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前景不明,在投資者轉向貨幣市場基金等風險更低的投資標的之際,企業回購為美股提供重要支持,成為市場上最堅實的多頭力量之一。
(相關資料圖)
據股市研究機構Birinyi Associates的數據,羅素3000指數成份股公司今年已經累計公布了逾600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與去年創紀錄回購速度一致。據該機構的統計,2022年全年,上述指數成份股公司合共完成了規模達1.1萬億美元的股票回購,同時宣布了1.3萬億美元的回購計劃,兩項指標均創歷史新高。
位于紐約的匯盛金融首席經濟學家陳凱豐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各大機構都在不斷賣出美股,美股不上不下的主要原因就是企業回購,可以說是形成了一種較為脆弱的平衡。”
截至5月24日收盤,標普500指數年初至今累計上揚7.2%,納指年內大漲19.3%,而同期,道指則下跌1.1%。
“處境確實異常艱難”
近期美股面臨重重挑戰,債務上限談判陷入僵局,區域銀行危機仍未完全平息,潛在衰退可能漸行漸近,市場悲觀情緒越發濃厚。
陳凱豐表示:“目前華爾街金融機構購買了大量看跌期權,如果市場暴跌,他們就能從中獲利,如果市場堅挺,他們也在天天虧損,其實現在機構也在等待機會,處境確實異常艱難。”
據美國銀行援引EPFR Global的數據,截至17日的一周,投資者從美股中撤出76.4億美元資金,已是連續八周出逃美股,同期,貨幣市場基金則實現83.6億美元資金凈流入。今年初至5月16日,投資者總共凈買入85億美元股票,然而,如果剔除企業回購的部分,投資者實際凈賣出253億美元股票;其中,機構投資者和散戶分別撤資126.7億美元以及109.9億美元。
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陳(Jerry Chen)在發送給第一財經記者的報告中表示:“鑒于宏觀背景具有挑戰性,估值普遍被高估,市場信心并不足夠。投資者似乎不太愿意重新涉足表現嚴重落后的市場領域,例如小型股、區域銀行和低質量周期股,但大型科技股一枝獨秀,仍被廣泛持有。”
陳凱豐認為,下一步美股漲跌取決于美聯儲的利率決定。他說:“如果開啟降息周期,美股就能實現上漲,因為投資者倉位都很低。但如果不降息甚至加息的話,美股將會大跌,因為大家對現狀都非常悲觀。”
同時,他稱,下半年可以學習“股神”巴菲特,投資包括能源、食品等在內的實體經濟相關板塊,選擇高現金流、低估值、持續回購的企業。
科技巨頭成回購大戶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美股回購主要集中于幾大科技巨頭,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蘋果、谷歌母公司Alphabet、臉書母公司Meta以及微軟是最為積極的回購大戶,其中,蘋果投入191億美元回購自家股票。
回購行為不僅推動大盤,也提振上述公司股票大漲。年初至今,Meta股價實現翻番,暴漲107.1%,蘋果、Alphabet和微軟漲幅分別為32.3%、37.0%以及30.9%。
陳表示:“在現金為王的當下,這些科技巨頭坐擁大量現金流,雖然也不免受到當前大環境的影響,但相對安全可靠,充當了市場亟需的避風港,相信大型科技公司今年將繼續跑贏大盤。”
不過,資產管理公司Janus Henderson全球股票收益主管洛夫豪斯(Ben Lofthouse)表示,“當前資金成本遠高于此前,如果回購活動放緩,我不會感到驚訝。如果美國出現嚴重衰退,可能會看到回購規模回落。”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