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憋不住了,周末帶老人和孩子來海邊散散步。”3月28日,周女士一家人從深圳自駕來到巽寮,他們將在這里度過兩天一晚。吹海風、撿貝殼、吃海鮮,對一家人來說,這樣簡單的行程真的“久違”了。
“上周六客房預訂了60多間。”陳燕深是巽寮灣金融街的海公園海景度假酒店負責人,對開業第一周的經營數據還算滿意。不過,目前游客回流情況遠不能彌補第一季度的損失,在他看來,更重要的是探索疫情后市場,在逆境中尋找發展商機。
受疫情影響,作為冬季出游的熱門濱海景區,惠東巽寮旅游業遭受重創。這既是對惠東的大考,也是對旅游企業生存能力的挑戰。當下,很多問題亟待解決,疫情對旅游行業的影響究竟會有多大?旅游企業要如何活下去?旅游業何時才能回暖?
虧損
濱海旅游一季度收入急劇下滑
三月末,巽寮灣的春天不太暖和。在景區街道,車流依舊稀少,基本上很難看到游客身影,大部分旅游門店仍處于停業狀態,門廳緊閉。
“年前很早訂房量就超過了75%,后來全部取消了。”談及酒店經營虧損情況,陳燕深難掩失落,今年春節原本會有很大的業績提高,因疫情停擺后,酒店取消了訂單,清退了現住游客,兩個月來,這里僅服務了50名滯留的武漢人,“前期囤積的大量食材、室內添置的裝飾以及人工、水電、房租等成本合計下來,預計一季度虧損近240萬元。”
巽寮灣濱海旅游產業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餐飲業同樣損失嚴重。經營了30多年的老牌餐廳巽灣酒家,為迎接一年一度的“候鳥游客”,在臘月底儲備了價值20多萬元的海鮮、蔬菜等新鮮食材,結果食材只能送人、做成快餐甚至是白白倒掉。
旅游業虧損已是定論,數字印證了這個被“速凍”的春節黃金周:2019年春節巽寮景區接待游客28.73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9136.62萬元;今年春節接待游客僅2.37萬人次(1月25日—31日住店人數累計),同比下降91.8%,收入585.39萬元,同比下降93.6%。
隨著國內外疫情的蔓延,旅游產業停擺似乎成了持久戰,沒人能預測出游客何時回流。時間流逝,企業的人工、房租、運營支出仍在延續,現金流吃緊給企業自身發展提出了不小的挑戰。
年遭遇臺風,2019年道路限行,今年又遭遇疫情。”陳燕深認為,以洗牌形容旅游行業現狀并不過分,“現在3個月未到已經有企業快頂不住了,大家唯一的想法就是活下去。”他告訴記者,企業賬戶保存半年以上的儲備金是行業通識,能做到的不多。
前不久,惠東出臺減負新策為旅游企業及時止渴。3月9日,惠東縣印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業共渡難關的二十條措施》,從降低企業用工成本、減輕企業經營負擔等方面為企業送出“暖企大禮包”,明確減稅降租、用水用氣降價、社保退費延期及貸款利率下調等一系列措施。
不過,業內人士看來,“暖企大禮包”短期內可緩解旅企資金和運營壓力,但從長遠角度考慮,面對疫情結束之后市場恢復、提升自身能力和營銷效率、保持穩定增長等諸多現實挑戰,還需企業在特殊時期苦練內功,在逆境中尋找商機。
自救
“花樣”海鮮美食觸網營銷
疫情突然來襲,一夜之間,巽寮這座濱海旅游小鎮按下了暫停鍵。對許多本地老店來說,這是非典時期未曾有過的停擺。
餐飲業年夜飯訂單全部取消,提前備好的食材白白浪費,只有新春推薦的廣告牌還立在一旁。“往年春節一個月的營業收入能有50萬元,現在儲備了20多萬元的海鮮只能吃掉或送人。”巽灣酒家老板周小燕坦言,第一次遇到這樣的重創。
關門是旅游企業最大限度減少損失的自救。只是,抗疫時間線拉長,大大小小的酒店賓館越來越難以負擔日常的租金、水電等開支。
周小燕開始頻繁地發朋友圈:新鮮的魷魚筒、曬好的倉魚干、現炸的馬鮫魚餅……她建了一個微信群,依賴著數十年累積的熟客群體,在網上賣各種生鮮和半成品。兩個多月來,周小燕網售收入有十幾萬元。
和巽灣酒家一樣,當地的網紅店巽寮印象美食部落也在尋找出路。鄭力文是這家店的老板,也是惠州有名的美食達人。在停業將近一個月后,他開始和旅行社的電商平臺合作,銷售海鮮半成品。自救謀生的同時,也將巽寮灣的美食推廣出去。
起初幾天,由于疫情防控措施的限制,鄭力文要收到新鮮上岸的海鮮食材必須闖過重重關卡。“從港口碼頭到港口中心區,再從港口到平海,最后從平海到巽寮。”當時,鄉鎮之間設有防疫卡點,人員車輛不能流動,他就發動朋友幫忙。海鮮每運到一個卡點,就換一輛車,層層接力,最后送到鄭力文手上。
為了更好地推廣當地海鮮,鄭力文從零開始,學習拍攝菜品制作視頻。一部iPhone,一個三腳架,他將鏡頭對準廚灶,拍攝做菜全程。他還在抖音上自學了視頻剪輯,經過摸索,海邊“一夜晴”、白灼魷魚筒,一道道做菜小視頻出爐。視頻由旅行社發布在電商平臺,成為帶貨的招牌。
一個月下來,鄭力文網上銷售海鮮制品收入幾萬元。“這次危機也提供給企業更多角度。”鄭力文說,他做餐飲十余年,受這次疫情影響,開始重視網絡。他注冊了抖音小店、抖音小程序,希望開發更多經營渠道。
不過,這些嘗試也只能勉強減少虧損,終究只是在夾縫中求生存。“餐飲依賴旅行社帶來客源。”鄭力文認為,如果游客不能回流,巽寮旅游業無法走出困境。
復工
旅企分批次試水疫情后市場
隨著惠州新冠肺炎疫情風險等級降低為低風險,旅游餐飲企業的復工復產政策相繼出臺。3月11日,巽寮管委會召集旅游行業座談會,經過討論,當地旅游業內達成了共識:在確保防疫措施、衛生消毒消殺下,企業分批次營業復工;3月23日,惠東縣防疫指揮部發布指令,允許餐飲業限制性恢復堂食。
海公園海景度假酒店是首批復工復產的酒店之一。“剛開始只有幾間訂出,上周六增加到70多間,現在日均訂單能達到40間。”開業兩周來的數據,讓陳燕深多少松了一口氣,但實際上,酒店有著600多套客房,目前的每日入住率還不足10%,“試試水,為后期做準備。”
金海灣大道路邊一家名叫紅月灣的大排檔,是周圍幾公里唯一開業的餐廳。臨近中午,有3桌客人在消費,“您好,請先登記下姓名和行程信息,然后看看想吃些什么?”飯店老板是巽寮本地人,在家中焦急地等了50多天,實在熬不住了,“房租可以和房東協商延期,但時間越久,這個數字越大。”接到恢復營業通知后,他立刻叫家人幫忙重新開張。
此前,有行業觀點認為,隨著疫情平穩、政策放開,報復性旅游熱潮將會來臨。不過,景區許多旅企對此仍保持觀望態度,“人們恐懼心理是一方面,另外在吃住游全鏈條沒有統一行動下,游客量不能保證,過早開業徒增營運壓力。”巽寮一家餐飲企業負責人說。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30日,巽寮全區復工企業88家,占比17.9%;復工個體戶206家,占比18.5%。雖然,許多企業對復工開業的看法不一,但在特殊時期,苦練內功、提高旅游服務軟硬綜合實力是大家共同的做法。
巽寮名氣很旺的網紅打卡點三角洲島沒有著急開園,但員工已正常返崗。負責人鄭澤忠告訴記者,利用停業時間,他正緊抓員工的團隊建設,把集中學習、維修維護基礎設施等作為日常工作開展,隨時迎接回流旅客。
疫情期間,鄭澤忠還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注冊了賬號,把島內風光制作成紀錄片對外推介;同時,作為一名薩克斯愛好者,他以網絡直播的形式在海邊開了兩場音樂分享會,不斷擴大宣傳效果,積累網絡粉絲,為疫情后快速吸引游客打基礎。
在記者采訪當天,鄭澤忠正帶著幾名從湖南趕來的海外旅游社高管朋友調研巽寮旅游市場,他計劃通過與更多旅企合作,創新設計旅游產品,把湖南游客引流到巽寮灣。不過,就目前的疫情發展來看,外省引流還有很大難度,“不試試怎么知道,辦法總比困難多。”鄭澤忠說。
■訪談
惠東縣副縣長楊偉斌:
產業復蘇要繼續
與防疫工作相適應
“把疫情對旅游產業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是首要任務。”楊偉斌介紹,惠東正嚴格落實上級有關指示意見,逐步開放旅游景點、餐飲堂食,限制性、分批次對旅游相關行業進行復工復產。同時,惠東出臺相關文件,加大對困難企業的幫扶力度,包括推出各類金融措施,給予企業復工復產支持與幫助。
“相對其他行業來說,旅游業復蘇可能會出現滯后,這是行業特點決定的。”楊偉斌認為,從目前形勢來看,疫情依然處于吃緊狀態,尤其是疫情境外輸入的風險依然很高。所以,對于旅游產業來說,既不能一放了之,也不能一關到底,產業復蘇要繼續與防疫工作相適應,兩者需相輔相成同步開展。楊偉斌表示,隨著疫情慢慢好轉,景區開放程度將越來越大,屆時,將根據科學評估,與行業協會進行一些適度宣傳為景區引流。
“可以確定,疫情不會改變惠東旅游業的發展方向。”楊偉斌指出,無論是旅游基礎設施或旅游產業項目,惠東旅游優勢是突出的,當前,惠東正按照既定思路,把巽寮打造建設成在全球具有較高知名度和競爭力的世界一流旅游勝地而努力,相關基礎設施也正在建設中。接下來,惠東將通過旅游+康養、旅游+鄉村振興等方式,統籌推動全域旅游發展,積極打造“四色”惠東,形成“山呼海應”的全域旅游格局。
■聲音
惠東縣旅游協會會長李長興:
企業資金鏈壓力大盼金融扶持
“濱海旅游季節性強,春節前后正是惠東濱海的小旺季。”李長興說,對旅游企業來說,春節期間的營收原本用來平衡每年一二季度中淡季的成本開支,進行一定的資金儲備。他指出,由于當地濱海旅游去年受到限行政策影響,“剛好青黃不接的時候又遇到疫情,更是雪上加霜”。
現金流被迫中斷,資金鏈面臨斷裂壓力,這是各類旅游相關企業當前面臨的最大困難之一。李長興認為,金融方面的扶持對惠東濱海旅游業最為有效。目前,當地的金融機構已推出系列幫扶措施,但要惠及大多數旅游企業仍有困難。“尤其是數量眾多的小餐飲業,由于固定資產、納稅證明等方面的限制,暫時無法享受金融幫扶。”
李長興呼吁,金融機構可以進一步放寬信貸條件,幫助旅游業渡過難關。另一方面,他建議旅游企業做好復工復產準備,提前儲備資源,以應對全面復工后的新挑戰。“復工后成本投入加大,營收一時也難以恢復,企業將會面臨更多人力、資金等問題。企業現在就應該積極協調準備,不要到復工后措手不及。”
惠東濱海旅游尚是一個新興市場,以年輕企業為主。受到疫情影響,當地旅游業的積弊逐一暴露:企業自我調節抗風險能力不足,政府風險保障機制仍不健全。李長興相信,困難過后總有曙光,隨著疫情散去,旅游業在經歷斷崖式下跌后將逐漸恢復。“旅游業在4月底全面復工更合時宜。迎接5月的游客回流,也可以為旅游企業重塑信心。”
華南理工大學廣東旅游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吳志才:
惠東亟須提升濱海旅游治理體系
“經過近十年的發展,惠東濱海旅游已經進化到2.0階段。”吳志才認為,當地通過資本與資源的結合,已經打造成以旅居生活產品為主的新型旅游度假社區。
不過,受到疫情沖擊,這種“主客共享”的旅游社區的治理問題也暴露出來。截至目前,惠州市累計確診病例62例,其中惠東縣29例,這與旅游區跨區域流動大不無關系。巽寮灣是不少外地游客的“第二居所”,這種旅游發展模式也對當地的治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惠東要打造國際化的濱海旅居生活目的地,必須全面提升濱海旅游治理體系。”吳志才說,這是疫情應帶給當地旅游業的反思。首先,政府應當加以重視,加強智慧治理,依托信息化技術,應用旅游大數據。而且,不僅要重視傳統社區的治理,還要完善旅游社區治理。
此外,重視跨區域治理,巽寮灣要加強與大亞灣、深圳等地的聯動,提高綜合治理水平。
隨著全國疫情形勢轉好,旅游業也將慢慢恢復。“五一可以期待一個小高潮。”吳志才指出,旅游雖然是現代生活的剛需,但受疫情影響,人們的心理恢復也需要一定時間。“旅游業一時不可能恢復到往年的高峰,但會逐步修復。”
他呼吁旅游相關企業充分利用好政策,首先解決暫時性的困難;尋找危中轉機,根據企業實際情況,調整戰略戰術,練好內功應對挑戰。
■觀察眼
加速升級景區社會治理勢在必行
惠東濱海旅游業是“一業興、百業興”的朝陽產業,也是興縣富民的優勢產業。作為第三產業中重要組成,旅游業對縣域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越來越大。2019年,惠東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68.6億元,增長7.1%,占比達58.8%。
與其他旅游城市不同的是,惠東濱海旅游發展建立在高“旅游客流”的基礎上,對珠三角休閑自駕游客依賴程度極高。在完全斷絕旅游出行的流動人群情況下,旅游業很難在本地獲得盈利空間。
越是在非常時期,越要提振發展信心。筆者認為,政府應科學評價疫情對濱海旅游的中長期影響,在合理范圍內,加大針對性的優惠舉措力度,幫扶旅企早日渡過難關;同時,在適當時機,聯合旅游企業、行業協會等推出促進客源增長的有效宣傳措施,加快振興疫后旅游消費,提振旅游信心。
對于旅游企業來說,疫情帶來巨大虧損,但也帶來了破舊立新、轉型升級的機遇與動力。顯而易見的是,客源市場情況產生變化、產品線路無法繼續運營、線上營運能力興起,種種變化催動著旅企做出改變和調整,苦練內功、提高旅游服務綜合實力在任何時候都不晚。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疫情給旅游景區的社會治理敲響了警鐘。一直以來,巽寮、港口等稔平半島濱海景區受道路交通困擾,曾有業內人士提出景區預約制的建議。如今,在疫情影響下,強化全域旅游大數據支撐,用網絡信息技術提升濱海景區管理和調度水平,勢在必行。
可以設想,依托全域旅游游大數據中心,將實時采集的游客身份、企業經營及交通、通信、治安等相關部門的信息,集成處理為游客出行預約、身份查溯、交通管控、執法監管等信息數據,形成集疫情響應、應急指揮、緊急救援等多功能于一體的信息綜合管理和應用平臺,必有效提升未來全域旅游信息的實時監測、及時處理和精準反應能力。(烏天宇 于蕾)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