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布2020年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標準。從1月1日起,多省份出臺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的實施意見》進入執行期。截至目前,北京、廣東、浙江、陜西、天津、重慶、安徽、江蘇、西藏、內蒙古等省區市陸續公布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調整方案,這意味著這些地區居民的繳費檔次、個人繳費上限等方面將有新變化。
我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主要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構成。基礎養老金由中央和地方確定標準并全額支付給符合領取條件的參保人;個人賬戶養老金由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除以計發系數確定。同時,中央根據全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財力狀況等因素,合理確定全國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
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共有10個省份增加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為調動參保人繳費積極性,2020年多地繼續完善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繳費激勵機制。
從今年1月1日起,內蒙古將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標準調整為200元至7000元共12個繳費檔次。本著多繳多得原則,城鄉居民可根據個人收入情況選擇繳費檔次;浙江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個人繳費檔次將調整為100元至5000元共9個檔次,其中100元檔次限低保對象、特困人員、殘疾人、低保邊緣戶等困難群體參保,由市、縣(市、區)財政全額或部分代繳;安徽省從2020年1月份起,將全省繳費檔次標準統一調整為200元至6000元共15個檔次,并對選擇較高檔次繳費的適當增加繳費補貼。
待遇確定機制是社會保障制度的核心內容。記者梳理發現,多地明確提出建立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如浙江、內蒙古等地提出將統籌考慮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物價變動和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等其他社會保障標準調整,結合國家基礎養老金標準調整情況,適時提出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調整方案。江蘇省提出,將繼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推進參保擴面,合理調整社保待遇,今年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省定最低標準將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160元。
一些地市也在積極探索。如安徽六安決定將全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從每人每月110元提高至115元。山東臨沂規定,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每5年至少調整1次。江蘇宿遷明確,對連續繳費年限超過15年的參保人員,每超過1年,增發1%的基礎養老金。
同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的步伐也在加快。人社部新聞發言人盧愛紅介紹說,截至2019年底,已有19個省(區、市)啟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合同金額2123億元,同比增加1350億元。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收益實現穩步增長。
專家指出,城鄉居保基礎養老金調整機制的建立,需要兼顧與平衡好人民群眾養老金上漲需求與財政承受能力的關系,一方面保證調整后的養老金能維持其基本生活,能夠適當分享社會經濟發展成果;另一方面也要確保財政可承受、制度可持續,考慮到待遇增長的剛性和制度長期運行,要注意政府財政能力,避免“寅吃卯糧”。此外,在待遇調整中要促進制度間和制度內不同群體的公平,對不同群體公平補助,以不斷增強參保居民獲得感。 (韓秉志)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