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一些國家和地區抗疫物資短缺的問題逐漸凸顯,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正“盡最大努力”保證供應。同時,多國正借鑒中國一些企業轉產醫療物資的經驗,協調其制造企業轉型生產呼吸機等緊缺設備。
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19日在于日內瓦舉行的例行疫情簡報會上說,世衛組織已向68個國家運送了個人防護裝備,向120個國家運送了150萬套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但物資仍然短缺。
“我重視個人防護裝備和診斷工具,因為許多國家大量需求這些物資。我們正在盡最大努力,但未來物資短缺仍將是一個挑戰。”譚德塞說。
譚德塞說,世衛組織正在尋求有關企業的幫助。他提到了中國企業的作用。譚德塞說,世衛組織正根據一份來自中國的協議供應商名單安排采購抗疫物資,目前正在敲定最后細節。
作為全球制造業大國,在這次疫情中,中國有多家制造業企業成功“跨界”轉產抗疫物資,引起廣泛關注。
比如,深圳企業比亞迪原本主要生產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與醫療領域“不搭界”。但疫情發生后,比亞迪迅速改建生產線,只用了一個多月就實現口罩量產。如今,其口罩生產線和消毒凝膠生產線日產能分別達到500萬只和30萬瓶。比亞迪有關負責人表示,計劃進一步提高產能,在滿足國內口罩需求后,還將供應給疫情較為嚴重的國家。
外媒報道稱,中國企業“跨界”的經驗已經被多國借鑒,一些國家已經或正在協調本國制造企業轉型生產呼吸機等醫療設備。
在疫情嚴重的意大利,著名汽車品牌法拉利、菲亞特克萊斯勒的工廠正在與意大利呼吸機制造商Siare討論如何合作。據媒體報道,這些企業可能有兩種合作方式:一是汽車廠為呼吸機工廠提供技術人員支持,幫助后者提高產量;二是直接利用汽車廠的設備制造呼吸機的一些零部件。呼吸機是挽救重癥病例的重要設備,因此,汽車廠轉產帶來的呼吸機增產有望拯救更多生命。
在英國,一些航空航天設備制造商和汽車制造商已經成立了3支團隊生產呼吸機,參與企業包括為民航和戰斗機生產供氧系統的Meggitt公司、汽車制造商麥克拉倫等。
歐洲飛機制造巨頭空中客車公司也正在考慮利用3D打印等技術來快速生產醫療物資,有消息人士稱其目標是在兩周內造出呼吸機原型,并在4周內投入生產。
在美國,通用和福特兩大汽車制造商也正在考慮如何協助生產醫療設備。據媒體報道,通用汽車首席執行官瑪麗·巴拉已經與白宮有關人士商量了有關事宜,福特汽車首席執行官吉姆·哈基特也在一場會議上表示正探索生產呼吸機的可行性。
不過也有一些制造業人士表示,“跨界”生產醫療用品沒那么簡單。比如,呼吸機生產商愿意在多大程度上分享其設計圖紙等資源,可能會限制汽車廠轉型生產的能力。另一個瓶頸是,傳統汽車廠的生產環境可能要經過改造才能滿足醫用標準。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