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修訂后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以下簡稱固廢法),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
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內容,事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此次全面修改固廢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新發展理念,突出問題導向,總結實踐經驗,回應人民群眾期待和實踐需求,是健全最嚴格最嚴密生態環境保護法律制度和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的重要舉措。
小到藥丸針管,大到渣土棄料,這些生活中常見的固體廢棄物都與這部法律密切相關。一部法律,126條規定,實實在在影響著14億多人的生活質量。
生活垃圾分類 從“選擇題”到“必答題”
5月1日起,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北京作為全國首個進行垃圾分類的試點城市,20年過去,城市垃圾分類結果卻難如人意。此次新出臺的管理條例中明確了對個人混合投放生活垃圾將處罰款,這意味著北京開始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
早在2000年,我國就開始了垃圾分類收集之路,并確定了8個試點城市。近年來,北京、上海、廣東、深圳等地先后就生活垃圾管理進行修法或立法。在多年實踐基礎上,新固廢法明確規定,國家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
新固廢法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依法在指定的地點分類投放生活垃圾,不得隨意傾倒、拋撒、堆放或者焚燒,未在指定的地點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的個人和單位依法處以罰款。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表示,新固廢法強調了垃圾分類的強制力和約束力,對未按照法律規定的單位和個人判處罰款,可以以法律剛性約束垃圾分類各個環節中的主體自覺履行責任。長遠來看,垃圾分類既要靠公民自覺,也要依賴強大的外部約束,垃圾分類收集、處置最終走向強制是一個必然的過程。
過度包裝治理 “堵”與“疏”結合
隨著近年來網絡購物和快遞、外賣等行業快速發展,外賣餐盒、快遞包裝袋、一次性餐具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用量激增,成為繼塑料袋、農用地膜之外最大的“白色污染”源。
據統計,“十三五”以來,我國快遞包裹量以每年新增100億件的速度發展,2019年已達639億件。2019年,我國外賣規模達到6035億元,同比增長30.8%。快速發展的快遞業、外賣業等電商產業的背后,過度包裝問題不容忽視。
新固廢法明確規定電子商務、快遞、外賣等行業應當優先采用可重復使用、易回收利用的包裝物,優化物品包裝,減少包裝物的使用,并積極回收利用包裝物。
清華大學循環經濟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溫宗國表示,快遞、外賣使用的塑料制品材質多為聚丙烯、聚乙烯,很難降解。對于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填埋會使垃圾長時間保留在土壤中;焚燒的話,其中可能含有的氯元素會使煙氣處理難度加大,增加有毒有害物質的生成幾率。而要實現快遞、外賣等電商行業垃圾減量化、無害化,最主要的思路是尋求電商配送包裝和方式上創新。”
醫療廢物管理 責任層層壓實
醫療廢物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不同于普通的廢物、垃圾,醫療廢物若處置不當,其作為傳染源極易引發污染事故,危害周邊居民健康,影響當地經濟發展。
處理醫療廢物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環,也是一道公共衛生防線。據了解,截至2020年4月25日,全國醫療廢物處置能力為6122.8噸/天,相比疫情前的4902.8噸/天,增加了1220.0噸/天。自1月20日以來,全國累計處置醫療廢物30.4萬噸。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對醫療固體廢物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對此,新固廢法明確醫療衛生機構應當依法分類收集本單位產生的醫療廢物,交由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處置。重大傳染病疫情等突發事件發生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統籌協調醫療廢物等危險廢物收集、貯存、運輸、處置等工作,保障所需的車輛、場地、處置設施和防護物資。
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政法大學環境資源法研究所所長于文軒教授表示,新固廢法明確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能力建設,這對加強醫療廢物的有效處置具有重要意義。可以根據新固廢法要求,制定和完善醫療廢物處理相關的技術指南,以便更好地落實法律規定。
建筑垃圾再利用 從“埋”到“買”化成“寶”
今年3月26日,海南省首例海洋環保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公開開庭審理并當庭宣判。涉案當事人長期將建筑垃圾傾倒進海口美麗沙附近海域,嚴重影響周邊海洋生態環境、漁業生產及海上航行安全。在全國,像海南這樣的案例不在少數。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建筑行業高速發展,建筑垃圾造成的環境問題日益嚴重。日益增長的建筑垃圾,讓已備受生活垃圾困擾的都市難承其重。不少建筑垃圾未經任何處理,便被運往郊外或鄉村,露天堆放或填埋。這不僅占用大量土地,還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直接危害到周邊居民的生活。
針對建筑垃圾產生量大、消納任務重的難題,新固廢法提出建立分類處理制度,制定包括源頭減量、分類處理、消納設施和場所布局及建設等在內的建筑垃圾污染環境防治工作規劃。明確國家鼓勵采用先進技術、工藝、設備和管理措施,推進建筑垃圾源頭減量,建立建筑垃圾回收利用體系。要求政府推動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產品應用。
“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不僅可有效減少建筑垃圾帶來的污染問題,還能替代天然原材料用于建材生產,降低資源消耗,符合‘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在劉建國看來,建筑垃圾中回收價值較高的鋼鐵、鋁合金、完整磚瓦等,回收利用比例較高,混凝土類、泥土類、碎木類等回收比例比較低,但是這些廢物回收再生在技術上并無太大難度,主要是國家的引導和激勵政策還不完善。新固廢法釋放出了建筑垃圾處置要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明確信號,無疑給中國城市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市場提振了信心。(梁秋坪)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