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重慶5月2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耿學清)重慶市所有“青少年之家”的建設管理有了“硬杠杠”。近日,重慶市發布41項地方標準,《“青少年之家”建設管理規范》(以下簡稱《規范》)位列其中。據共青團重慶市委志愿服務工作指導中心介紹,該規范是全團“青年之家”首個建設管理方面的省級地方標準,已于4月15日實施。
“青年在哪里,團組織就建在哪里;青年有什么需求,團組織就要開展有針對性的工作”,“青年之家”是共青團主動適應新時代團員青年分布聚集特點和青年工作組織形態多樣化的需要,推進團的建設創新的一種平臺型、樞紐型的組織形態。重慶市探索“共青團+社會組織(社工)+志愿者”的服務模式,打造了線上線下聯系服務青少年成長的公益性、專業化工作平臺——“青少年之家”。
“青少年之家”推出后,根據青少年成長實際需求開展的一系列公益課程和特色項目深受青少年和廣大家長歡迎。如“少年強”青少年體質提升計劃,“團團講述生命至上 青青知悉安全第一”安全自護教育項目;“七彩假期”針對農村留守兒童、隨遷子女等群體;圍繞課外活動、素質拓展、安全自護、思想引導、心理輔導等內容在暑期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假期公益托管班圍繞安全自護、體能訓練、文藝活動、閱讀指導、作業輔導等內容,為青少年提供假期托管志愿服務。
【資料圖】
截至《規范》實施前,重慶市建成常態化活躍“青少年之家”1048個,累計開展活動27萬余場次、服務青少年452萬余人次。
快速蓬勃發展也帶來一些問題。團重慶市委志愿服務工作指導中心主任龍江告訴記者,在《規范》出臺前的較長一段時間里,“青少年之家”建設管理工作存在缺依據、無標準等問題,一般依靠過往經驗、延續慣例開展建設,質量、效果參差不齊,不少團組織反映“開展相關工作找不到方向”,急需專業有效的建設管理規范指導。
“經過3年的努力,現在標準得以發布,讓我們直接參與的人特別有成就感。”團重慶市委志愿服務工作指導中心項目負責人藍婷介紹,從2020年初開始籌備,先后經過醞釀調研、立項獲批、文本起草、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意見研討、文本修改完善、專家評審等流程后,正式向社會發布。記者了解到,這也是團重慶市委首次開展地方標準制定工作。
《規范》主要規定了“青少年之家”的相關術語和定義、總則、場所建設、管理要求、活動開展、機制保障、志愿者要求、應急管理要求等內容。
針對“青少年之家”建設過程中的選址、建設面積、設施配備以及室內標識等,《規范》提出相關要求,如“室內面積應不低于50㎡,層高不低于2.8m,具有良好的采光、通風條件”等量化指標。管理上,《規范》要求“青少年之家”運行過程中須遵守的相關規定予以明確,如實行“共青團+社會組織(社工)+志愿者”模式、成立“1+1+1”的隊伍體系。
為保證“青少年之家”正常、活躍運行,《規范》明確了每個“青少年之家”應保證常態化開放,每周開展活動應在1次以上;應開展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主題活動,推動形成不少于1個品牌服務項目。
“青少年之家”運營的主要工作力量由團干部、社會組織(社工)、志愿者構成。目前,重慶市已有827家社會組織入駐“青少年之家”。另外,重慶市西部計劃志愿者按照“就近就便”原則,每周到“青少年之家”報到,開展不少于1次服務。
“該標準發布實施后,全面提升重慶共青團引領凝聚、組織動員和聯系服務青少年的工作水平。”團重慶市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摸清地方實際情況基礎上,將選擇青少年人口密度較大、需求較明顯的城鄉地區布局建設“青少年之家”,爭取平均每1萬名青少年配建1個以上,實現2025年鄉鎮(街道)全覆蓋。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