己被安排的事情,而更多的是你真的希望這個東西好,你也希望感染別人一起去為了這個目標而努力,所以我覺得更多的像是創業的那種氛圍。
有的時候這種氛圍甚至會讓人達到一種癡迷的狀態。比如有一次我和家人去日本旅行,別人到了日本可能會去購物逛街,而我卻是瘋狂地逛便利店,逛自販機,逛超市,買不同類型的產品來試喝,然后收集一堆空瓶子。回來的時候別人的行李箱裝衣服裝禮物,而我裝了滿滿的空瓶子。這可能已經變成一種職業習慣了。
經過這種執著的努力,我的*款碳酸飲料“浪”終于在去年夏天上市,我還記得那天我和一起搭檔的同事一起開香檳慶祝,那種心情就像見證自己的孩子誕生,終于可以讓它見見世面了。
帶著成就感和謙卑感,工作繼續照常運轉,上市只是一小步,未來等待我的還有持續的收集反饋和產品升級,在這條產品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
02 “拓展新的海外市場,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性”
阿盛,85后,元氣森林國際事業部銷售負責人
2021年,我從快消品行業的外資大廠離職,加入元氣森林國際事業部。
那時候看到元氣森林用兩年的時間,成長得那么快,想了解一下它獨特的地方,有哪些過人之處。此外,被創始人老唐(唐彬森)說想做中國的可口可樂給吸引,也想看一下中國的好產品、好品牌能不能在海外的市場扎根下去。
國際事業部在2021年初成立,在我加入的時候處在海外業務的初期,所以面對一個待開拓的新市場,我既興奮又面對著挑戰。
當時就制定了一個清晰的業務線路,比如以北美市場為例,我們首先從已經建立的華人客戶做起,保住基本盤,然后從華人市場覆蓋到亞裔市場,最終進入海外的主流市場。
經過兩年的努力,目前我們已經進入的海外市場包括北美、澳洲、歐洲、東南亞等地區,已經覆蓋40多個國家。
這其中依靠當地合作伙伴以及我們的本地銷售去觸及主流超市采購、讓他們同意銷售我們的產品,這一過程是最難的。
因為對于海外來說,我們是作為一個全新的品牌去進入,每一個地區的市場都是完全不同的。比如說我在北美建立的基礎未必在歐洲可以用,我在東南亞建立的基礎未必在日韓可以用。
我們的做法是,先找市場規模比較大、消費能力強的重點市場去推廣,在當地做一些因地制宜的品牌營銷活動。我們會告訴合作伙伴和消費者,我們的產品和競品有哪些差異,以及通過在國內的銷售數據去證明產品的賣點。
我們也會給當地的經銷商和主流買手提供一些更好的服務,包括配送、對賬、清關等。因為這些運營上的細節操作,可以進一步建立國外商超對于中國品牌的信任,更愿意接納我們的產品。
除此之外,供應鏈上的問題也給業務增加了極大的不確定性。
2021年底的時候,我們面臨著滁州倉庫爆倉、海運費漲得特別高、海外終端缺貨等問題,在當時,去美國的海運費每個集裝箱最高要達到2萬美金!此外,訂單到履約的鏈條長,也非常繁瑣、不順暢。這些問題不僅僅是業務內的問題,市場環境也不容樂觀。
當時我能想到的就是怎么把這件事情更快地跑順,在這么緊張的時候沒有時間給你沮喪。雖然會覺得有很多事情屬于不可控的狀態,但怎么在不確定當中去尋找確定性是很重要的。
比如說當我們倉庫爆倉的時候,我們會判斷哪些是一定要滿足的潛在客戶或是海外需求,那么即使在爆倉情況下,我們也會堅定地協調工廠去生產訂單。
在21年海運費每個月上漲、訂不到艙的情況下,我們會緊急決策,讓供應鏈團隊提前鎖定未來三個月的主要艙位,確保我們把整個鏈條運轉起來。
而這一切非常依賴公司靈活高效的工作氛圍,相比于傳統公司,元氣森林團隊反應速度非常快,在決策一件事情的時候,當我們充分討論認準一個方案之后,從決策到執行,就會進入高速運轉。
我記得那段時間,我經常和團隊同事溝通到深夜,每次出門要帶兩個耳機,因為一個耳機會沒電,需要兩個耳機不間斷地和伙伴們溝通,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去解決。
通過解決供應鏈問題以及進一步拓展了海外空白市場,我們在2022年超額完成了向公司承諾的業績目標,海外銷售收入同比增長超過2倍,同時實現降本增效。
但更讓我有成就感的其實不是數字,而是一些難忘的時刻。比如當朋友或公司其他人出去旅游,在海外看到我們的產品拍照發給我的時候,當看到我們的產品在Instagram和亞馬遜等平臺收到用戶正面反饋的時候,我都更加能感受到這份工作的意義。
今年是我工作的第13年了,未來我希望和團隊一起在元氣森林的海外板塊上走得更遠,讓中國的好品牌和好產品能夠得到更多海外消費者的喜歡,我想親身參與老唐說過的愿景,“做中國的可口可樂。”
03 “每一種新口味的研發,都是從零開始的試驗”
曄子,90后,元氣森林研發部門研究員
我*次看到元氣森林的產品并不是最火爆的氣泡水,而是燃茶,有一個我喜歡的男明星在綜藝上喝,雖然打了碼,但還是一下子被包裝和設計吸引了,風格創新,也很潮流。
那時候我還在英國利茲大學讀書,可能是這件事在心里埋下了種子,加上專業對口,畢業后我順利進入了元氣森林研發部,到現在四年了。
最初從研發助理開始做起,幫老師們做實驗、整理數據,但公司很給新人機會,經驗成熟后,我也開始獨立研發自己的產品。目前包括乳茶在內已經全程參與了四五個項目。
這其中,最讓我有“創業感”的項目是氣泡水,雖然這個產品不是我*研發的,卻是我來全權負責口味的迭代更新。
最初元氣森林氣泡水有白桃、青瓜、卡曼橘、酸梅汁四個口味,研發新口味的工作很有挑戰性,需要我鉆研配方、產品特點和實現工藝,完全是一次從零開始的探索。
研發首先要參與市場調研,和產品一起討論和確認符合大眾口味和有未來發展趨勢的飲品。
在確定產品品類、口味方向后,我會把同類飲料都買回來并設計問卷,請公司內部和外部試喝員進行盲喝測試,通過統計喜好度和購買率,選出對標競品。
而我研發的產品,要在這兩個維度上全部超過競品,并且口味顯著勝出才能通過,反反復復至少要經過數十次調研和五輪以上測試。
有時候二三十個競品放在一起喝,喝完休息一會兒下一輪接著喝,一天喝這么多涼的飲料,胃也會不舒服。
了解競品后就是調配方,這也是產品研發階段最主要的部分。2020年,在研發櫻花白葡萄和夏黑葡萄口味時,我幾乎把市面上所有的葡萄味飲料以及不同品種的葡萄都買回來,逐個記錄它們的“感官屬性”。
白葡萄的果肉多汁甜潤,香氣也偏糖果香;夏黑葡萄就不一樣,帶有一些酒香和葡萄皮的澀味,聞起來甜香中帶點酸,所以我會在研發時加入少量果汁使口感更厚實。
口味研發對嗅覺、味覺的要求挺高的,我讀研時學過感官科學,平時也會刻意訓練自己,把味道稀釋成不同濃度,隔段時間就聞一聞加深印象,后來做產品的時候,簡單聞一下競品的味道,就能知道添加的基本成分。
連平時用沐浴露的時候,都會下意識去想里面有哪些香氣成分,也算是職業病了。
在元氣森林做研發的自由度很高,公司很支持新人,會采取大家的興趣喜好和建議去做口味,讓大家都帶著興趣去做項目。
公司在研發上不計成本,總是以做出*喝的味道為*考慮。我就像是在公司的支持下自由創業,內驅力也變得很強。傳統的企業很難做到這些,甚至研發周期都要兩三年,還不一定能上市。
與此同時,我也在研發“氣更足”和“擊喉感”更強的氣泡水。
“擊喉感”的本質是氣泡在口腔和喉嚨中炸裂帶來的刺激感,而氣泡的“持久性”,就是開瓶后氣泡能長時間停留在液體里,在飲用過程中持續提供“擊喉感”。
但元氣森林氣泡水的配料過于干凈,很難像有糖飲料一樣有效阻攔氣泡“逃逸”,我們又是市面上*個做這種嘗試的人,為了解決技術難題,研究院用了18個月,經歷了上千次實驗。
在測試的時候,我會記錄開瓶后*口的氣泡感和含氣量是多少,放置一小時、兩小時后又是多少,對應在時間上做測試,這些數據都沒有問題,這個配方才是OK的。
四年來,這些從無到有的項目讓我變得成熟穩重了,也想進一步研發有意思的儲備項目,比如沒有熱量但可以一次性補充維生素的飲料,畢竟現在的年輕人飲食不規律,挺需要這些營養元素的。健康、零卡,這也和公司的愿景一致。
到現在,氣更足的氣泡水已經投入生產,從零開始的創業體驗讓我很有成就感,看到自己的產品最終上市,我會先買幾箱給家里寄回去,一想到大家可以嘗到我做的飲料,就覺得很驕傲。
04
當下,“無意義工作”正在成為年輕人廣泛關注的社會議題,在《毫無意義的工作》一書中,倫敦經濟學院的人類學教授大衛·格雷伯研究發現,社會中毫無意義、甚至是有害的工作占了所有工作的一半以上,甚至還在不斷膨脹。
在這種背景下,一些大公司內部提供的“創業機會”“新項目機會”為年輕人帶來了一種新可能,通過制度和組織結構的調整,年輕人可以掌握工作的主動權,他們不單純是打工者,而是自己項目的創造者,這讓年輕人們在自我驅動的過程中重新找回工作的成就感。
而長久來看,這是公司和個人同時實現財富價值和精神價值的*途徑。
【本文由投資界合作伙伴后浪研究所授權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資界處理。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