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21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根據報告顯示,2021年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9251萬人,比上年增加691萬人,增長2.4%。
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各地區各部門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積極實施就業優先政策,農民工就業總體穩定。
農民工總量增長2.4%
報告顯示,2021年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9251萬人,比上年增加691萬人,增長2.4%。其中,外出農民工17172萬人,比上年增加213萬人,增長1.3%;本地農民工12079萬人,比上年增加478萬人,增長4.1%。
在外出農民工中,跨省流動7130萬人,比上年增加78萬人,增長1.1%;省內流動10042萬人,比上年增加135萬人,增長1.4%。
從輸入地看,在東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15438萬人,比上年增加306萬人,增長2.0%。其中,在京津冀地區就業的農民工2125萬人,比上年增加49萬人,增長2.4%;在江浙滬地區就業的農民工5339萬人,比上年增加160萬人,增長3.1%;在珠三角地區就業的農民工4219萬人,比上年減少4萬人,下降0.1%。在中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6571萬人,比上年增加344萬人,增長5.5%;在西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6280萬人,與上年基本持平;在東北地區就業的農民工894萬人,比上年增加41萬人,增長4.8%。
從農民工特征看,在全部農民工中,男性占64.1%;女性占35.9%,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農民工平均年齡41.7歲,比上年提高0.3歲。在全部農民工中,未上過學的占0.8%,小學文化程度占13.7%,初中文化程度占56%,高中文化程度占17%,大專及以上占12.6%。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農民工所占比較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
同時,報告顯示,農民工月均收入4432元,比上年增加360元,增長8.8%。其中,外出農民工月均收入5013元,比上年增加464元,增長10.2%;本地農民工月均收入3878元,比上年增加272元,增長7.5%。分區域看,在東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月均收入增速快于其他地區。分行業看,制造業農民工月均收入增速最快。
本地就業趨勢凸顯
在報告中,關于農民工年齡結構和區域結構的新數據尤其值得關注。
從農民收入結構來看,近年來農民的務工收入已超過務農收入,成為農民收入的第一大來源。促進農民增收的關鍵是穩住務工收入。從產業與就業的關系看,人口紅利多了,經濟才有活力,反之亦然。擴大農民工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是當務之急。
據了解,近年來,在就業優先政策指引下,農民工就業總體穩定。農民工總量從2010年的2.42億一路增至2019年的2.91億,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略有減少,2021年又恢復增長并創新高。盡管總量還在增長,但是增速已減緩。
2021年,農民工總量只比2019年增加174萬人。更嚴峻的是,目前,疫情的影響仍在全球蔓延,在我國呈現多點散發態勢,農民工就業不確定性因素增多,收入增速也面臨下滑的挑戰。
專家表示,過去,人們關注農民工的結構性問題,主要聚焦于“招工難、用工荒”,其背后固然有農民工總量增速下降的因素,但更有技能型農民工結構性短缺的因素。如今,正確認識農民工結構性變化的一些新趨勢,對做好經濟工作具有特殊意義。一是農民工流動更趨本地就業的趨勢凸顯,二是農民工總體老齡化趨勢明顯,新生代農民工成為外出農民工的主力。
農民工受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戰略雙重影響。無論是新型城鎮化還是鄉村振興,都要把農民工外出就業與本地就業結合起來。實際上,外出就業為農民工打開了眼界,本地就業為農民工提供了平臺,兩者相輔相成、適時轉化,蘊含著鄉村發展的動能。
對于外出農民工來說,各地應解決就業信息不對稱、就業形態不豐富、就業技能不足等問題;對本地農民工來說,要加大農業農村投入力度,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豐富縣域經濟形態,幫助其就地就近就業。
多措并舉促進就業
農民工就業是觀察經濟的一個窗口。近3億農民工的就業,事關經濟社會全局和億萬農民福祉,尤其牽動人心。
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啟動一批農田水利、農村公路等工程,推廣以工代賑,增加農民工就業崗位。同時要求,對失業保險參保不滿一年的失業農民工,發放臨時生活補助。
“疫情散發對農民外出務工就業帶來一定影響,下一步將促進就近就地就業,推動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農業產業強鎮、農田水利、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項目建設,吸納農民就業。”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表示,今年一季度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總量達到1.78億人,同比增長2.2%。
據悉,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大對農民工特別是脫貧勞動力的技能培訓力度,強化就業指導服務,發揮好東西部勞務協作、民營企業“萬企興萬村”等幫扶體系作用,提高農民工外出務工質量,穩定就業,促進持續增收。
曾衍德表示,目前,工資性收入占我國農民收入的四成以上,要發展鄉村產業促增收,重點在于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引導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同時立足鄉村資源,拓展農業多種功能,發展鄉村休閑旅游業。還要積極發展農村電商,推動農產品出村進城。設立一些公益性崗位等,引導脫貧勞動力靈活就業。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副司長陳勇嘉表示,今年以來,人社部加強了對防止返貧監測對象的就業幫扶政策扶持,截至今年3月底,全國脫貧人口務工規模達3135萬人。下一步,人社部將穩定農民工特別是脫貧人口務工規模,實施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易地搬遷大型安置區就業幫扶行動。加強困難群體就業幫扶,開發一批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依琰)
數據:
分行業看,農民工就業集中的六大主要行業月均收入繼續增長。
其中,從事制造業農民工月均收入4508元,比上年增加412元,增長10.1%;從事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農民工月均收入3710元,比上年增加323元,增長9.5%;從事建筑業農民工月均收入5141元,比上年增加442元,增長9.4%;從事住宿餐飲業農民工月均收入3638元,比上年增加280元,增長8.3%;從事批發和零售業農民工月均收入3796元,比上年增加264元,增長7.5%;從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農民工月均收入5151元,比上年增加337元,增長7%。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