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記者從天津港保稅區獲悉,截至目前,天津港保稅區海洋經濟產業重點項目達19個,投資總額累計達124.5億元;到2023年,保稅區海洋經濟產業鏈營業收入將達1300億元,產業規模或將達到325億元……
海洋是可持續發展的寶貴財富,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海洋經濟現已成為臨海國家經濟增長最具活力和前景的領域之一。近年來,保稅區圍繞科技自立自強國家戰略需要,以海洋經濟示范區建設為抓手,依托臨港區域得天獨厚的碼頭岸線條件和優越的營商環境,持續引育海洋裝備和海水淡化裝備高端配套項目,積極突破行業卡脖子技術,努力打造國家級海洋高端裝備制造業基地和國家級海水淡化裝備研發生產基地。如今,保稅區已先后獲批國家新型工業化(裝備制造)產業示范基地、國家科技興海示范基地、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等稱號,成為天津市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要承載區。
海工裝備聚集效應顯現
“‘智能工廠’不僅大大減少了人工投入,而且通過智能設備控制輸出工藝參數,避免人為因素產生的質量隱患,提升工藝的同時保障人員施工安全。”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建造分公司結構預制車間高級技師耿孝敏說。今年,由海油工程建設的我國首個海洋油氣裝備制造“智能工廠”在保稅區投產,這對推動我國海洋裝備制造從傳統“人力工廠”向現代化“智能工廠”邁進起到重要作用。
在海洋經濟產業鏈中,海洋油氣裝備、高技術船舶、海洋能開發利用裝備等都是重要鏈條。目前,天津港保稅區逐漸形成以海油工程、博邁科為龍頭,以太重濱海、中海油特種裝備、華威技術檢測為支撐配套的海洋油氣裝備產業集群。而在高技術船舶產業領域,保稅區坐擁大船天津等船舶制造巨企,吸引精藝特新等船舶補鏈企業落地發展,并集聚了海盛昊海洋工程等船舶配套企業,船舶制造基礎雄厚。
“我們將以該項目建造為契機,依托大船集團和保稅區強有力的支持,發揚工匠精神,搶工期、抓進度,全力保證在建船舶生產進度。”大船天津項目經理苗日激動地說。日前,由大船天津承建的首艘大型集裝箱船按期實現鋪底節點,該艘船舶可滿足最新的環保排放標準要求,是一艘綠色環保、節能高效的新巴拿馬最大型集裝箱船。首制大型箱船成功鋪底也預示著大船天津的產品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大型化轉變邁出堅實一步。
海水淡化產業鏈條完善
海水淡化產業主要包括研發設計、裝備制造、工程及運營管理等環節,其中裝備制造環節主要包括膜法類裝備、熱法類裝備及整機裝備等領域。近年來,天津港保稅區海水淡化產業擁有以淡化所為代表的重點科研機構,并集聚了中海水處理、藍十字膜、諾華丹等裝備企業,海水淡化產業鏈條日漸完善。
“臨港示范基地中試線完成調試試產至今,累計接到研制訂單達2萬平方米。先后承接了煤化工行業脫硫、人工肺換熱器制備等專用膜產品研制任務,正在開展超純水裝置用耐高壓脫氣膜組件、離子色譜用超細脫氣膜等膜產品定制。”淡化所高級工程師關毅鵬介紹說。據悉,臨港示范基地全稱為自然資源部天津臨港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示范基地,項目于2016年底開工建設,2021年一期中試實驗區通過聯合驗收。目前,中試線配套的膜組件研制及中試制備、簾式和柱式膜組件切削澆鑄等平臺設備正在陸續安裝調試。下一步,臨港示范基地項目組將繼續在臨港區域加速成果轉化和產業聚集,努力為保稅區乃至濱海新區海水淡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力。
聯盟形成合力實現共贏
“我們生產氣墊船需要空氣螺旋槳的試驗,聯盟就幫我們對接了天津大學濱海研究院推動產學研合作;我們需要用到輕型材料,聯盟幫我們就近解決了材料配套問題......加入聯盟近兩年,我們從中受益匪淺。”提到天津海洋裝備產業(人才)聯盟成立對企業的影響,精藝特新創始人王平侃侃而談。
為加快實現天津市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建設目標,天津海洋裝備產業(人才)聯盟誕生。聯盟構建了“政府搭臺、人才主角、產業發展”的人才與產業融合發展的生態圈,將保稅區臨港區域打造成為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海洋裝備產業核心區,并形成以成套海洋裝備為核心、以關鍵配套為支撐、以鏈條式服務為特色的完備產業鏈。經過近兩年的發展壯大,如今,聯盟成員由成立之初的88家擴展到106家;盟內企業簽訂合同5745份,簽約金額達175.8億元;組織開展天大“揭榜掛帥”專場活動,落地8個產學研成果轉化項目;認定海洋裝備產業鏈“專屬認證”企業10家;建設聯盟信息服務平臺,打造訂單發布、科研儀器設備共享、雙創信息論壇、科技企業自測評等線上線下協作共贏的產業創新生態。
同年,天津海水淡化產業(人才)聯盟也在天津港保稅區成立。經過兩年的發展,聯盟成員單位已增長到53家,涵蓋科技研發、裝備制造、工程總包全產業鏈條。期間,聯盟主席單位淡化所牽頭編制4項國家產業規劃,研制9項行業標準;成立專業委員會,引入專業人才500余人,帶動120余家中小企業發展;攻克技術難點數十項,并開展多項融通創新示范項目,合計投資額近40億元,在自主創新、產業促進、招才引智等方面交出亮眼成績單。
主題園區匯聚核心動力
天津港保稅區臨港區域是天津市以裝備研發制造應用為特色、海洋新興產業發展潛力突出的海洋裝備產業核心承載區,區域內港口碼頭岸線資源條件絕佳,涉海高端裝備制造業集聚特點突出。為主動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把握海洋強國、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導向,2020年,保稅區在臨港區域規劃打造天津港保稅區海洋裝備產業主題園區。
據悉,海洋裝備產業主題園區總規劃占地面積10平方公里,東至東側岸線,西至渤海二十六路,南至黃河道,北至大沽口北側岸線,目前已形成海洋油氣裝備產業為主導、高技術船舶產業為支撐的產業發展格局,連續兩年產業規模同比增長超過20%。2023年,園區將初步建成,工業總產值或將達到168億元,屆時將成為帶動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建設海洋強國已被融入“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中,發展海洋經濟已成為沿海城市搶占新一輪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的重大戰略。面向“十四五”,天津港保稅區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黨建引領 共同締造”理念,搶抓天津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窗口期,以做強產業鏈條、建設產業集群為導向,堅持育龍頭、強鏈條、建集群、造生態的原則,積極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海洋經濟產業集群,加快推動我國由海洋大國向海洋強國轉變。(津云新聞記者 趙穎妍)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