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起,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新《條例》)就要實施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研究員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北京有的區不會撤桶撤站,也不強迫不定時定點,而是各區根據自己的情況,在“一大四小”配套辦法框架下,因地制宜地開展垃圾分類工作。
生活垃圾分類成功的關鍵是什么?聯合國環境署-同濟大學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教授杜歡政說,在“一頭一尾”。“頭”是指對公眾的宣傳和動員工作,“尾”是指垃圾處理處置設施,這也是各地亟彌補和加強的部分。
上海就提出,著力促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運體系和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兩網融合”,補好城市管理短板。
北京天龍天天潔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權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與商品銷售“從集中到分散”的物流體系相反,垃圾分類是個“逆向”物流體系,是“從分散到集中”。目前,北京垃圾分類的短板在于分類物流體系還不夠完善,尤其是前端的分類暫存設施、后端的分揀中心及部分處理設施等不完善。
一個小區該設置多大容量的垃圾桶?一個站點該擺放幾個廚余、可回收和其他垃圾桶?多長時間清運一次?要設置幾個暫存點,在哪里可以設分揀中心?是否有匹配的堆肥場?這些都要根據每個城區,甚至每個小區的具體情況來精準設置,也需要時間來試點和調整。
公眾對垃圾的“混裝混運”意見很大,劉權說,從物流公司本身來說,是沒有“混裝混運”動力的。比如廚余垃圾分類收運企業,根據運量收費,混裝混運就不是廚余垃圾,對其收益是個損失,“但問題在于有沒有暫存和分揀的地方”?“如果一個小區每天產生3600噸廚余垃圾,暫存和處理設施不足,只能運走3000噸,剩下的600噸就只能混裝混運了。此外,別看是一個可回收垃圾桶,但可回收物種類多達幾十種,想資源化就必須把每一種都分揀出來。因此,要實現‘干濕分開、資源回收’,就需要在政府主導下,加快完善分類物流體系,而且每個環節都要精準對接好。”
就像爭議較多的撤桶、破袋和定時定點投放問題,劉權說,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的基本技術路線是“干濕分開、資源回收”,不強制撤桶和定時投放是為了方便市民投放垃圾,只要市民把易腐爛的廚余垃圾分出來,其他不臟不臭的垃圾處理起來就相對容易。
“無論是統一撤桶撤站、廚余垃圾破袋,還是定時定點投放,都是實現垃圾分類的手段,而不是最終目的。”杜歡政說,上海對撤桶等也做過研討,允許各小區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做適度調整。“撤桶的目的是為了方便督導員監管。如果小區居民認為不撤桶,分類也能達到要求,就沒有必要非撤桶不可,形式是靈活多樣的。”針對生活垃圾分類,上海采取的是狂風暴雨式的強制模式,北京是和風細雨式的漸進模式,不管采用哪種模式,都是符合各自城市的實際情況。其他城市不一定要采取上海、北京模式,因地、因人、因時制宜的制定生活垃圾分類政策。
杜歡政強調,分類需要每個人的參與,這就決定了垃圾分類的長期性,必須由簡入繁,逐漸推進,也不能搞“一刀切,7月1日或5月1日都只是垃圾分類的起點。
“5月1日之后,北京還將持續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的督查工作,市人大等各方都將積極參加,不斷總結經驗,完善分類體系。”作為執法檢查組的一員,常紀文說。
北京市城管執法局表示,從5月1日至7月31日,開展為期3個月的生活垃圾強化執法專項行動,重點查處生活垃圾混堆混放、收運企業混裝混運等行為。(李禾)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