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難選擇等待約翰遜a
英國首相府一名發言人25日表示,約翰遜將于周一重返工作崗位。英國《衛報》26日稱,消息人士說,約翰遜的回歸“標志著首相的管控有所加強”。上周,約翰遜與重要大臣舉行了一系列電話會議。英國天空電視臺稱,約翰遜的回歸令內閣大臣和保守黨議員感到高興,他們擔心首相缺席讓政府核心出現權力真空。約翰遜表示他已“迫不及待”回到工作崗位。但英國《地鐵報》稱,首相現在仍相對“虛弱”,即便復工也需限制每天的工作時間。
約翰遜于3月下旬確診感染新冠病毒,4月6日晚因病情惡化被轉入重癥監護室治療,4月12日出院后在英國為首相提供的鄉間別墅契克斯莊園休養。其間,英國首席大臣兼外交大臣多米尼克·拉布臨時代理約翰遜主持首相工作。在一些英國人眼中,約翰遜“身先士卒”,雖一度陷入危險,但最終戰勝病毒,勝利回歸。
不過,復工后約翰遜將很快面對各方壓力。英國《衛報》26日稱,在是否放松封鎖問題上,約翰遜將面臨兩難選擇。大臣們正面臨商界和保守黨議員越來越大的壓力,他們要求放松限制,議員們對選區內小公司的困境感到擔憂。然而科學家們則警告,新增確診病例數量仍然太大,不能很快放松限制。為英國政府提供疫情建議的專家約翰·埃德蒙茲說,如果現在放松限制,剛有所加強的檢測和追蹤系統將會被淹沒。
在路透社看來,如何逐步解除正“大面積摧殘”英國經濟的封鎖措施,同時避免第二波疫情暴發,是約翰遜擔任首相以來面臨的最大難題。預算預估人士認為,英國經濟可能正陷入300多年來最嚴重的衰退。英國內閣成員之間也在爭論,財政部的觀點認為應該放松限制避免經濟崩潰,衛生大臣馬修·漢考克則主張更為謹慎的舉措,繼續采取限制措施減少死亡病例。英國《獨立報》26日稱,據信,剛從嚴重傳染病中康復的約翰遜站在以漢考克為主的內閣“鴿派”一邊,希望暫時保持封鎖狀態。而財政大臣蘇納克、國際貿易大臣特拉斯被認為是推動放寬限制的主要“鷹派”人物。
歐洲一些國家近來逐步公布放松限制計劃,也給英國帶來壓力。據《衛報》報道,反對黨工黨領袖基爾·斯塔默25日在給約翰遜的信中警告,如果不開始探討放松管制的“退出策略”,英國將“落后于世界其他國家”。而且隨著天氣變暖,一些民眾開始“蠢蠢欲動”。《紐約時報》26日稱,在倫敦乘坐地鐵的人數正在上升。外交大臣拉布說,政府需要謹慎行動,以避免第二波感染和第二次封鎖,“我們正處在一個微妙而危險的階段,需要確保接下來的步子腳踏實地”。
新增死亡人數仍處于高位
近來,意大利、西班牙、法國等歐洲主要國家新增死亡病例都有明顯下降,但英國新增死亡人數仍處于高位。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25日在英國多家醫院,又有813人死于新冠病毒,英國當天成為世界第五個死于新冠病毒人數超過2萬的國家。英國內政大臣普麗蒂·帕特爾在當日的新聞發布會上稱,這是一個“悲慘而可怕的里程碑”。上月,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帕特里克·瓦蘭斯說,死亡人數控制在2萬以下將是“不錯的結果”。顯然這個結果已不可能實現。
BBC稱,政府數據沒有計入在養老院、家中或社區其他地方發生的死亡病例。路透社稱,實際上,英國死亡總人數可能還要多出數千人,因為還有更全面但滯后的數據,其中包括養老院等地的死亡病例數。截至4月10日,醫院死亡病例與累計死亡病例相比少約40%。
從新增確診病例人數看,情況同樣不樂觀。據《衛報》26日報道,英國25日新增確診病例3583例,加上一次性計入的醫護感染病例1330例,當天共計增加4913例確診病例。東英吉利大學教授保羅·亨特說:“毫無疑問,這種下降速度令人失望,數字太高,因此目前不能考慮解除限制,需要每天新增病例減少到數百才行。”26日,英國公布的新增死亡病例數減少至413例,但新增確診病例仍高達4463例,累計確診超過15萬例。
截至25日上午,英國共進行64萬次檢測,24日的檢測量是2.87萬次。衛生大臣漢考克本月初曾說,“我們的目標是在月底前每天進行10萬次檢測”。BBC稱,現在到月底還剩不到一周時間,政府距離目標還很遠。而且直到今天,有關一線醫護人員個人防護用品未能得到完全保障、醫護人員感染甚至死亡的報道仍不時出現。這也讓英國民眾對政府的抗疫表現信心不斷下滑。英國《觀察家報》26日發布的調查顯示,只有7%的人認為檢測充足,71%的人認為不足。雖然信心下跌,但仍有過半受訪者贊成政府應對危機的方法,顯示危機時期人們希望政府能夠成功。
英媒反思抗疫時機被貽誤
英國感染和死亡人數“后來居上”,已成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許多媒體紛紛反思問題出在哪里。為推卸責任,英國國內也出現一些質疑中國“淡化疫情”、甚至鼓動重新審視對華關系的聲音。不過,大多數媒體看得明白,英國早期不重視、準備不足才是導致疫情惡化的主要原因。
“英國是如何貽誤抗疫時機的?”英國《金融時報》26日以此為題稱,英國的疫情發展比大多數歐洲國家要滯后一些。然而,盡管可以從意大利和其他地方吸取教訓,英國的死亡率卻處于美國以外最高的幾個國家之列。約翰遜和他的同僚們在一開始做出戰略誤判。一直到了進入3月之后很久,大臣級官員們仍拒絕承認威脅的嚴重性,就因為約翰遜不想考慮采取嚴厲的抗疫措施。用一位高級官員的話來說:“每一個問題都可以追溯至起步緩慢。”另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英國“在每一條曲線上都落后”。后果之一是未能建立檢測能力,另一個后果是在爭搶呼吸機和防護服的全球競爭中姍姍來遲。
《星期日泰晤士報》提到,約翰遜從1月底開始缺席了五場疫情應對主題的內閣緊急會議,直到3月初才開始認真應對,貽誤了時機。美國《時代》周刊提到,疫情嚴重后,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帕特里克·瓦蘭斯在發布會上提到“群體免疫”。雖然未成為官方政策,但在政策真空期這種信息令人困惑。直到3月16日,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研究人員的一份模型報告預測疫情會造成51萬人死亡后,英國政府才迅速改變態度。(強薇 魏輝)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