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多起電動車自燃事件引發消費者關注,同時多家主流車企對車輛的召回舉措,再度敲響了警鐘,也讓消費者在購車時更加關注車輛的質量與安全問題。
日前,咨詢公司凱睿賽馳向外界發布了《2019中國汽車產品質量表現研究》研究報告。據了解,這一研究項目于2019年3月正式啟動,在研究過程中,研究人員以問題導向為為準則,對汽車質量問題發生的背景進行了深度研究,同時又建立特有的“抱怨系數”,以更客觀地反應國內主流的汽車產業的質量水平,助力整車企業在質量管控上進行改進,以提升行業整體水平。
車質網研究院院長、凱睿賽馳咨詢高級副總裁張越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與其他對汽車質量的調研不同的是,凱睿賽馳以車質網為依托挖掘被調研對象,能夠對汽車產品存在的質量問題進行更深入的探知。
據了解,車質網是一個收集車主投訴信息的平臺。張越告訴記者,車質網聚集了大量的投訴用戶,這類用戶對汽車質量問題的敏感度較高、溝通表達力強、調研配合度高,因此會對汽車質量問題進行更深入的聚集,從而產出權威的報告協助主機廠深度挖掘質量問題。
據了解,此次調研涉及了18個細分市場,包含53個品牌,共128款車型,基本涵蓋了2019年上半年主要在售車型。調研結果顯示,2019年行業排名TOP20的質量問題中,“變速箱異響”、“換擋頓挫”和“車內異味”排名前三位。其中,動態問題要明顯多于靜態問題,感知類問題的數量要遠遠大于故障類問題。
張越告訴記者,2019年,行業平均質量問題的數量為4.12個,其中感知問題的占比高達73%。在他看來,故障類問題可以通過技術進行解決,而感知類問題更考驗企業對產品質量的綜合管控和整體的體系能力,如果這二者都不能進行明顯提升,對品牌的傷害是非常大的。
此外,在采訪過程中,張越還透露了一個細節。在調研過程中,很多研究員發現,怠速異常、輪胎鼓包等質量問題多是在車輛行駛1萬公里發生的,甚至一些車輛的質量問題在交付階段就已暴露。而這將更加引起消費者的抱怨,對品牌的也會產生極其負面的影響。
因此,張越建議,在主機廠需在整車下線檢測時進行更全面的排查,同時經銷商也需要在店內進行二次檢查,二者相互補充,才能進一步保障車輛的質量。不過,他也強調到了,目前行業內對于經銷商對新車的質量檢查是存在一定誤解的,尤其是消費者,會誤以為新車存在很大的問題。事實上,這個流程是非常必要的,很多質量問題完全可以在車輛正式交付前解決,而這個流程的推進是需要消費者理解和支持的。
“汽車是個非常復雜的產品,從設計到組裝,涉及到幾萬個零部件,而且這些零部件還需要再動態情況下進行磨合,因此保障車輛的質量安全,是非常不易的一件事”,張越透露道,目前中國汽車品牌的裝配水平已可以與國外匹敵,但在汽車設計和供應商層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報告顯示,在被調研的車型中,自主品牌車型質量問題數、故障問題占比均排名首位,其次為韓系、美系和德系品牌車型,日系品牌車型表現最好。張越告訴記者,近年來,自主設計已有顯著進步,尤其是在智能化層面,是領先于國際水平的,但由于自主品牌的車普遍定價較低,大多數還沒有突破20萬元的門檻,這就會間接導致這些品牌對成本的要求極高。
“在一些核心零部件上,自主品牌會選擇頂級的供應商,但考慮成本壓力,在一些細節上不得不匹配一些二三級的供應商”張越告訴記者,對于這些供應商而言,他們本身也需要和自主品牌一同成長。因此,對于中國品牌車企而言,大幅度提升產品質量水平還需要一定的時間,畢竟這些品牌還在成長和進步中。
不過,目前消費者普遍對自主品牌車型出現的問題容忍度是比較高的。下一階段,自主品牌更需要降低自身質量的問題,擺脫“毛病多”的標簽,尤其是大力解決故障類問題,以全面提升品牌力。 同時,對于合資品牌而言,則需要重點解決那些容易被消費者感知且抱怨的點,尤其是針對發動機和變速箱層面的問題,合資品牌也是不能忽視的。(韓忠楠)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