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秋田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專業從事液晶顯示器件及其配套產品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產品被廣泛應用于儀器儀表、人機界面、車載顯示等信息終端領域,已與惠普、西門子、GE、比亞迪等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根據招股書披露的數據顯示,秋田微在2017年和2018年的收入增速并不快,分別僅為22.86%和18.14%,但凈利潤同比增速卻非常高,分別高達54.84%和110.42%,盈利成長性堪稱驚人。
但是在令人驚艷的業績數據背后,秋田微披露的詳細經營數據中卻存在不少疑點,是值得關注的。
首先,根據招股書披露,秋田微于2013年獲得了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并于2016年通過復審,由此在報告期內一直享受15%的企業所得稅優惠稅率。但是根據招股書披露,公司的設計研發人員占比僅為6.65%、大專以上學歷人員占比僅為15%,這都不符合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的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秋田微憑什么能夠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公司是否有資格享受15%的企業所得稅優惠稅率?
其次,根據招股書披露,秋田微計入營業成本中的直接人工,在2017年到2019年(年化)間持續呈現小幅下降的趨勢,但與此同時,2018年的營業收入、營業成本卻是增幅明顯,這也就意味著公司的經營規模在2018年出現了顯著增長,但是生產人員的人力成本卻并未隨之增長、甚至還小幅下降,這是否符合社會勞動力成本變化?
第三,根據招股書披露,次新股上市公司亞世光電是秋田微的同行業可比公司,產品及生產流程、所需原材料重合度很高,但是對比兩家公司的主要原材料采購單價,卻存在重大差異。例如ITO玻璃,亞世光電披露2018年采購單價高達13.4元/片,而秋田微則披露采購單價僅為7.64元/片、僅大致相當于亞世光電的一半;液晶材料也是如此,亞世光電披露2018年采購單價高達12.2元/克,而秋田微則披露采購單價僅為5.18元/克、尚不及亞世光電采購單價的一半。造成這樣的差異的原因是什么?
第四,秋田微的獨立董事錢可元先生,同樣是聚飛光電的獨立董事,因此秋田微與聚飛光電相互作為關聯方。招股書披露,2018年秋田微對聚飛光電的采購金額為72.82萬元。但與此同時,根據聚飛光電在2019年9月6日發布的《關于增加2019年度日常關聯交易預計的公告》,預計2019年對秋田微關聯銷售金額提升至34萬元,同時公告2018年度對秋田微的關聯銷售金額為零。兩家公司針對彼此之2018年度關聯交易金額披露存在顯著差異,原因是什么?
最后,根據招股書披露,在新三板掛牌的慧為智能是秋田微的主要客戶之一,2016年和2017年的銷售金額分別為1179.52萬元和1114.3萬元。根據慧為智能在新三板發布的各年度年報顯示,2017年向秋田微采購1114.3萬元、與秋田微披露的銷售金額完全一致,但是該公司發布的2016年年報中,卻并沒有供應商采購金額與1179.52萬元對應者。差異出現在哪里?
針對上述五項疑問,秋田微并未接受記者的采訪,但是對于一家即將登陸資本市場的公眾公司,秋田微有義務接受投資者的質詢,直面市場的質疑之聲,并給出合理性解釋。(陳超)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